5月1日,上海顾村公园地铁口发生一幕引人关注的插队事件。一名外籍男乘客在站台试图插队上车,被周围乘客联合劝阻,最终遵守秩序排队。这一事件被网友拍下并引发热议,许多人表示“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据现场目击者描述,当时所有乘客均在有序排队候车,该外籍男子却径直站到队伍前方的车门正中央。一名女生先用中文提醒其排队,对方以“我不是中国人,听不懂中文”回应。女生随即改用英语明确要求其遵守秩序,但男子仍无动于衷。此时,一旁的中年大叔两次拍肩警告,最终促使该男子退至队尾。
事件视频在网络传播后,网友纷纷点赞乘客们的文明劝阻行为。有评论指出:“公共场合的规则没有国籍豁免权,尊重秩序是基本素养。”类似现象并非孤例——此前上海地铁也曾发生外籍乘客插队遭集体制止的情况,相关话题一度登上热搜。
专家表示,随着城市国际化程度提高,公共场所的文明共治需兼顾文化差异与规则共识。部分网友建议地铁可增设多语言标识,但更多人强调:“语言不通不是借口,肢体动作和现场氛围足以传递规则要求。”
这一事件也引发对“五一”假期大客流下公共秩序的讨论。同日,深圳口岸、西湖景区等地均出现排队高峰,游客普遍表现出耐心等候的态度。正如网友所言:“文明城市的建设,需要每位参与者用行动支持——无论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