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自从2018年非瘟进入中国以后,行业产生的最大的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我想所有人都会一致的说,节奏太快这个词语吧。今天我们尝试用一个系列的文章,为大家解释清楚我们养殖行业这几年的发展,同时展望一下未来,这个系列的文章收纳于《通过放养模式看养猪业未来》。
前面两篇文章,我们分析了非瘟后这几年,我们生猪养殖业在放养模式上面的发展历程,今天我们接着分析,这个系列的文章目录我前几天忘了发出来,今天补发一下。
01:拨开迷雾,为大家分析一下养猪业的未来(上)
02:拨开迷雾,为大家分析一下养猪业的未来(下)
03:放养公司的生产管理迭代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04:放养模式的发展重点,必然是高品质的母猪资源
05:展望未来,母猪资源的发展与整合必将同步进行
放养公司的生产管理,大概经过了四个阶段,分别是保健与催肥阶段,蓝耳稳定与自由采食阶段,双阴与精准饲喂阶段,以及当前的双阴与控料阶段。这四个阶段我都经历了,我会在这四个阶段分别插入我在那个时期的,全进全出模式下的养殖数据,一并分享给大家。
1、保健与催肥阶段
这个时间主要是2020年以后到2022年这个时期,因为这个时期市面上并无太多的双阴小猪,即使有双阴小猪,料比也没有比蓝耳稳定场的低太多,特别是当时市面上一猪难求的形式,疫情红利的叠加。在这个时期的所谓的公司加农户,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有猪就算,双阴不双阴的反而没有太多奢求,疫情红利下,有猪苗就是赚钱的。
这个时期的养殖观点,与原本的自繁自养的时代并无本质区别,许多公司依然在使用各种各样的催肥方案,牺牲一定的料比,换取更高的长速,这个时期的典型特点就是催肥,以及各种保健产品增加长速,以及压栏大肥。

2、蓝耳稳定与自由采食阶段
这个时期主要也是在早期,与上面的第一时期有所重合,也是在2022年以前为主,生猪养殖行业这几年的变化速度太快了,快到我都没法用哪一年到哪一年来形容了,特别是公众号的粉丝群体除了中大型猪场外,还有着大量的中小型猪场,整天在那愤世嫉俗,怼天怼地怼空气的。。。。。。说偏了,继续聊正题。
这个阶段的特点就是,追求蓝耳稳定的猪场的仔猪,同时采食模式回归到了自由采食阶段,猪价这个阶段也已经下行了,养殖上开始往管理上要空间了。
这个时候控料已经开始在许多公司尝试起来了,大家互相参考着,互相印证着,这也是我前段时间发的用料记录本,好多公司的代养户说和他们的很像的原因,就我见过的搞放养的集团公司,有七八个都长得一样。。。。。。
添加剂的使用方面,开始慢慢的收紧起来了,便宜且有效的保健策略保留了下来,无效的慢慢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比如接猪苗前,先用铁锅煮姜汤水(生姜与红砂糖2:1),等猪苗进场后喂给猪吃,这种又便宜又有效的保健,在许多放养公司都有在使用。
可以说到了这个阶段,全进全出的生产管理逻辑,就已经与自繁自养的养殖户产生了切割了,不再按照那些养殖户的传统思维去投药,保健了。

3、双阴与精准饲喂阶段
到了这个阶段,主要就是2022年以后到2024年了,这个时期由于2020年新从国外批量引种回来的母猪,所产的后代开始上市,料比开始与之前所有的猪产生了较大的差异,双阴仔猪与新一代仔猪的概念开始深得人心,喂料模式上也开始朝着低料比的方向突飞猛进了。
可以说这个时代已经完全走上了与传统的自繁自养模式所不同的管理模式上了,自繁自养模式也开始彻底听不懂全进全出模式在聊些啥了,放养公司主要说料比,猪苗品种,猪苗品质,双阴,控料,这些东西传统的自繁自养模式的都能听懂,但是都不知道人家指的其实和他们理解的已经完全不一样了。(“眼见不一定为实”当看到的和听到的带来的认知,与行业发展的存在差异了,这个就很可怕了,养猪不仅要勤劳与努力了,还需要素养了。)。
这就让我想到,前几天几个搞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来找我聊天,说到一个搞全进全出的,刚卖了一批猪,平均利润有两百,那几个搞自繁自养的马上接了一句,他有两百那我们就有四百。我故意没接话茬,听听他们说什么,他们每个人都深度认同自己有四百块钱利润,最后我跟他们说,别人有两百的利润,你们肯定没有两百的利润,因为你的猪不如他们外采的猪,长速与成活率都不如人家,不算人工和猪舍租金,你们都没有两百块钱的利润,而人家的两百是扣除了租金和人工的。
话一说完,那几个人自然也是骂骂咧咧的走了,人呐,真的还是得相近认知的一块聊比较好,你认知差太远,就容易得罪人,以后还是得学会闭嘴。

这个结算由于距离现在时间太近,加上咱们在行业里面的影响力,许多人知道这是给哪个公司代养的猪,这里就把无关的金额就马赛克处理了,免得别人说。
4、双阴与控料阶段
这个阶段就是最新的阶段了,人工成本越来越高,精准喂料模式太费人工,对栏舍的要求也很高,这个精准喂料模式有看我们前面文章的人应该都知道,但是没看的人估计还是陌生,这里还是给大家解释一下,精准喂料模式其实就是在第几日龄,固定给多少克的饲料吃,这种模式料比比自由采食要低,但是对栏舍的料位要求更高,比如自由采食,一般是五头猪一个料孔,一个养二十只猪的猪舍,使用的就是五孔的料槽,养三十五头猪的,使用的就是七孔的料槽,但是精准喂料,则需要一头猪一个料孔,否则小的根本就吃不上料。

精准喂料模式确实好,料比更低,推迟几天上市,获得更低的料比。关键就是太费人工了,需要每天调整栏舍内的大小头,需要及时将生病早期的猪挑出来,各种操作都费劲。
因此许多育种公司,也将育种方向放在了采食量不那么大上面,整体上大概的控一控料就好,不用完全执行按每天的克数喂猪,而是每天就空料槽两个小时再加料,适当控制一下就好。
这个育种方向的进步是巨大的,品种本身就不具备太大的无效采食量,或者说吃得多,但是长得更多,料比不会上升,这种品种上面的优势,只有基层的养殖工人才能感受到,坐在办公室里的是很难感受到的。

后面这两批猪,数据想必大家都能感觉到吧,确实很好,特别是最后这批的,高日增重,低料比,高成活率,这个猪其实真的很好了,什么品种的?我要不说吧,许多人说我故弄玄虚不说重点,我要说了吧,又在文章下面留言说我给XX公司写软文咋滴咋滴,这真的让我好无奈,今天干脆就直说了吧,PIC最新款的品种。


好了,至此,今日的探讨便暂告一段落。生猪养殖行业迅猛发展,其呈现出小圈子化的趋势且愈发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