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需求很张狂,眼神却在躲藏

当我第一次听到“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句俗语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并不是认为,会通过哭这种行为表达需求,能够比其他方式更为有效

当我第一次听到“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句俗语的时候,

我第一反应并不是认为,会通过哭这种行为表达需求,能够比其他方式更为有效,

而是下意识的觉得,这种方法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可能性,

当然,我并没有具体的理论支撑,以证明“安静的小孩应该更受到重视”这种良币行为的存在,

我只是觉得,

如果大家都在哭,

那么谁真饿,谁假饿只是想博得大人的关注,

到这一步之后会发生什么,

这让不由自主联想到的另一个故事,

狼来了的故事。

有人哭,就有人送奶,

有人用这种极端的情绪表达,来获取他人没有的报偿,

所谓有人,可以是孩子,

也可以是成年人,

说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只会哭来强调需求,

可有些孩子,却聪明的不得了,

小心眼一转,把大人耍的团团转,即便孩子的心思被发现了,

也无非是让大人们哈哈一笑,而谁也没在这哈哈一笑之后,

去看看孩子作何反应,

有一个说法,

大人是孩子的榜样,

大人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

大人这个概念,有时候并不是一个人,

而是环境,是人们身边的环境,

环境如何,那孩子就会模仿什么,

模仿的东西,是没办法分清对错的,

孩子不懂事,是因为没有分辨的能力,

而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大人不懂事,

那么要么和孩子一样,没有分辨的能力,

要么就是明知故犯,亦或是为了某种需求,

选择同流合污。

所以,当我们回到标题之中的现象时就会发现,

嚷嚷着需求的人们,未必清楚他们究竟在做什么,

也不清楚他们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代价是什么,

某些过度索取,或者以某种焦虑为名,

席卷着这个世道到的某种风气,正在让人们对于需求这个概念的认知,

渐渐理解成了一种吼破嗓子也要获得的某种“方向认可”,

通俗的说,他嚷嚷的声音大,身边的人就也必须得跟着嚷嚷起来,

因为谁都不想当那个“没奶喝的孩子”,

可似乎这些人并未意识到,

他们既已不是孩子,

也并不是真的需要通过喝奶来谋取生存,

但当他们这样做了之后,就会导致那些真正有这方面需求的存在,

成了“没奈何的群体。”

嚷嚷的嗓子是嘹亮的,但同时也是沙哑的,

嘹亮的是一种底气,沙哑的是一种所求无度的代价,

这一切并未有人阻止,因为好像人们都觉得这样的做法是对的,

因为只有这样做了,他们才能得到,

而得到之后,却因为本不需要这些得到的东西,

选择以浪费的方式,去处理这些“嘹亮的遗产”,

而那些真正需要的人们,却因此承受的更大的代价,

当这个现象如龙卷风一般席卷整个世道之后,

用嚷嚷的方式去表达需求,就成了如今众人皆知的秘密,

可为什么,他们的眼神却在躲闪呢?

因为他们也很清楚,他们的索求无度,

让多少人付出了代价,

让多少人失去了信心,

他们的眼神躲闪,

就是他们知错不改的表现:

这种表现,会不会让他们付出代价,

我不知道,

但我相信,那些心里有鬼的人,

必然心知肚明。

评论列表

神级癫老
神级癫老 1
2024-12-22 11:35
就是在离开的时候掉眼泪而已
才华大道
才华大道 1
2025-01-11 10:54
诸葛亮之所以要三顾茅庐,就是想抬高自己的价格,做顶级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