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辣椒连作处理,周年生产体系,大棚经济种植,土壤改良莫轻视

辣椒连作处理,周年生产体系,大棚经济种植,土壤改良莫轻视在种植的世界里,辣椒是一种很受大家欢迎的作物呢。辣椒有很多品种,

辣椒连作处理,周年生产体系,大棚经济种植,土壤改良莫轻视

在种植的世界里,辣椒是一种很受大家欢迎的作物呢。辣椒有很多品种,像常见的尖椒,果实比较尖长,辣度往往比较高;还有一种叫灯笼椒的,形状就像小灯笼似的,味道相对温和一些,适合不太能吃辣的人。除了这两种大众熟知的,还有些冷门品种,比如说皱皮辣椒,它的外皮皱皱巴巴的,看起来很特别,口感也很有嚼劲。还有一种拇指椒,小小的一颗,就像拇指那么大,但是辣度可不小呢,种在自家阳台上,看着就很有趣。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搞大棚经济种植辣椒。大棚种植有它的优势,不管外面天气怎么样,大棚里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比如说在华北地区的河北,冬天的时候室外很冷,但是大棚里的辣椒能照常生长。不过大棚种植辣椒也有个头疼的问题,就是连作障碍。啥是连作障碍呢?就是同一块地老是种辣椒,种着种着产量就下降了,病虫害也越来越多。就像在河南的一个小村庄,李师傅种了大半辈子辣椒,之前一直在一块地里种,开始的时候产量还行,后来每到生长后期,辣椒就开始生病,叶子发黄,果实也不饱满,产量比刚开始的时候少了一半还多。

在大棚里种辣椒,想搞周年生产体系也是个挑战。周年生产就是一年四季都能有辣椒产出。这得考虑到不同季节的温度、光照、水分等因素。在华南地区,像广东、广西,常年气温比较高,光照充足,种辣椒似乎更容易一些。但在北方,季节变化明显,3天的温度变化可能就很不一样。比如春天,可能前几天还是10度左右,过几天就突然升到20多度,这对辣椒的生长周期有影响。如果想要周年生产,就得根据这些变化来调整种植的方法。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到土壤改良这个容易被轻视的环节了。土壤就像是辣椒的家,家不好,辣椒肯定长不好。在山东有个种植户孙大姐,她之前不重视土壤改良,觉得自己以前种的辣椒也挺好的。可是连续种了几年辣椒后,就发现土壤板结得很厉害,浇水的时候水都渗不下去,土壤里的肥力也越来越少。这时候她才意识到问题严重了。

很多人种辣椒的时候不把土壤改良当回事,觉得种了这么多年都那样,能有啥问题呢?其实这都是错误的想法。比如说在云南的一些山区,地形比较复杂,有的是山坡地,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就比较差。如果在这样的地方种辣椒还不改良土壤,那辣椒肯定是长不好的。而且不同品种的辣椒对土壤的要求也不一样。像那种生长周期短的辣椒品种,对土壤肥力的需求可能就没那么高,但是这种品种的产量和抗病能力可能就比较有限。而那些产量高、抗病性强的品种,就需要更肥沃、疏松的土壤。

在家庭种植的时候也有类似的问题。我有个网友,在城市的阳台种辣椒。他一开始把阳台的土随便弄弄就种上了辣椒苗,结果辣椒苗长得瘦瘦小小的,叶子发黄。他就很奇怪,为啥我按照网上说的浇水施肥了,辣椒还是长不好呢?后来我跟他分析,可能是他阳台的土太黏重了,透气性不好。他听了我的建议,给土里加了一些珍珠岩和腐叶土来改良土壤,结果没过多久,辣椒苗就变得郁郁葱葱的了。

在大棚里进行辣椒周年生产,还得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因为连作的原因,病虫害更容易滋生。有一年,在四川的一个大棚里,一开始只有几株辣椒上有蚜虫,种植户没当回事。结果过了个把星期,蚜虫就传遍了整个大棚。这时候再想治理就难了,蚜虫不仅吸食辣椒的汁液,还会传播病毒病。病毒病会让辣椒的叶子卷曲,果实发育不良。这个种植户最后虽然也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但是产量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要搞好辣椒的周年生产体系,合理的种植密度也很重要。如果种得太密了,辣椒苗之间会互相抢夺光照、水分和养分,导致生长不良。比如说在陕西的一些平原地区,有的种植户为了让大棚里多产点辣椒,把辣椒苗种得特别密。刚开始的时候,感觉辣椒苗长得很茂盛,但是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由于植株之间的竞争,很多辣椒果实都很小,而且品质也不好。但是如果种得太稀疏了,又会浪费土地资源,降低产量。

对于辣椒的连作处理,还有一些比较好的方法。比如轮作倒茬,虽然在大棚里因为空间和技术等因素不太方便大范围的轮作,但也可以在小范围内调整。比如种一茬辣椒之后,可以种一茬豆类作物,豆类作物的根瘤菌可以固氮,能增加土壤的肥力。或者种一些葱蒜类作物,葱蒜类作物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能减少土壤里的病菌。

在大棚环境里,水分和温度的控制得恰到好处也不容易。就像在夏季的南方大棚里,温度可能会达到30多度甚至40度,这时候如果不采取降温措施,辣椒就会生长不良。有的种植户会采取在大棚顶部覆盖遮阳网的方法来降温。而在干燥的季节,又要注意保持土壤的湿度。有位种植户告诉我,他一开始在云南的大棚种辣椒,觉得云南气候干燥,就拼命浇水。结果土壤因为积水过多而缺氧,辣椒根系都烂了。

不同品种的辣椒种植时间也有讲究。像早熟品种的辣椒,在北方的春季,大概3月中旬左右就可以开始育苗了。因为早熟品种生长时间相对较短,早育苗能保证它有足够的时间生长和结果。而中晚熟品种,像那种可以留到深秋的品种,就可以在4月中旬左右育苗。在南方的冬季,有些地区温度比较合适,就像海南的部分地区,几乎全年都可以种辣椒,但是在种植时间上还是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气候情况来调整。

说到这里,我想再聊聊绿植在不同场景的种植。如果是在办公室种辣椒,那就有另外的困难了。办公室空间有限,光照条件也不太好,很多时候只能靠人工补光。而且办公室人员流动大,浇水施肥这些养护工作可能就不太规律。有一个在写字楼上班的年轻人,他特别喜欢种点小绿植,就种了一盆尖椒。刚开始的时候觉得挺新鲜的,每天精心浇水施肥。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工作一忙起来,就顾不上照顾了。结果尖椒苗越来越蔫,最后就枯萎了。

再说说居家种植。家里的阳台或者窗台是种辣椒的好地方。但是居家种植也要注意一些小细节。比如说在北方的冬季,室内外温度温差比较大,如果把辣椒盆栽放在阳台上,晚上温度太低,辣椒可能会受冻。所以可能需要给它采取一些保暖措施,像套个塑料袋之类的。

对于辣椒连作处理的土壤改良,还有些土方法也很实用。比如用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里的有益微生物。在湖南的一个农村大棚里,种植户张大哥以前总是抱怨连作后土壤不好,辣椒产量低。后来听邻村人介绍用了生物有机肥,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他发现土壤变得疏松了,辣椒苗也长得旺盛了,产量也有所提高。

从土壤的酸碱度来说,不同的辣椒品种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也不同。大部分辣椒适宜生长在中性的土壤里,但是也有一些品种能适应稍微酸一点或者碱一点的土壤。比如在东北的一些偏碱性土壤地区,种植辣椒时就要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或者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酸碱度的调节。

在大棚经济种植中,施肥也是一个关键环节。不能一味地只施氮肥,那样会让辣椒疯长,枝叶茂盛但是果实却不好。要合理搭配氮磷钾等各种肥料。在江苏的一个大棚里,有个种植新手,觉得氮肥能让辣椒长得快,就大量施氮肥。结果辣椒植株长得又高又大,但是辣椒果实的味道很淡,而且产量也不高。后来他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调整了施肥比例,辣椒的品质和产量都得到了改善。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就是空气流通。无论是大棚种植还是家庭阳台种植,空气流通都不容忽视。如果空气不流通,辣椒就容易得病。在广东的一些大棚里,因为夏天比较闷热,种植户们就安装了风扇来促进空气流通。这样不仅能降低温度,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辣椒的灌溉方式也有讲究。很多人觉得只要是浇水就好了,其实不然。在大规模的设施农业中,滴灌是一种比较好的灌溉方式。滴灌能精准地把水送到辣椒根系周围,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浪费。在新疆的一些大面积大棚种植辣椒的地方,滴灌技术的应用让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而在一些小型的家庭种植中,也可以用小喷壶进行简单的灌溉。

在辣椒的周年生产体系中,收获的时间选择也很重要。早熟品种一般在辣椒果实颜色变红,果实稍微有点变软的时候就该采摘了。如果采摘晚了,辣椒容易开裂,影响品质。中晚熟品种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果实的生长情况适当延长采摘时间。在山东寿光,这里的蔬菜大棚种植技术很发达,蔬菜种植户们对辣椒采摘时间的把握就很精准,总能保证辣椒在最合适的时间上市。

那我就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在你的家庭阳台或者小院子里,土壤条件不太好,你会怎么选择和改良土壤来种辣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