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战:韩信的封神之战

流年潇潇 2023-11-15 16:10:23

前因

固陵之战:汉军背叛鸿沟和议追击楚军,楚军为摆脱汉军追击在固陵发动反击,击败汉军。

鸿沟议和:项羽腹背受敌,兵疲粮尽,于是与汉议和,订立盟约,以荥阳附近的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

韩信是秦朝的升斗小民,没有六国宗室的尊贵血脉,没有豪富亲朋的钱帛帮助,他前半段人生中唯二的贵人是漂洗丝絮的老妇和无权无势的亭长,这两位支撑起韩信的自强不息。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素有“兵仙”之称,典故云: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大汉江山的多数关键性战役都是在他带领下获得胜利的。世人只知韩信灭楚亡项的垓下之战,却不知其“还定三秦,灭魏破代,灭赵灭齐”。

没有这些战役的胜利,刘邦的大汉早就不复存在,根本没机会和项羽决战,只有被项羽分封的忠心诸侯消灭。垓下之战,熟悉秦汉史的朋友们知道得颇为详细,喜欢历史的读者也知道个大概。

剧照韩信

垓下之战,绝对称得上韩信的封神一战,封神之作,足够名传千古。此战逆转历史,决定未来。后世以结果推对错,列出种种项羽军疲弱的方面,但是项羽败虽败,实力在当时依旧不容小觑,韩信排兵布阵郑重对待,力求不出一点差错。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若是项羽抓住一个机会,翻身胜利,这天下将无人能阻挡他。韩信成就汉朝,汉朝成就韩信;垓下之战让韩信封神,韩信让垓下之战为强汉开启传奇。

垓下决战的前夜

楚国大片疆土沦陷,楚军再无稳定的战略依托,大树根本已毁,项羽已是无根浮萍,人心逐渐溃散。局势糜烂成这样,项羽果断不再围困固陵杀刘邦,而是选择向垓下撤退,早早占据有利地形和坚固城池,以待汉军来攻。韩信军也不急,没有选择“攻其不备”(项羽军未必是不备),继续慢悠悠地征伐各处忠于项羽的城池,想让垓下的项羽军彻底成为孤军。

最终在颐乡(今河南鹿邑东)与刘邦会师,而其他实力尚存、不再缩头的汉室诸侯王纷纷从各地出发,一边进攻楚地,一边会师刘邦。

梁王彭越率数万军从梁地出发,汉将刘贾与九江王英布合兵十万从淮北出发,楚将周殷叛楚会师英布等,刘邦本人也没闲着,自己本部实力被打残,便又从大本营关中征来兵丁二十余万补充大军。至此汉军总计八十万,从西、北、西南、东北四方形成合围垓下之势。

刘邦是被打怕了,韩信是真的稳,生怕项羽有一线突围机会。汉军正如火如荼地集合整军,楚军在干嘛呢?项羽对垓下城池进行二次修筑巩固,想打造成固若金汤的雄城。

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皆是人多被人少翻盘,根源在哪?人太多,统帅难以协调指挥。不过军队人数过多对韩信而言根本不是问题,毕竟“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不是浪得虚名。

《史记》记载:韩信没有让八十万大军一窝蜂地上,没有选择四面围攻,而是根据项羽冲锋能力无敌和楚军作战能力强的特点,安排“五军阵”,自己亲率三十万大军作中军正面进攻,孔熙率军一部为左阵,陈贺率军一部为右阵,刘邦率军一部为中阵,周勃率军一部为后阵,英布率军一部侧阵。

正面迎击的有了,侧面牵制的有了,机动迎战的有了,策应的,消耗的,支援的,迎战的。八十万大军一点都没有浪费,将楚军牢牢钉死在垓下,这是完美根据项羽作战特点准备好的阵容。

项羽喜欢将兵力集中一处,对敌军猛攻,韩信便应允,汉军正面防守,侧面攻击。

楚军强大是毋庸置疑,韩信即使这样做了,还是难敌项羽锋芒,时有打不过的情况,但是韩信的正面大军打累了打不过就会后撤,楚军追击,左右两军侧翼杀来,而韩信大军休整片刻再次压进交战,激战一日,项羽军终于大败。五军阵有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十面埋伏。

排兵布阵上,项羽输了;战术运用上,项羽输了;知己知彼上,项羽也输了。韩信赢得让人心服口服,项羽无可奈何。

楚歌四起

楚军大败,刘邦等人催促着结束战争,韩信却说不急,接着打。十万楚兵损失大半,粮草断绝,没有支援,甲兵破损严重,项羽面对这样的局面不由得怀疑自己,思索自己哪里做错,该怎样去打破待死的僵局,思前想后,得出“无解”的结论。

韩信是出身社会底层的“流氓”,看尽人间冷暖,因而对人心看得很透彻。

项羽残部闭营门不出,韩信没有强攻也没有骚扰,而是命人奏响楚曲、歌唱楚歌,时值寒冬,楚军将士们忍饥受冻,坚持不住开始一起唱歌,唱着唱着放声哭泣,崩溃了,炸营。

楚军纷纷外逃,韩信命人不要阻拦,好生招待着。到这时,项羽部全军斗志全无,留在项羽身边的皆是死心塌地之辈,有八百余人。史载: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十万大军剩八百人,别觉得少,算很多的了。这些皆是死忠精锐,

黎明时分,汉军才发觉项羽跑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去追。项羽过了淮河后,跟上他的壮士只剩下一百多人,到达阴陵(今安徽定远西北)时迷了路。

一个农夫骗他们,让他们往左边走,结果陷进了沼泽里,于是汉军追上了他们。项羽仅带着28人成功逃脱,之后又被汉军骑兵追上。

项羽这时感慨说:“自从我起兵到现在8年,打了七十多仗,从无败绩。如今是天要亡我,不是我指挥的错误,现在我必死无疑,在死之前要打几场漂亮仗,斩将杀敌,证明我没有说错。”

于是项羽把28人分成4队,向四面杀出去,约定在三个地点集合。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一队里,只好兵分三路追击,项羽英勇杀敌,斩了一员汉将,杀死了百八十人。再度集合时,28个壮士只死了两个。项羽认为自己已经证明了之前说的话。

项羽和剩下的26个壮士逃到了乌江边上,这时乌江亭长正等在那里,劝项羽随他乘船渡江,说汉军没船,追不上。项羽却说:“我带领八千江东子弟西征,如今一个也没回来,我有何脸面见江东父老?”

项羽下令骑兵下马,与追来的汉军短兵相接。项羽一个人杀了几百汉军,身上受了几十处伤。项羽知道大势已去,遂拔剑自刎。

后果

韩信每战必胜,而且获取胜利所付出的代价极小,胜利得也很彻底,有点像白起以歼灭敌方有生力量的战法,不给敌方一点机会,不留一点后患。这项兵法是历代军事家所望其项背、难以达到的。

垓下之战是楚汉争霸的高潮和终结点,是韩信一生最辉煌的时刻,也是中国里程碑事件,两汉兴盛于此,兴盛于韩信。而韩信逢战,必作万全准备,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可以运用在人生的大小事务。

最后我们以北宋司马光的评价作结语:韩信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擒魏,取代,仆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汉 之 所 以 得 天 下 者,大抵皆韩信之功也。

1 阅读:87
评论列表
  • 2023-11-17 22:18

    流年潇潇 回复:
    ღ( ´・ᴗ・` )比心
  • 2023-11-19 03:36

    这是顶羽看不起韩信的原因。

  • 2023-11-17 21:37

    杀戮太甚者终不得善终!

    流年潇潇 回复:
    杀人者恒被杀之!
  • 2023-11-19 03:35

    兵力相当,韩信不及项羽。各诸侯未集齐前。顶羽打败韩信。

流年潇潇

简介:流年易逝潇潇无迹,专注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