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为什么被称为“位面之子”

流年潇潇 2023-11-13 21:30:39

在中国历代帝王之中,运气最好的当属刘秀,他也被众多网友戏称为“位面之子”。

在这里先解释一下什么叫“位面之子”。

位面之子其实是科幻小说的一种说法,大概就是这个位面(独立宇宙)赋予特殊意义而诞生的生命,集这个位面的气运而生。

相于普通孕育而出的生命体来说位面之子更受那个最高造物主的青睐,大家可以理解成“天选之子”。

提起刘秀就不得不说王莽

西汉后期,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元始五年(5年),汉平帝病死。次年,西汉外戚、骑都尉及光禄大夫侍中王莽,从汉朝皇室中自行挑选2岁的刘婴为皇太子。因刘婴年龄太小,并未让其正式即位。王莽自行摄政,改元居摄。三年后改初始元年(8年),第二年,王莽强迫刘婴禅位给他,改国号为“新”,史称“新莽”。至此,立国215年的西汉帝国灭亡。

王莽上任后,国内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王莽于新莽地皇四年(23年)被杀。同年九月,更始帝刘玄即位。十月,刘玄令皇族刘秀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持节北进,镇抚河北诸州郡。

就在这时,一位以相面占卜为职业的邯郸人王郎,诈称自己是汉成帝子息。在当地豪强地主支持下,于刘秀来河北的当年,在邯郸称帝。刘玄闻讯,急命刘秀带兵讨伐王郎,结果刘秀惨遭失败,几乎全军覆没,被王郎到处追赶,历尽艰险,后世遂有“王郎赶刘秀”之说,民间误为“王莽赶刘秀”。

历史唯一一个风水师出身的皇帝靠占卜诈骗来的

后刘秀听说信都(今河北冀州)尉不肯归附王郎集团,便星夜逃往信都。在信都太守任光等人支持下,发饶阳、信都两郡精兵4000人,大举进攻王郎。先后攻克了今涿州、定州等22县。刘秀兵扩至数万。上谷太守耿况、渔阳太守彭宠各派突骑助攻王郎。更始帝刘玄亦派尚书谢躬率马武等六将军征讨王郎。五月,刘秀与谢躬合军攻破邯郸,斩杀王郎。

其实以现代玄幻小说的解读是什么呢?就是王郎本来耗尽心血用寿命求来的位面之子BUFF结果被刘秀窃取了,或者说主角前期在困境的时候就会有反派给送装备甚至位面的光环,其实王郎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风水师出身愣是靠占卜算命框出一个皇帝(虽然时间段但是也是有不少东西的)如果到这里你还不信的话接下来的这场战役就坐实了刘秀位面之子的身份了。

昆阳之战BUFF叠满坐实位面之子传言

这一场战争就是著名的昆阳之战,如果用一句话评价,那就是老天都在帮刘秀。

面对大敌压境,昆阳之战几乎就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刘秀当时只是一个小小的偏将军,但就是这样一个刘秀却能做到力挽狂澜,拯救万千将士于水火之中,刘秀做了什么?

刘秀当时筹集了1万兵马前来支援昆阳,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异像出现了。史书上记载这一天发生了许多的不同以往的天象,天降陨石雷风暴雨,有如此诡异的天象帮助,刘秀自然是势在必得的。

最终以刘秀为首的玉林军,奇迹般地打退了敌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也就是凭借的这一个诡异的天象,刘秀一战成名。各地纷纷推翻了新朝统治,改立汉朝旗。

古人十分相信天象说,落后愚昧的他们总认为天降异象便是在惩罚一个人,刘秀能够引发这场异象,那就说明他就是代表天,与一个待天之人为敌,自然没有什么好下场,不如顺天命而为推他而成帝。

在决战之前,异象频生,令王莽军士气大衰。古人都很迷信,见到这种异象,自然很害怕,认为是不祥之兆。

《后汉书天文志》:“莽有覆败之变见焉。昼有云气如坏山,堕军上,军人皆厌,所谓营头之星也。占曰:‘营头之所堕,其下覆军,流血三千里。’”

《后汉书·光武帝纪》:“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所谓营头之星也。”。

翻译:夜里有流星落到了军营中,在白天有像崩塌的山一样的云,朝着营地落下,离地面不到一尺的地方却散了,官员和士兵都吓得趴伏到了地上。

而在战斗中,更是风雨大作,以助刘秀作战。

《资治通鉴》记载“光武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寻、邑陈乱,乘锐崩之,遂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势,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奔殪百余里间。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

《袁山松书》曰:“怪星昼行,名曰营头,行振大诛也。”是时光武将兵数千人赴救昆阳,奔击二公兵,并力猋发,号呼声动天地,虎豹惊怖败振。会天大风,飞屋瓦,雨如注水。二公兵乱败,自相贼,就死者数万人。竞赴滍水,死者委积,滍水为之不流。杀司徒王寻。军皆散走归本郡。王邑还长安,莽败,俱诛死。营头之变,覆军流血之应。

昆阳之战

从战前和战争中的气象来看,老天都帮他,足以可见刘秀是当之无愧的“位面之子”、“天选之子”。

更始三年(25)夏,在鄗县南千秋亭五城陌(今河北柏乡内)即皇帝位。改元建武,改鄗为高邑,次年定都洛阳,建立东汉政权。之后4年,指挥军队镇压赤眉等农民起义军,削平各地割据势力。在位期间,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建武二年至十四年(公元26~38)颁布6道释放奴婢诏令,规定战争期间被卖为奴婢者免为庶人,未释放的官私奴婢必须有基本的人身保障。建武十一年,连下三次诏令,规定杀奴婢者不得减罪;

炙灼奴婢者依法治罪;免被炙灼的奴婢为庶人;废除奴婢射伤人处极刑的法律。恢复西汉较轻的田税制,实行三十税一。遣散地方军队,废除更役制度,组织军队屯垦。简政减吏,裁并400多县。

放免刑徒为庶民,用于边郡屯田。建武十五年,下令度田、检查户口,加强封建国家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赐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政。

排斥三公,加重原在皇帝左右掌管文书的尚书之权,全国政务经尚书台总揽于皇帝,在地方上废除掌握军队的都尉。种种措施,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因此刘秀统治时期,史称“光武中兴”。

流年结束语:纵观古今中外,一个人的成功一定是运气加实力,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0 阅读:31

流年潇潇

简介:流年易逝潇潇无迹,专注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