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诸葛亮要把李严贬为庶人?李严我们上集介绍过,刘备在临终前,把诸葛亮和李严召到白帝城,任命他们俩为顾命大臣,共同辅佐幼主,并且给李严的职务是中都护,中都护是当时蜀汉政权的最高军事长官,这样就形成了诸葛亮和李严,一正一副两位顾命大臣的局面。

但事实上,李严并没有起到顾命大臣的作用,反而在和诸葛亮的内斗中败下了阵来,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李严于后主建兴九年,被贬为了平民,三年后病逝。那么李严为什么会被贬为平民,他又是如何与诸葛亮明争暗斗的呢?

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来了解一下李严,李严原本是荆州的官员,曹操攻打荆州的时候,李严逃到益州,投奔了刘璋,刘璋就任命李严做了成都县令。后来刘备攻打益州,刘璋就派李严去抵御刘备,可是李严呢,他知道刘璋这个窝囊废,是守不住益州的,所以他就率部投降了刘备,刘备入主益州以后,就重用了李严,章武二年,刘备任命李严做了尚书令,尚书令在当时是很高的官职,诸葛亮在世时,尚书令是仅次于丞相的,但是诸葛亮去世以后,刘禅就不再任命丞相了,他任命蒋琬为尚书令,掌管国家事务,相当于丞相,可见刘备任命李严为尚书令,是对李严多么的信任。

那么李严和诸葛亮之间又发生了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看,刘禅继位以后,是怎么对待诸葛亮和李严的,据三国志记载,后主建兴元年,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兼任益州牧,并且让诸葛亮开府治事,就是为诸葛亮设立了一个独立的办公机构,政事无论大小,全都由诸葛亮来决断,而李严呢,仅仅被封为了都乡侯。
所以李严心里就很不爽,他就向诸葛亮提出,从益州分出五个郡设立为巴州,自己做个巴州刺史,因为李严认为,你诸葛亮作为顾命大臣,兼任着益州牧,我也是顾命大臣,至少也得兼任个刺史吧,但是诸葛亮没有同意。
然后李严又说,曹魏的司马懿都已经开府治事了,我也要开府治事,但又被诸葛亮给驳回了,因此李严对诸葛亮非常憎恨,两个人之间的明争暗斗也就开始了。建兴九年春,诸葛亮兵出祁山,让李严负责督运粮草,但是到了夏秋之际,连降大雨,粮草根本运不出去,于是李严就派人去给诸葛亮送信,说明原因后,让诸葛亮暂且撤军。
诸葛亮也没有办法,只好下令撤军,但是,诸葛亮撤军的消息传来以后,李严却假装不知道,他说:军粮充足,丞相怎么就撤兵了呢?李严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史书上说,李严是为了推卸自己办事不力的责任,让刘禅认为是诸葛亮主动要退兵的。
但是,当刘禅质问诸葛亮为何退兵的时候,诸葛亮就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诉了刘禅,并且将李严所有的书信都拿出来给刘禅看。刘禅虽然不怎么过问朝政,但是他不傻呀,谁对谁错他还是能分清的,明明是李严不能及时的把粮草运到,他却要诬陷诸葛亮主动撤军,于是,诸葛亮就上表,将李严贬为庶人,流放到了梓潼,梓潼就是今天的四川梓潼县。
那么问题来了,李严为什么要诬陷诸葛亮,他如果存心要诬陷诸葛亮的话,为什么要用书信呢,难道他不知道这些书信会成为他诬陷诸葛亮的证据吗?所以有很多史学家认为,李严被贬的原因,绝不像三国志记载的那么简单,当然,我们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了,只能靠推测。
首先,李严作为刘璋的老部下,刘禅和诸葛亮是不可能让他染指最高权力的,所以在刘备病逝以后,虽然李严也是顾命大臣,但他接到的任务却是驻守永安,后来又去了江州,江州就是今天的重庆,这样一来,远离朝堂的李严,根本没有机会参与蜀国的政治,以至于大小事务均有诸葛亮一人来决断。
其次,李严提出要把益州分出来五个郡,成立一个巴州,自己来担任巴州刺史,这件事可以说已经触碰到了诸葛亮的底线,李严这是要培植自己的势力,是在搞分裂,诸葛亮肯定不同意。但是诸葛亮也知道,仅凭这些事,是不足以扳倒李严的,所以他一直在等待时机,终于在建兴九年等来了这么个机会,于是诸葛亮就抓住这次机会,彻底把李严给扳倒了。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有不同意见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讨论一下,今天先聊到这,再见
两个托孤,总有一个会打倒另一个[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