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家过年吵架了吗”上了热搜,不知从啥时候起,在不少农村家庭里,春节变成了 “春劫”。小时候,感觉过年真热闹,不用挨骂,还可以做很多自己喜欢的事情。
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尤其是一些儿女们成家立业了,过年的年味反而变了,吵架成了春节的主旋律,大家好像都憋着一口气,就等着春节聚一起的时候发泄出来。
为什么很多农村家庭一到过年就吵架?这4个现实,其实90%的家庭都存在。

在农村,独生子女的家庭很少,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是两三个孩子,有的甚至更多。孩子多了,确实人丁兴旺,过年几十口人聚在一起,很是热闹。
但是,子女多了也面临一个问题,就是父母做不到一碗水端平。不管家里有几个孩子,父母总会有喜欢的孩子,和讨厌的孩子,能一碗水端平的父母,至少目前为止,我没见过。
只是有的偏爱的很明显,有的不是不那么过分罢了。
被偏爱的孩子,从小就享受着各种特权,要啥有啥,犯错了也能轻易被父母原谅;而那些不被偏爱的孩子,心里就像扎了根刺。
小时候眼巴巴看着父母对兄弟姐妹格外照顾,自己满心委屈没处说。好不容易长大了,过年回家,本想着能和家人好好团聚,可父母偏心的事实,又会一些小事让过去的不愉快涌上心头。
父母的偏心,从小事上也能体现,对自己喜欢的孩子,睡到日上三竿都舍不得喊起床,对不喜欢的孩子,恨不得使唤她做饭做家务,把累活都推给她,做的不好,还要被数落。

不被父母重视的孩子,自己的孩子也不会被父母重视,就像过年给压岁钱,说好了一个孩子给200,却背地里贴补自己的喜欢的孩子2000块。
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被不被偏爱的孩子知道了,心里肯定不是滋味。既然忍让没有用,干脆不忍了,所以多年的积怨可能因为过年的一点小事被点燃,和父母、兄弟姐妹吵得不可开交。
二、假笑背后的暗涌,伪装的团聚农村过年,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看着热热闹闹的。可实际上,有的人心里早就有了隔阂,只是碍于过年的氛围,勉强维持着表面的和气。
大家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平时各忙各的,联系也不多,过年突然凑一块儿,难免会有些不自在。也许是过去的一些矛盾没解决,也许是性格不合,可又不能不聚。、
这种情况下,大家就像戴着面具一样,说着言不由衷的话。
但面具戴久了总会累,稍有一点不顺心,比如一句无心的话、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把伪装彻底撕破,矛盾爆发后,之前的伪装和隐忍都变成了激烈的争吵。

过年本应是轻松愉快的时候,可有些农村父母的情绪就像坐过山车,特别不稳定。不是自己做事不靠谱,就是因为一点小事就对孩子破口大骂。
有的父母和只会看热闹的亲戚一样,明知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不想早早结婚生子,却开启催婚却催生的 “紧箍咒” 模式。
还有的父母明知道自家孩子过得不容易,热衷于和别人家攀比,不顾自家孩子的经济条件,只想着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面子。
孩子在外面辛苦打拼一年,好不容易回家,本想放松一下,却被父母的坏情绪弄得心情低落。
时代不同了,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和想法,可父母根本不理解,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要求孩子。
再加上攀比,看到别人家孩子结婚了、生孩子了,或者事业有成了,就开始数落自己家孩子没出息,这让孩子心里特别委屈和无奈,时间久了,肯定忍不住要和父母顶嘴,家里就吵得不可开交。

过年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买年货、给孩子压岁钱、孝顺父母的钱、走亲戚送礼,哪哪都得花钱。
农村家庭大多靠种地或者外出打工挣钱,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挣的钱本就不多。过年的时候,为了面子,大家都想把最好的给家人和亲戚,可这就导致钱花得如流水。
夫妻之间容易会因为钱的事儿产生矛盾,她觉得钱该这么花,另一个人不配合,非要觉得钱该那么花。
两个人协商不了,都不愿意听对方的,矛盾就出来了。
而且现在钱不好赚,但是容易花啊,有时候觉得自己也没买什么,但钱很快就花没了。有的人明知道家里条件不好,辛苦一年没存下钱,还去打牌,结果把未来几个月的生活费都花完了。

日子还要过下去,没钱多难啊,争吵自然就避免不了了。
过年之所以吵架,其实就是平时没有结果的问题,到了过年被堆积和放大。
以上这些问题,在农村家庭里还是普遍存在的。父母和孩子、夫妻之间,因为观念、情绪、经济等原因产生矛盾。这些矛盾不是一下子形成的,也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解决这些矛盾,不能急于求成。
能坐下来好好商量,当然更好了,如果协商不了,就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吧。过年应该是感受幸福的,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不委屈自己,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