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露梁海战,仗越打越激烈,评分却越来越低

太刻意追求,反而不美R君说“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戌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

太刻意追求,反而不美

R君说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戌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许浑 《金陵怀古》)

海战电影一向不好拍......尤其是古装海战电影,稍有不慎,很可能会酿成票房惨剧,投资血本无归.......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好莱坞的《割喉岛》作品了。

但必须得不承认,韩国的”李舜臣海战“三部曲在世界古装海战电影中算是开辟了一个不错的榜样。不论从电影拍摄质量,战争表现和视觉效果及商业票房上,都堪称是一个比较成功的系列。

尤其是第一部2014年的《鸣梁海战》,选择了李舜臣最艰难的一场战斗为初始,拍的相当荡气回肠,风波迭起,即便让反面角色显得有些脸谱化,却也能抓住观众的心。(事实上,在当时朝鲜战场上,因为李舜臣被入狱而导致日本水师几乎全歼无人领军的朝鲜水军后,在鸣梁海战时,李舜臣真的手上只有12艘战舰,要面对100多艘日军战船,换成谁做日军水军将领,都会有些忘乎所以......)

可惜R君在当时还没有开始写这个公众号,所以没有给《鸣梁海战》一个影评........

8年后,原导再度执导的《闲山:龙的出现》虽然没有赶超《鸣梁海战》的高度,但再度将李舜臣”以少胜多“的成名之战搬上银幕,虽有夸大嫌疑,(主要将战争集中在短短的阵法相克中,实际上闲山海战几乎打了一整天),但依然基本描绘出了这场重要战争的主要艰难进程。(R君的影评:闲山,朝鲜水军与日本水军的决战来了!)

2年后,3部曲的最终章,这部《露梁海战》,最终把李舜臣这位朝鲜民族英雄的纪念掀向了高潮......

但是,偏偏这第3部终章,却变成3部曲里面豆瓣评分最低的一部作品......

照理,经过前面2部的大量铺垫和技术实践,甚至于使用更为先进的摄影及胶片,就连影片长度本身都超过前面2部,而露梁海战本身,也是当时朝鲜战场水军决战最为激烈的一部,明朝和朝鲜水师联军激战日本著名的岛津水师,最终明军水师副都督(相当副司令)邓子龙和朝鲜水军总指挥李舜臣双双战死.......这无论如何,都会是一场精彩的作品,并且显然,以英雄的牺牲来作为结局,也没有比这更容易感人和煽情的情节安排了。(参看《复联4》的结局安排,钢铁侠、美队的告别,绝对是画龙点睛之笔......剩余的生存英雄, 只能在其后一部接一部无聊的续集中,持续消耗着他们的魅力和人设.......)

但却为何,这样照理得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境地,却落到3部曲最差的评价......

以R君的观感,这最后一部显然过于追求政治立场和人物光芒的设定,以至于显得用力过猛,反而让整部作品显得有些弄巧成拙......

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事情.......

1

穷寇莫追,血的教训

《孙子兵法:兵争》写到:”穷寇勿迫“,意思就是穷寇莫追,不要去追逼走投无路的敌人,以免对方因为陷入绝望而反扑,对己方造成更大损失。

所以一般聪明的将领在围攻对手的时候,都会特意留出某个逃生出口,而不是非将对方逼到死地,反而更容易让顽抗的对手为了求生而出逃,避免自己强攻更大的伤亡。

其实,露梁海战,本身就有点”追穷寇“的意思.......

公元1597年8月(明朝万历二十五年),因为丰臣秀吉的死亡,让日本突然陷入群龙无首,政局迷离的境地,而因为此前在侵朝战争中屡屡受挫,丰臣秀吉临死前也下了遗诏,要求侵朝日军尽快撤回。

所以,所有侵朝的日军在这个时候,基本都无心恋战,一心想要尽快脱离战场回到日本。

由于日本和朝鲜之间隔着海峡,所以所有的撤退,水上通道是唯一的路线。

而明朝水军,正是封锁着日军撤退的路线.......

电影中,以陈璘为提督的明朝水师被描绘为一直对追击日军犹豫不决,这在历史上,其实也是真实合理的。实际上,明朝远征朝鲜,是”万历三大征“中打的时间最长也最消耗明朝国库的战争,作为援军,在战争临近末声时期望尽量减少伤亡代价,尽快结束战争,其实是每个将领应有的正常态度。

而紧紧卡着日军撤退的退路,无疑就是”追穷寇“的做法。

事实上,露梁海战最终就是为了救援陷入绝境的小西行长军队,日本水师立花宗茂、岛津义弘、小早川秀包等一众几乎是当时日军最强的水军,倾力出动,反噬了前来阻击的明朝联军水师。

这一仗整整战死2万多人,虽然日军水师受到了更大的损失,但明朝联军战死一个副将邓子龙,一个朝鲜水师总指挥李舜臣,而原本在包围圈里的小西行长军队趁机成功逃回了日本,实际上,在战略上,对明朝联军来说,露梁海战可以说基本没有达到目标。

电影中李舜臣反复强调要消灭所有的侵朝日军,甚至要打到日本去,这基本上是在胡言乱语了。以战争在本土打了6年多的朝鲜,早都是一片废墟,休养生息都来不及,还怎么可能反攻比自己国力强盛10倍的日本......

实际上,如果不是因为这场”追穷寇“的海战,明朝和朝鲜都可以少很多的损失,从长远而言,谁损失更大,影响更深远,还真是难说.......

所以,穷寇莫追,是真的兵法精髓啊.......

过于追求政治而削弱了应有的纯粹

对比前面2部,这第3部里的政治煽情意味要浓厚的太多了.......也正因为此,才让电影有些变味........

其实以李舜臣的形象和能力,哪怕不经过前面2部作品,大家也都有所感知。 在第一部鸣梁海战中,他刚从狱中被释放出来,临危受命重新带领水师,甚至一时间还得不到下面下属的全力拥护,这才有了他孤舰对抗日本水师围攻,最终感染了下属们的爱国热情而冲入战团,取得胜利。这样的李舜臣才是真正的英雄形象,无畏、坚毅而果敢。

在第2部闲山中,作为受节制的水师首领,李舜臣以弱抗强,还要面对不听指挥的钦命监军,他的表现是隐忍而执着,背负重压而依然指挥自若。

所以,前面2部的李舜臣的形象,都是沉默寡言,但又充满着内敛的爆发力的名将形象。

但是到了这第3部,似乎风格一转,就变成了过于带着执念,甚至有些多愁善感的老年人......一方面电影里非要扯上他死去的儿子,一方面不太理智的非要强求把日军全都消灭, 导演似乎要让他变成更贴近人物的真实感,但实际上,却削弱了一位名将在危机重重时刻的最需要的那种稳如泰山的镇定力。

而用明朝将领的求和的摇摆态度作为李舜臣坚定精神的陪衬,更是显得格局颇小。实际上,露梁海战明军水师一直都是主力,无论在数量质量和最终战果上都远远超过各方面都处于劣势的朝鲜水师。

用削弱自己强大盟军来反衬己方英雄的伟大,坚定,实在是令人无法理解的设定。这比起前2部通过渲染傲气冲天的日军将领来岛通总和狡黠残暴的加藤嘉明2位主要对手,来对比李舜臣不畏劣势,沉稳布局迎战的方式真的要弱的多,也牵强的多。

而电影最终也过于追求和煽情李舜臣对于整个朝鲜”壬辰卫国战争“的重要性。实际上,虽然李舜臣领导下的朝鲜水师确实多次击败了日军水师,但对于整个战局的影响,其实微乎其微........整个万历朝鲜战争,依然主要是明军的加入,才能让朝鲜免于被日军全线占领,最终将日军击退。

而前面2部作品,在整个故事和主题面前就显得更为纯粹一些。

所以,太过牵强追求政治脸谱化,其实非但不能帮助人物精神的升华,反而可能削弱了他们应有的内涵。

实际上,某种意义上,许多事情非要刻意做的复杂,却往往很难做成,反而是简单,却往往大道至简,反而更具清晰的魅力。

这可能才是这3部曲越来越弱于预期的核心原因吧。

R君,2024年4月2日,于上海。

感谢阅读全文,如果觉得还行,点个“赞”和“在看”支持一下吧!谢谢啰!

财猫电影

兵无常势,水无定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