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的革命历史长河中,毛家满门忠烈的事迹令人动容。其中,毛泽覃作为毛主席的小弟弟,他的一生充满了波澜壮阔,既是热血青年的成长蜕变,更是红军猛将的英勇传奇。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毛泽覃的传奇人生,探寻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少年时期:家学熏陶与革命启蒙1905 年 9 月 25 日,在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个普通农家,毛泽覃呱呱坠地,字润菊,又名泽淋。在兄弟姐妹中,他比大哥毛泽东小 12 岁,备受父母宠爱。毛泽覃自幼就展现出了机灵淘气的性格,个性倔强,是那种让人又爱又头疼的孩子。
8 岁时,毛泽覃进入私塾读书,在知识的熏陶下,逐渐显露出聪明伶俐的特质。13 岁时,他跟随毛泽东来到长沙求学。彼时的长沙,新思想涌动,新民学会等进步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毛泽覃在毛泽东的悉心教导下,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毛泽东回忆起小弟时说道:“小弟毛泽覃自幼受父母宠爱,天性机灵淘气,个性倔强,当时也只有我能管住他,让他规规矩矩地听我的话。”在哥哥的影响下,毛泽覃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在哥哥有意识的引导下,阅读政治书籍,接受思想启蒙。可以说,毛泽东不仅是毛泽覃的长兄,更是他踏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
青年奋进:投身革命与早期战斗1921 年,对毛泽覃来说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这一年,他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开启了自己的革命生涯。18 岁时,他被组织派到水口山从事工人运动。水口山铅锌矿洞,条件艰苦,但毛泽覃毫不畏惧。他迅速和工人打成一片,一边参与劳动,一边深入调查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他成功领导了工人运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这一番实际的锻炼,毛泽覃正式由团员转入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之后,毛泽覃与两个哥哥一同回到韶山,他们在这里建立了党支部,办起了农民夜校,组织农民协会。韶山的农民斗争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然而,这也遭到了“湖南王”赵恒惕的记恨。赵恒惕直接发布了逮捕令,毛氏三兄弟面临着巨大的危险。于是,他们立即从长沙转道去了广州。
在广州这个革命的大本营,毛泽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他曾先后任职于黄埔军校政治部、中共广东区委、广东省农民协会以及省港罢工委员会。在这里,他接触到了更多的革命同志,也参与到了一系列重要的革命活动中。
革命征程:武装斗争与会师功臣1927 年,革命形势急转直下。蒋介石盘踞南京,拒绝迁都武汉,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破坏大革命成果。紧接着,广州发生“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广东省农民协会以及省港罢工委员会等革命团体均遭反动军队搜查封闭。
在这严峻的形势下,毛泽覃奉命携妻子周文楠离开广州,取道上海前往武汉。在途中,他与二哥毛泽民相遇,到汉中又见到了大哥毛泽东。然而,不久后国共两党关系全面破裂,毛氏三兄弟不得不各奔东西。
1927 年 8 月 1 日,毛泽覃参加了南昌起义,担任起义军第 11 军第 25 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成为了毛氏三兄弟中走向武装斗争的第一人。同年 9 月,毛主席在湘赣边界领导农民武装发动秋收起义。10 月,毛主席率领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并组建了总兵力 8000 多人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转战江西信丰县时,得知井冈山的消息,十分激动,当即派出毛泽覃上井冈山联络。1928 年 4 月,朱毛红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两支铁流汇合到了一起,从此形成红军主力,使我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大旗举得更高更牢”(粟裕语)。毛泽覃作为重要联络和牵线人,在这次会师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后,蒋介石大呼不好,纠集重兵对井冈山发动“会剿”。在 1929 年年初的一次战斗中,毛泽覃腿部受重伤。
在养伤期间,毛泽覃结识了贺怡。不过当时的两人工作之外并未发生其他,直到 1931 年 7 月两人才正式结为革命伴侣。当时的毛泽覃,已经逐渐成长为党和红军队伍里一名智勇双全的战将,他不仅保卫了井冈山,还相继参加了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作战。毛主席曾自豪地说:“我们毛家出了一个大将军。”
兄弟分歧:两次争吵与兄弟和解值得一提的是,在毛泽覃的成长过程中,与毛主席之间曾发生过两次大吵,甚至毛主席还动了手。
一次是在 1928 年年初,红军在遂川战斗中大胜,成功拿下遂川县城。毛泽覃跟随大哥参加了此次战斗,打胜仗后,他内心十分高兴,满心期待着继续上阵杀敌。然而,战斗结束后,他却听到了大哥要他回井冈山去,下乡开展建党工作的决定。
当时,毛泽覃一心只想继续战斗,对于这个决定十分不理解。毛主席便对他说:“这是前委的决定。”毛泽覃心下知道当时前委只有毛主席一人在现场,判定这是大哥一个人的决定,便任性地说:“不管是谁的决定,我就是不去。”“你就是前委,前委就是你?”毛泽覃继续顶着说,语气强硬,满是不服。
毛主席闻言立刻动怒,终是没忍住打了毛泽覃一巴掌。不过,冷静下来后,毛主席主动向弟弟道歉,兄弟俩才重归于好。
1930 年,兄弟俩因为工作又发生过一次大吵。秉性率直的毛主席从不掩饰自己的过错,后来曾 3 次在不同场合提及此事,责怪自己当时态度太生硬,个性太强,缺乏民主,太不理智。但当时吵归吵,关键时候,毛泽覃还是坚定地站在毛主席这一边。1933 年,毛主席受到错误路线指责时,毛泽覃与邓小平等站出来说话,并因此遭到斗争。
英勇牺牲:壮志未酬与伟大传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长征。毛泽覃和妻子贺怡共同留守苏区,进行游击战争,并被任命为红军独立师师长。1935 年 4 月 25 日,毛泽覃率独立师转战在闽赣边界时,与敌遭遇。为了掩护战友后撤,他毅然决然地选择留下来阻击敌人。在激烈的战斗中,毛泽覃不幸胸部中弹,壮烈牺牲,时年仅 29 岁。
毛泽覃牺牲半年后,1935 年 10 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并截获了敌人的电台,毛主席才得知了这个悲痛的消息。而他的儿子贺麓成,当时还年幼,对父亲的牺牲一无所知。
1935 年 1 月,贺怡曾生下一个儿子,取名贺麓成。毛泽覃牺牲后,贺怡将孩子送回江西永新县花汀村贺调元家中抚养。贺调元家境富裕,贺麓成一直过着安定的生活,对自己的身世毫不知晓。一直到永新县解放后,他才从“爷爷”贺调元口中得知,自己的亲生母亲是贺怡,父亲是毛泽覃。
然而,母子团聚不久,1949 年 11 月 21 日,贺怡在赣南因车祸遇难,贺麓成被姨妈接去了上海。尽管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贺麓成最终还是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导弹专家。晚年,他让自己的一双儿女改姓了“毛”,以此纪念父亲、大伯父以及毛家满门忠烈。
后世纪念:邓小平的缅怀与赞誉时间来到 1973 年 10 月,曾与毛泽覃共同战斗过,并在苏区时一起坚定站在毛主席正确主张一边的邓小平,来到韶山参观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在毛泽覃烈士的遗像面前,邓小平深情地说:“他是我军早期的一位猛将”。
1984 年 8 月,邓小平又为瑞金毛泽覃烈士纪念塑像题了词:“毛泽覃同志纪念碑”。这些话语和举动,不仅表达了对毛泽覃的深切缅怀,更是对他革命功绩的高度认可。
毛泽覃的一生,是短暂而辉煌的。他从一个懵懂的少年,在大哥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为新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历史长河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让我们铭记这位毛家英烈,传承他的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