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汉字研究的灾难——发现甲骨文,却是中国早期历史研究的重大突破

甲骨文的发现,给汉字研究带来一个极大的误解,认为甲骨文是最古老的汉字,且字义与现代汉字字义相通,据此就认为古汉字中只有一

甲骨文的发现,给汉字研究带来一个极大的误解,认为甲骨文是最古老的汉字,且字义与现代汉字字义相通,据此就认为古汉字中只有一种字义,这在汉字研究中是一个极大的认知障碍,丧失了对汉字原始字义进行进一步探索的契机。

甲骨文被发现,其真正的价值与贡献在于:

对中国早期历史的研究,是无法替代的重大突破,基于此,在当时把中华文明的起源点,确凿地定格在虞、夏、殷、周中的殷朝,这样,就为后续对更为古老的夏朝与虞朝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前进基础。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一正一反两方面的作用,甲骨文被发现,既对中国早期历史的研究具有无法替代的价值,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巨大的灾难,这场灾难就发生在对汉字字义的研究中。

甲骨文从文字的字形上来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汉字字形,但是,这种最古老的汉字字形在被刻到甲骨上使用时所包含的字义,在整个汉字字义发展过程中,却是一套很新的在后期产生的字义体系。

也就是说,甲骨文属于最古老的字形+很新的字义。

很新的字义,我们可以称之为“常规字义”,这种字义从殷朝一直沿用至今,所以,在甲骨文被发现的时候,当时的学者能够顺利地根据现代汉字的字形、字义,去辨识甲骨文的字义,进而破译甲骨上的卜辞。

但是,我们站在整个汉字从其产生之初一直至今的大视角来看,“常规字义”只是从汉字产生之初的“本源字义”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字义,是一种基于人与人之间的具有普遍性的共同经验的字义。

而汉字最早的“本源字义”则不同,记载的是一种超越人类普遍共同经验的、即使对现代人来说都是超前经验的知识。

也就是说,在古汉字的同一字形下,同时包含了两套字义:“本源字义”和“常规字义”。

在伏羲时代汉字被创造出来时的“本源字义”,包含了两大内涵:

第一大内涵,是对“重叠结构世界”的认识。

现代人类所认识的“真实世界”,是基于牛顿“经典力学”所描绘的三维的“单一结构世界”,而中国人的先祖,在伏羲时代就已经认识到了完整的世界是一种“重叠结构世界”,是由两个物理属性截然不同的真实世界同时重叠而成,其中,既有感官能够感觉到的“显性世界”,也有感官无法感觉到的“隐性世界”。

主导“显性世界”中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因、动机、动力,存在于“隐性世界”中。

“重叠结构世界”是后世“阴阳”学说与“道”学说的起源。

第二大内涵,在“重叠结构世界”中,完整的人体也是由“重叠结构人体”组成的,既有“显性人体”也有“隐性人体”。

“重叠结构人体”比“重叠结构世界”的组成更为复杂,“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中,各自存在着一套完全不同的“心智系统”。

“显性人体”上的“心智系统”层次非常低,从动物性的角度来看,所有的动物都具有类似的“心智系统”,主要是为了满足动物的个体能够在“显性世界”中的荒蛮时代中,快速反应、生存下去的需要。

真正能够体现人的智慧,以及更高层级智慧的“心智系统”,存在于“隐性人体”中。

于是,就产生了一种抛弃“显性人体”上的“低层次的心智系统”,去运用“隐性人体”中的“高层次的心智系统”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心智系统转换”。

后世学说中的“修身”、“修心”之法,就是从“心智系统转换”中发展出来的方法。

汉字最早被创造出来,就是用来记载“心智系统转换”方法的一种图示,这也正是汉字“本源字义”的真正内涵。

在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也就是从上万年前的伏羲时代,一直到周朝末期,七千多年的时间里,汉字最主要被使用的字义,并不是“常规字义”,而是“本源字义”。

到了周朝,掌握汉字“本源字义”甚至成为了周王朝合法性的一个重要依据,并且设立了一个专门为周天子研究上古典籍中“心智系统转换”练习方法的职位,这个职位的名称就是“老子”。

“常规字义”在汉字历史上起主导作用,是在秦始皇统一汉字,并实行郡县制管理以后,这时才对“常规字义”有了重大的需要,才使“常规字义”突然爆发出来,加上一些专有的治理手段,使“本源字义”在中国大地上,基本上就消失了。

秦朝之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历代学者,基本上都不了解“本源字义”,而甲骨文的发现,则加重了认识这一问题的认知障碍,让现代的学者误以为从殷朝开始,汉字中只有“常规字义”这一种字义。

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现代人永远无法还原秦朝之前真正的中华原生文化,包括伏羲、黄帝、老子、孔子的真正思想。

老子和孔子的经典,都是从他们各自的角度,对如何进行“心智系统转换”练习进行的阐述,如果我们现代人用“常规字义”去读他们的经典,根本读不出本来涵义,因为这些经典所使用的字义,都是“本源字义”。

也就是说,我们现代人只有重新认识了汉字的“本源字义”,才能重新解读出老子、孔子经典中真正的精深内涵——“心智系统转换”。

“心智系统转换”才是中华原生文化的真正价值所在,这种价值时至人工智能时代依然具有着巨大的现实价值。

在人工智能时代,人基于低端的“显性人体上的心智系统”所进行的知识性的学习、工作,已经无法让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未来未知的世界,现代人只有开发出高端的“隐性人体中的心智系统”,才能去自适应创造未来的生活、未来的社会。

汉字的“本源字义”已经被破译出来,对于第一次接触到“本源字义”的读者,建议先观看视频专栏《“黄帝密文”识字班》。

马王堆《帛书·老子》中用“本源字义”记载的“心智系统转换”方法详情,发布在专栏《解放“道德真经”》。

《老子》上古本《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中用“本源字义”记载的“心智系统转换”方法,完整上传于专栏《黄帝老子真经》。

而《大学》、《中庸》、《论语》中用“本源字义”记载的由孔子实践和总结的独特“心智系统转换”方法,非常适合现代人从基础到进阶一步步练习“心智系统转换”,详情发布于专栏《向孔子学功夫》。

真正复兴中华原生文化,让中华文明走向世界,需要心智玩家的读者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心智系统转换”,在自己的生活中应用“心智系统转换”,成为中华文明复兴的最早实践者与分享者。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05
用户10xxx05 13
2025-03-22 18:12
连中国,中华,华夏这三个都分不清,跑来讲什么历史文化?汉字汉语是偷换概念。繁体的是华语,简体的是中文,比这更早的,那是篆书,所有这些都属于中华道家字,是早期道家哲学体系发展出来的,是从根部发展出来的,不要给人扭曲了。不过这故意扭曲的那肯定不是正常人。就好比这儒教汉学这就是西方传教士搞出来的,有几个人注意过这个事?
常叹此身非我有
常叹此身非我有 8
2025-03-10 16:54
民科转变思路了:不去碰瓷那需要数学基础和实践实验的物理学了,改为染指社科类的考古学了?这个思路好,只要发明一些玄学名词,说不准真能哄到一些傻子!
常叹此身非我有
常叹此身非我有 7
2025-01-14 17:06
想了解社会科学类的伪科学是什么样子的,这个作者做了最典型的示范!用一堆神秘主义的新名称,核心就是告诉你“我掌握了超前的知识”!想学不?——打钱!
双力福
双力福 6
2025-03-10 13:52
秦始皇统一七国,其中包括统一文字,既然是书同文证明其他六国有和秦国所用文字不一样的,至于文字差别大不大只有等待考古的新发现

UC用户1700076 回复 03-24 18:41
看看历史吧!当年的学者经常性的周游列国,并不有谁提到了语言文字的障碍!这就说明当年列国所使用的文字大同小异,并不影响语言文字的交流!所以始皇帝的统一文字就是去掉了各国特色的文字(即只在特定国家才使用的文字),整理并简化规范了各国互相通行的文字,这就是书同文的实质。

UC用户1700076 回复 03-24 18:38
看看历史吧!当年的学者经常性的周游列国,并不有谁提到了语言文字的障碍!这就说明当年列国所使用的文字大同小异,并不影响语言文字的交流!所以始皇帝的统一文字就是去掉了各国特色的文字(即只在特定国家才使用的文字),整理并简化规范了各国互相通行的文字,这就是书同文的实质。

于萍
于萍 4
2025-01-16 14:30
狗屁不通的胡扯。甲骨文出现历史不过3500年到3800年,并且算不得是一套完整的文字系统。考古至今未发现一本用甲骨文书写的历史典籍—-哪怕只有几百个字。

UC用户1700076 回复 03-24 18:40
你更胡扯!

小民兵一号 回复 03-12 21:41
你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 我猜这个甲骨文和周金文之间的环节一定是会找到的,也许就在眼前只是我们视而不见!我说的完全是推测,没有任何证据支撑!只是按照我理解的马克思主义的方式解读历史,当然我感觉你说的也符合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一些要素!

酷跑大师
酷跑大师 4
2025-03-31 20:16
文字的研究对与普通人来讲真的很难说明[得瑟]因为文字最初的作用和现在是又区别的,而当下的我们这些普通人只认识这些文字和它代表的意义,却根本不了解这些文字的起源,所以根本就不会知道字是一样的字,但意思却不一样[得瑟]甲骨文是卦象,所以我们最初的文字极有可能和自然现象有关;将特定的符号对应特定的自然现象,然后汇总起来,期望能避凶成祥[笑着哭]慢慢发展才有了另一个作用,那就是记录[得瑟]然后就TM有了现在的作用,通过文字骂人[笑着哭]
息灭贪瞋痴
息灭贪瞋痴 4
2025-04-03 12:16
有句老话——文以载道。更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在言外之说。中国传统所谓的学问,绝非现当代所谓科学或知识所能望其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