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36年得知孙震被记大过,刘伯承致信:蒋贼为日本并吞中国的清道夫

在过去,刘伯承与孙震之间没有什么交集。那么,在孙震被记大过处分后,刘伯承为什么会写信给他呢?1935年10月,刘伯承的职

在过去,刘伯承与孙震之间没有什么交集。那么,在孙震被记大过处分后,刘伯承为什么会写信给他呢?

1935年10月,刘伯承的职务发生了变化,由红军的总参谋长降为了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的校长。

那段时间,刘伯承的心里十分郁闷,但还是忍辱负重地开展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利于红军团结之事。

1936年3月,在随第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第二十四团翻越雪山时,刘伯承好边走边对战士们说:

“若是第一次跟随党中央、毛主席过了草地,别再南下,那就不会受第三次过雪山草地的苦了。这次北上,我们将和第二、六军团会合,再不能重复上次第一、四方面军会师后闹不团结的错误。”

6月,在红二、六军团长征到甘孜一带时,朱德率人前往迎接,刘伯承则担任了先遣队司令,率部在前面为部队开。

期间,刘伯承与先遣队工作团主任刘志坚交谈时,对他说:“你出身好,在关键时刻要坚持共产党员的立场,南下打了败仗,西边是大草地、大雪山,往西康去也站不住脚,张国焘的路线不对。我们要多做工作,说服他们北上。”

听了刘伯承的话,刘志坚表示赞同。

7月,红二、六军团抵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随后,红二、六军团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与红三十二军一起组成了红二方面军。不久后,由于红二方面军缺乏与骑兵作战的经验,刘伯承奉命到红二方面军为他们讲解打骑兵的战术。

在此过程中,刘伯承得到了红二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认可,相处得十分愉快。

后来,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离开甘孜北上,刘伯承便留在了红二方面军中一起行军,并担任了红二方面军红军大学的校长。

8月,在北上的途中,得知前面拦路的是国民党川军第二十九军时,刘伯承给川军第二十九军军长孙震写了一封信。在这封信中,刘伯承写道:

“德操吾兄麾下:我军抗日北上,道出川边,接近贵防,而不克与吾兄晤谈,至为歉仄。昔者川军混战,吾辈时或并辔杀故,时或相对交绥,事迹虽是英勇,究属同室操戈。如留兹精力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及卖国贼,岂不较为荣幸,言念至此,想当同慨。日本并吞中国,蒋贼为其清道夫,中国北部已非我有。举国血气之士,奠不相谋团结与之为敌。两广事变其一斑也。现在伯南出走香港,李(宗仁)白(崇禧)自治广西,实由于抗日组织团结不坚,使蒋贼得以遂其扫除黔王(家烈)之故技,西南将士可以前鉴。

吾兄英俊卓绝,爱国有素,而又防接陕甘,毗邻红军。联盟抗日,形势顺利,此敝总司令所望于麾下相邀赞同,如吾兄一时不便为此,则甚盼互不侵犯,以保国防实力,切勿为蒋贼离间,自相残杀。临颖无任盼复之至。”

接到刘伯承的来信后,孙震认为刘伯承说的很有道理,便在作战行动更加消极,只是虚张声势,实际上不和红军进行对抗。

事实上,刘伯承和孙震虽然都是四川名将,但却没有什么交集,因此也谈不上交情。孙震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被蒋介石处分过。

孙震,1892年2月5日出生在四川华阳,字德操。对于孙震,父亲十分喜欢。为了让儿子成才,父亲非常重视对儿子的教育,将他送到好的私塾中读书。因此,孙震的文化基础明显比同龄人更好。

后来,父亲病逝,孙震以当地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新开办的可免费入学的成都学堂读书。后来,该校定名为“成都县中学校”后,必须要缴纳学费。

为了凑足儿子的学费,母亲想了许多办法,并找了一个糊火柴盒的零活。后来,家里又发生了变故,母亲的身体也变得越来越衰弱。对此,孙震十分心疼,便选择了弃文从军。

1907年,孙震考入四川陆军小学。毕业后,孙震又进入了西安陆军第二中学。期间,孙震参加了校内的同盟会。后来,孙震在张澜建立的陆军“模范营”担任了区队长。

1912年,孙震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在步兵科参加了学习。

1913年,得知熊克武和杨沧白在重庆举义讨伐毁法的袁世凯,孙震前往投靠。然而,还没等他们到达,熊克武和杨沧白部便失败了。此时,刘伯承在熊克武部担任连长。

1915年,在同学的邀请下,孙震到四川陆军第二师刘存厚部担任了排长。当时,孙震所在的营的营长为田颂尧。此后,孙震和田颂尧多年共事。

1926年,在北伐期间,孙震和田颂尧率全体官兵集体参加了国民党。

此时,田颂尧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军长,孙震被蒋介石任命为为副军长兼第一路司令。

1932年,红四方面军已进入四川,先后占领了通江和巴中等地。于是,蒋介石便电令在川北驻扎的第二十九军抵抗。

后来,蒋介石任命刘湘为全川“剿共”总司令。刘湘将在四川的部队编为六路“剿共”军,田颂尧担任了第二路总指挥。

期间,田颂尧率部,由仓溪、阆中进攻通、南、巴,负责对红军进行阻截。

1935年3月,在阆中、南部间第二十九军阵地被红军突破。随后,红军渡过了嘉陵江。对此,蒋介石非常不满。

4月2日,以“玩忽命令”“作战不力”,连失苍溪、阆中、南部、理番为理由,蒋介石下达了一道手令。在这道手令里,蒋介石说:

“兼川陕边防督办、第十二路总指挥、四川剿匪第三路总指挥、二十九军军长田颂尧,着即撤职查办。其副军长孙震辅助不力,记大过一次。著令孙震暂率二十九军,戴罪图功。”

在受到蒋介石得到处分后,田颂尧和孙震都非常不满。正是得知这个情况后,刘伯承才在8月7日给孙震送了一封信,向孙震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果然,在收到刘伯承的信后,孙震立即作出了改变。

在孙震的暗中配合下,红军顺利抵通过了川军第二十九军的防线。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实现了大会师。自此,红军长征画上了句号,中国革命翻开了新的一页。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孙震担任了第二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开始了抗日的新征程。

抗日战争期间,孙震从未离开前线,蒋介石致信称孙震“抗日以来,建勋最多,辛劳最甚”。

解放战争期间,孙震被蒋介石任命为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兼第五绥靖区司令,后又先后担任了陆军总司令部郑州指挥部主任,徐州“剿共”总部副总司令,继调华中“剿共”总部副总令兼川鄂边区绥靖主任、重庆绥靖公署副主任。

任职期间,孙震和刘伯承有过直接的军事交锋。在滑县战役中,刘伯承指挥解放军进行了对孙震指挥的国民党部队的围歼。

后来,解放军向四川进军,孙震所部溃败。

1949年12月,孙震乘飞机前往台湾,先后担任了蒋介石的“总统府战略顾问”、“国策顾问”、“光复大陆设计委委员”等闲职。

1985年9月9日,孙震因病在台病故,年93岁。

晚年时,孙震居住在台北长春路的一栋平房里。他的家里陈设古老,根本就没有什么地毯、新式沙发,一部旧电扇则成为了他家在夏天的降温器。

孙震最喜欢的,就是和子孙谈家乡成都的掌故,以及青城山和峨嵋山的风光。那时候,孙震虽然年龄已高,但依然对峨嵋山各处的楹联,记得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