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经验分享:依据《明医别录》,辨药论治医案几则

药证小方证 作者/张海滨 本草文字,直写病名或者症状,浅近处近乎白描。比内经亲切,比伤寒朴素。若依据本草,用药疗疾,自成
药证小方证 作者/张海滨 本草文字,直写病名或者症状,浅近处近乎白描。比内经亲切,比伤寒朴素。若依据本草,用药疗疾,自成气象,谓之辨药论治。 晋唐方书,本草的影子多些。 日常病案,聊举数则。 丹皮主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癫疾(摘自《明医别录》陶弘景 著 尚志钧 辑校)刘某,女,55岁,河北。热头痛,项痛,无寒证,曾针灸服药,不能缓解,甚则需要镇痛药。疏方丹皮、首乌、白蒺藜,有效,再加沙参、甘草。患者惊讶于如此小剂而效如桴鼓。 沙参主胃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补中(摘自《明医别录》陶弘景 著 尚志钧 辑校)郑某,女,57岁,山西。上腹痛5个月,纳减减重,或噎,或胁痛,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重度肠上皮化生。当地用治胃痛诸方无效。疏方沙参、豆豉、鹿角、百合、乌药、丹参、桑黄,缓解。 柴胡,主心腹肠胃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柴胡、沙参是胃肠动力药。 鹿角,主腰痛、折伤、恶血。龟甲,久服益气资智,亦使人进食。(摘自《明医别录》陶弘景 著 尚志钧 辑校)孙某,女,92岁,北京。老人多年前因跌倒腰椎受伤,余以鹿角粉止痛,颇效。自此信任有加。今居家照护,健忘或“糊涂”,虽不与家人争辩但自有主张,“不听劝”;间或口苦有痰,胸腹和。 处方日间用五苓散(《千金》主精彩言语不与人相主当者,余常用于老人认知障碍),晚间用龟甲胶。七日后其女代诊,说药尚未完,“人已经特别安详了”。 豆豉鹿角屑除逆满里急,紫石英紫菀安定心神。(摘自《明医别录》陶弘景 著 尚志钧 辑校)王某,女,72岁,山东。紧张焦虑多年。因村里有人过世,自此开始紧张害怕,放松不下来,入睡困难,易醒,醒后心口发紧,哆嗦,虽无动静干扰,亦不能再深睡,几乎日日如此;平时头汗脚冷,日间困倦,纳食减少。患者诉不能服中药,余谓仅用三味,且是寻常之品,不妨一试,遂疏:淡豆豉、鹿角镑、炒半夏曲,5付,不拘量之多少,分多次服亦可。 复诊,能受药,无进退,但不耐劳,易胃痛,加紫石英、紫苑安神定悸。 再诊:8、9点睡觉,11、12点醒转,害怕,但能再入睡,加苏合香丸每日半丸芳香避秽;再诊:睡眠向好,若突闻声响则害怕一阵,口干,加玉竹、徐长卿(《本经》久服强悍)。 再诊:因苏合香丸价钱昂贵,自行停服;笑容可掬,自云心中安稳,睡眠向好。 茯苓,治好唾;芎䓖,治多涕唾。(摘自《明医别录》陶弘景 著 尚志钧 辑校)王某,男,70岁,江苏。双侧上颌窦根治术后,频唾,随手拎一塑料袋纳其拭唾之废纸巾,白沫如团,冷且粘,不能平卧,不能聚餐。胸汗沾衣。予茯苓、冬瓜子、贝母、杏仁、蒺藜、冬花、小草,不效但喉鸣减,再用蠲饮六神汤,亦不效; 改予茯苓、陈皮、络石藤、白蒺藜、远志、小草、贝母,加川芎,小效,可得仰卧安睡,于是选出茯苓川芎陈皮小草,唇口干加知母,汗多用龙胆,仰头、受风生痰(不可解)加泽泻菖蒲(但有药),如此累计2月,向愈。 治痰、饮、唾用药并不一致。 四柴胡饮,主治元气不足,或忍饥劳倦,而外感风寒,或六脉紧数微细,正不胜邪等症。(摘自《景岳全书》张景岳 著)王某,女,56岁,安徽,来京探望女儿。面色萎黄倦怠体弱,易感冒且难愈,调理。来诊时感冒,复诊欣然,以往感冒后必咳嗽久久不愈,此次服药即解。药用归、参、柴、草、葛、芷、曲。

评论列表

用户13xxx03
用户13xxx03 2
2025-04-30 17:16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