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命而生》大结局,韩庚发文告别。
虽然早就知道原著的大结局,也曾幻想过导演会“手下留情”,我想很多观众还是想徐文国在复仇成功后,能幸福地过完后半生。

韩庚演对徐文国刻画得很到位,就像一部褪了色的胶片一样,把徐文国短暂人生的喜怒哀乐,用最佳的状态展现在了观众面前。
很少有人会想到,作为顶流的韩庚,在中年转型之际,会选择一部这样“凄惨”的时代悬疑剧。
演一个逃犯,说实在的,这不是谁都能演好的。

电视剧开始时,看到他的长发,用41岁的年龄去还原一个复考的学生,觉得还是有点违和感。
他与比自己年轻十几岁的演员演兄弟,演男女朋友,年龄差瞬间拉满。
不过,他是饰演一个跨越20年生死逃亡的“可怜人”,后面的逃亡与悲情才是这个角色的高光时刻。

在监狱中,他被剃光了头,战战兢兢地蜷缩在牢房的床铺上。
脸上的伤痕是绝望,也表现了他一心想给弟弟洗脱冤情的硬骨与不屈。
他与弟弟在监狱里享受那片刻的安宁,吃着杜湘东带来的猪蹄大餐,与弟弟谈笑风生。

观众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其对人间的正义与温暖还抱有一丝希望。
后面,他就贡献了全剧的三个最为“高光”的时刻。
对逃犯的塑造,内心世界的挣扎与孤独,韩庚都诠释得入木三分。
在逃亡过程中,徐文国在火葬场给养母下跪,祈求原谅时,满脸的泪水与鼻涕,真的不是一般的让人揪心。

他对女友最后那个深情的吻,又推开说“别等我”,展现出了一个绝望“逃命”人的悲情与无奈。
爱情和亲人,在冤情与使命中,对于他来说都是后半生的一种奢侈品。
他最为封神的场景,当然是躲进猪肉冷藏车的十几分钟。
挂着的冻猪肉,警察步步紧逼的搜捕,奄奄一息的生命,徐文国在死亡边缘挣扎。

让人看到了一个靠着意念,为弟弟遗言努力活下来的哥哥,那种最孤独的无助。
当他躲进了一个小旅馆,把身上的那点钱都给了一个“按摩女”,让女人赶紧离开房间。
他没有脱衣服,蜷缩在床上,握紧“按摩女”的手,留下的是孤独与近乎绝望的眼泪。

此时的徐文国,心中应该有悔意,有仇恨,有不甘心,更有没有人懂的人生悲苦。
他知道,从此刻起,他的心事与过去将不能再与别人说。
他也知道,他将用后半生的时间来自我救赎,也将孤独地面对弟弟冤死无法报仇的结局。
他在逃亡中,躲进了矿山,做了一名矿工。
一年的光景,再次看到他时,他已经是满脸黑炭,两眼无视的疲惫矿工。

他不用再东躲西藏,也不用再在黑夜中的小巷里四处逃窜。
岁月无情,更何况是一个心里永远有着仇恨与心结的“逃犯”。
其实,从电视剧的后四集开始,也就是徐文国变为了“老年版”后,观众开始质疑他的扮相过于老年化了。
毕竟,一个要复读高考的学生,即使在六厂上班,那也不过二十几岁。

二十年后,他也不过四十多岁,也不至于那样显得老态。
也许是过于扮老,限制了韩庚的发挥,也就没有什么高光时刻了。
韩庚一直是让人敬畏的一个艺人,他还不只是一个演员。
十几年前的韩流热,给了他成功成名的机会。
但是,真正让他红起来的是自己的努力与执着。

对于一个演员来说,相貌与演技比起来,后者更能“天长地久”。
从舞者与歌手中走出来的韩庚,虽然曾是中国内娱乐顶流的代表,明显人们更喜欢会演戏的他。
作者创作《借命而生》,是双主角的设计,导演选择了韩庚用第二男主的身份与影帝秦昊飙戏。
徐文国的人生走到尽头,选择自杀时,相信观众更希望他能活下来。

因为韩庚塑造的悲情小角色,善良正义,有爱有梦想,俘虏了大家的心。
《借命而生》大结局了,徐文国含恨离开了这个悲情的世界。
但是,我们相信转型后的韩庚,属于他更加广阔的演艺事业,也才刚刚开启。

顶流是什么?
是在每次人生与表演事业转折时,都能把持住自己的初心,不随波逐流。
红与不红,不在于年龄,不在于相貌,只在于演员对每个角色付出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