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微观史纪
编辑 | 微观史纪
前言
李嘉诚家族拟将旗下和记港口43个码头以200多亿美元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的消息引发震动。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2025-03-06世纪交易!李嘉诚228亿美元卖掉43个港口,全球港口控制权格局生变
其中不少人民群众对他的行为口诛笔伐,李嘉诚手底下负责的公司却甩出数据试图让风评逆转,却不料被商务专家直接五个字道明交易不合理的行为。
那么李嘉诚交易的不合理又在哪里呢?专家又给出了怎样的论调?
专家质疑交易的“商业逻辑”
李嘉诚售卖港口距离真正签订的日子只剩下几天的倒计时,而专家分析这场交易时候却发现了本次交易的漏洞。
商务部研究院专家白明在分析交易时指出两个关键异常点:未公开竞标与闪电成交。
通常情况下涉及巴拿马运河等战略资产的交易需要经过多轮竞价,以确保公共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例如2016年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出售时,中远集团通过公开竞标程序才最终中标。
信息来源:中华网参考消息网2015年12月28日中企成希腊港口唯一竞标方 外媒称其最可能胜出
而李嘉诚作为一名纯粹的商人,这场交易行为要是真的是为了套现,那么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最好的选择就是公开拍卖。
拍卖的一大好处就是可以形成竞价,价高者得,但李嘉诚却没有这么做实在不符合“在商言商”的行为准则。
而李嘉诚此次交易仅与贝莱德财团闭门谈判,从启动到签约仅用5个月,远低于同类交易平均18个月的周期。
更值得关注的是交易标的中包含巴拿马运河大西洋与太平洋入口的两个核心港口,控制着该运河39%的运输量。
这两个港口作为全球贸易“黄金水道”,巴拿马运河每年承载价值2700亿美元的货物,其中中国商船占比21.4%,美国则占73%。
而这种战略资源的私有化交易,早已超出普通商业范畴,况且在交易后李嘉诚国内的市场股市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基本每天呈持续下降趋势,股市蒸发的数值甚至高达千亿。
长和集团于敏感时期公布财务报表,数据显示其港口业务仅占公司总营收的9%,在集团负责的业务里营收能力是倒数第一。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2025-03-20李嘉诚旗下长和发布业绩:2024全年总营收4766.8亿港元,净利润170.9亿港元
这时候公开自己的财务报表就是想要表明此次交易行为就是商业交易,但根据以上论述,这个报表实际上就起到了一个补充说明的作用。
中国商务部用“在商不言商”五字定性该事件直指其本质,当商人掌控足以影响国家安全的资源时,必须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
信息来源:金融界2025-03-26商务部专家白明:李嘉诚在商不言商 卖港口经营权当然可以,但要符合商业逻辑
李嘉诚的“纯粹商人”定位,在此类交易中显然难以站定脚跟,况且作为一个聪明人他不可能不知道中美最近的关系紧张。
而中美两国也一直在各自的领域开启较量,港口的发展对两国都极为重要。
中美之间的竞争,李嘉诚交易目的浮现
此次交易折射出中美竞争的新维度,过去十年两国博弈集中在芯片、5G等高科技领域,但自2022年起,竞争开始向港口、铁路等实体基建延伸。
美国发布法案明确将“控制全球物流节点”列为战略目标,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海外港口投资占比已达32%。
巴拿马运河的特殊性在于其“双刃剑”效应,对中国而言,这是连接长三角与美东海岸的核心通道,承载着60%的中美商品贸易。
并且相对于美国而言,控制运河等同于掌握对中国供应链的“流量开关”,可通过限流、加费或数据监控施加压力。
贝莱德财团接手港口后,理论上可对特定国家船只实施“优先级调整”,参考2021年苏伊士运河堵塞事件,单日滞留造成的全球贸易损失就达96亿美元。
若类似情况在巴拿马运河人为制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不可估量。
该交易引发强烈舆论反弹,与李嘉诚家族的资产布局演变密切相关,数据显示其家族资产分布呈现明显“西移”趋势。
李嘉诚从2015年就开始抛售内地资产,累计套现超2500亿元,官媒曾发文警示“别让李嘉诚跑了”。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其家族身份认同,李嘉诚两个儿子均为加拿大籍,孙女李思德在交易中担任执行董事。
信息来源:海外网2023-06-26港媒:李嘉诚第三代低调登场,长孙女李思德出任长实企业业务发展部经理
但其国际教育背景与公开表态中均未见对中国市场的倾向性表述,这种“资本国际化”与“身份去中国化”的并行,加剧了公众对其商业决策动机的质疑。
那么综上所述,李嘉诚交易的目的极大可能将本次交易当做“敲门砖”,敲开他转移资产到外国去的大门。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2024-10-30又爆赚50倍,李嘉诚跑了
而在这个敏感阶段,黑石集团的访华就给这件事的背景带上了一种别样的色彩。
黑石访华的博弈信号
原定4月2日的交易签约日前夕,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突然访问北京,与中方高层进行闭门会谈,这一举动被外界视为博弈转折点。
要知道黑石与贝莱德同属华尔街传统财团,二者曾共同管理超过12万亿美元资产
并且黑石旗下拥有全球第三大港口运营商,因此也同样具备接手港口的实力,更令人意外的是黑石在中国持有620亿美元资产,其决策受中美关系影响显著。
根据专家分析本次交易行为,中方可能通过黑石向贝莱德传递政治风险警示,甚至推动交易重组。
若贝莱德迫于压力退出,李嘉诚不仅面临190亿美元收益落空,其剩余资产的国际估值也将受挫。
李嘉诚的交易行为实际上就已经上升到关于跨国集团的责任边界行为的规范。
跨国集团的商道边界
该事件引发对跨国财团责任边界的大讨论,而我们根据过往的国际案例就可以推算出主要的趋势。
咱们就拿美国苹果、微软在华业务来说,他们均设立独立数据监管体系,避免触碰中国法律红线。
而德国的大众、宝马通过持股中方合作伙伴,确保技术转移符合国家产业,反观李嘉诚的交易,其问题在于将具有军事与经济双重价值的资产售予战略竞争对手。
巴拿马运河的雷达系统可监测舰船动向,物流数据能推算大宗商品储备量,这些信息若被第三方掌握,可能威胁国家安全。
正如德国《商报》评论:“当商业帝国扩张到与国家体量相当时,其每个决策都天然带有政治属性。”
结语
此次港口交易无论成败,都将改变全球化贸易格局。
中国港澳办转发《大公报》社论,以“背叛民族大义”定性,较十年前对资本流动的宽容态度发生根本转变。
这场博弈实际上也没有真正的赢家,李嘉诚家族面临信誉危机与资产缩水,贝莱德财团陷入地缘政治漩涡,而中美战略互耗成本持续增加。
因此可见当商人试图同时驾驭东西方两艘巨轮时,首先要确保自己不是那只被风浪撕碎的双体船。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金融界2025-03-18香港首富李嘉诚突发!旗下上市港股长和突然跳水,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回应李嘉诚卖43个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