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瞪大眼睛看着对方,谁先眨眼谁就输了。”这是美国媒体对特朗普种种关税行为的评价。
美国媒体说,特朗普刚开始推“对等关税”政策的时候,态度特别强硬,不断提高对中国的关税,还闹到要求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辞职。
可现在呢,特朗普不仅承认对中国长期维持高额关税是行不通的,还收回了让鲍威尔辞职的威胁。这么大的转变,特朗普到底为什么突然改口了呢?

之前,特朗普说他打算“大幅降低”对中国的关税,但也明确表示不可能降到零。
特朗普这态度突然软了下来,不管他是真服气还是嘴上说说,至少说明了一点:美国根本撑不起一场长期的关税战。
最近,特朗普还多次公开表示想和中国谈谈,甚至透露已经“频繁接触”,还放话说准备降低对中国的高额关税。

这场贸易战是特朗普自己挑起来的,现在却得他自己想办法收场。
数据显示,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后,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平均涨了20%-30%。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自行车行业,美国本土的自行车价格从300美元涨到了450美元,结果销量直接跌了40%。

更让特朗普头疼的是,这些关税最后全都转嫁到了美国消费者身上。
像沃尔玛、塔吉特这些零售巨头的老板们全都跑到白宫,拍着特朗普的办公桌抗议,因为他们的货架上有超过60%的日用品是中国生产的,他们已经快没东西卖了。
家得宝的CEO更是直言:“我们根本找不到其他供应商,最后只能让美国消费者多花钱买单。”

再看看咱们这边,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资本开始涌入中国,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连日本、德国,甚至美国的企业都不例外。
很明显,这些企业眼光放得长远,没把目光只盯在眼前的得失上,而是更看重中国未来的发展潜力。
打个简单的比方,过去股市一有波动,很多投资者为了避免未知的风险,宁愿接受点损失,赶紧撤退;但也有另一部分人觉得这是个机会,反而趁机加码投资。

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特朗普做出的反应看上去就特别怪,一会儿说要继续加关税,一会儿又说要给中方降关税。
给人一种“既不想认输,又拿中国没办法”的感觉,也让美国人觉得他特别不靠谱。

而且像这样说一套做一套、出尔反尔的操作,在特朗普政府里已经见怪不怪了,拿他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态度来说,就是个典型例子。
特朗普挑起对华贸易战,结果搞得美股一阵接一阵地震荡,他就开始不停给鲍威尔施压,逼着他赶紧降息。

可鲍威尔却一口回绝了特朗普的要求,并表态说,美联储不会轻易或者草率地采取行动。
结果,4月21日那天,特朗普跑到社交媒体上发文骂鲍威尔是“彻底的失败者”,甚至还暗示要把他炒了。

可谁想到了第二天他就把前一天的“威胁”给灰溜溜收回去了。
当天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有记者问特朗普是不是打算解雇鲍威尔。特朗普直接回了一句:“从来没有。”
他还指责这些传闻是媒体瞎炒作,说自己没打算炒掉鲍威尔,只是希望他在降息这件事上更主动一点。

紧接着,特朗普又强调了一遍,现在是降息的“绝佳时机”。
前后态度虽然矛盾,但明眼人还是看得出来,他不是不想炒掉鲍威尔,只是发现自己拿鲍威尔没办法,所以开始说软话了。
大家现在毫不怀疑,如果美国总统有权力开除美联储主席的话,特朗普一定会即刻签署命令让鲍威尔下台。

特朗普现在面临一个大麻烦是,他本来想靠“让美国再次伟大”这张经济牌来给自己捞政治分。
可关税战的效果实在平平,不仅没让美国富起来,反而更差了,但要是美国经济在他任内出了问题,那他就成了背锅的罪人。
更要命的是,明年就是美国的中期选举了,如果他不想让民主党抓住机会牵着他的鼻子走,那就得在降息问题上向鲍威尔低头妥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