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下信都班子组核心成员的背景:
都尉李忠(云台第二十五将),东莱郡人。
信都令万修(云台第二十六将),扶风人。
功曹阮况,信都人。
除了阮况是地头蛇外,其余二千石高官都是异地的,这就是任光能压制当地豪族的一大底气。尤其李忠,还在皇帝身边担任过郎官,见识过大世面(署中数十人,而忠独以好礼修整称)
当然阮况的能量也不容小觑,之前介绍过两汉的郡级行政体系下的郡掾。

他们的头头就是有隐形二把手之称的功曹。
功曹的秩级通常为百石,待遇上还不如一个千石的县令,级别上更是远低于前者,《汉书・百官公卿表》以俸禄为界将官吏分为 “官” 与 “吏” 两类:二百石以上为 “官”,以下为 “吏”。按照功曹的秩级,自然属于吏的序列。
虽然级别、待遇不高,但功曹的权力大得很,郡中的具体事务一般都由功曹负责,比如考核郡吏功绩、参与人事任免、兼管上计、武备、赋税等等,如果遇上不管事或者容易糊弄的郡守,功曹几乎就是当地权力最大的人,也因此被称为 “郡之极位”。
为了团结一心,任光把功曹阮况、五官掾郭唐等人都叫来开会,当着众人的面,任光将前来招降的邯郸使者当场斩杀。
阮况知道不上贼车,就是死路一条。只能表态,誓死反对赵汉伪朝廷,坚决拥护玄汉的合法性!
功曹都低头了,当地豪族迫于任光的强力手腕,只得暂时屈服。然而形势一旦不利,这些人还会反水。当王朗派偏师偷袭信都后,城内豪族立马反正,将留在城内的汉军家属全部逮捕,差点让前线的刘秀大军崩盘,这点后面还会详聊。
现在反王朗的旗帜是竖起来了,任光心里还是很慌,他知道仅凭信都一郡自然抵不过赵汉。他的希望在于1、刘秀能不能回来?2、洛阳的援军什么时候可以渡河北上?
这里要多说几句,王朗称帝后,刘玄反应还是很快的,马上派军北上平乱(初,更始遣尚书令谢躬率六将军攻王郎)
他能容忍各地的割据势力,但只要谁敢称帝,那就会触碰其逆鳞。之前另一位刘氏宗室钟武侯刘望曾占据汝南,自称天子,就遭到刘玄的强力打击。
刘秀后来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攻灭赵汉,刘玄出力甚多,王朗是在两个战场同时与玄汉开战(巨鹿还有当时河北最强的流寇集团:铜马),当然史书都是胜利者写的,谢躬与王朗的详细交战记录早已湮灭在史料中。
此时的任光因为被隔绝在河北腹地,消息断绝,反正也逃不走了,只能死守信都。

好在,刘秀终于还是来了!
光等孤城独守,恐不能全,闻世祖至,大喜,吏民皆称万岁,即时开门,与李忠、万脩率官属迎谒。
咱们终于有主心骨了,昆阳之战的大英雄一定能带我们走出困境!
谁料刘秀给他当头浇了一记冷水:伯卿,今势力虚弱,欲俱入城头子路、力子都兵中,何如邪?
城头子路、力子都在当时是颇为强大的武装力量,聚众达二十余万。但这二人都是山东半岛上的扛把子,地盘在黄河以南。
有志平定河北的刘秀为啥说出如此消极的话呢?
1、虽然有信都的力量,但相比整个河北,仍然势单力薄;
2、他想看看任光等人的意志到底有多强。
任光的回复只有两个字:不可。
刘縯是被谁干掉的?去投山东流民集团,咱们这帮外来人还有什么地位?等你来,就是要大干一场,开什么玩笑呢!
任光的回复虽然不太客气,刘秀的内心还是窃喜的,行,有斗志就好。
紧接着他又提了一个现实问题:咱们现在兵少,你说咋办?
任光给他出了一个主意:眼下之计,我们可以招募奔命兵。
任光提到的奔命兵,原先是朝廷让各郡国举荐的一些材官(主要是指步兵,多来自于中原地区各郡国,是西汉军队中步兵的主要来源)、骑士(主要是指骑兵,多来自于北方边郡地区以及一些适合养马的地方,配备有精良的武器和装备,如弓箭、马刀等),这些人战斗力较强,一旦朝廷有难,就会应朝廷之命而奔赴险难事件,所以叫“奔命”,也可以理解为是预备役部队(旧时郡国皆有材官、骑士,若有急难,权取骁勇者闻命奔赴,故谓之‘奔命’)
然而任光所招募的奔命兵和西汉时又有很大不同,后者奔赴国难,朝廷是给他们发钱发粮的。小小的信都郡又怎么养得起一支大军?
所以任光继续解释,可募发奔命,出攻傍县,若不降者,恣听掠之。人贪财物,则兵可招而致也。
一旦城破,允许士兵任意抢劫钱财,这和流民甚至土匪有什么区别?!
你是玄汉派来的大司马!
邓禹和你说过,要善待百姓!
但在危急关头,之前曾力阻掘开黄河的刘秀居然同意了(世祖从之)
在历代帝王里,刘秀虽然风评不错,对功臣仁义、对百姓仁慈。但相比刘备,在以民为本上,还是相差许多啊!
会议还在进行中,刘秀又迎来第三个利好:邳彤来投。
邳彤(云台第二十七将),信都郡人。
其父邳吉曾担任过辽西郡太守,又是一个官宦之家。邳彤在王莽新朝时期担任了和成(一说和戎)卒正(王莽篡位后,把巨鹿郡的一部分独立划分为和成郡,郡治在下曲阳城,太守改称卒正)。”
刘秀从邯郸北上镇慰河北州郡,经过下曲阳时,邳彤率领全体吏民举城投降(世祖徇 河北,至下曲阳,彤举城降,复以为太守,留止数日)
通过短短数日的交流,邳彤认准了刘秀就是真命天子,对他誓死效忠。
邳彤听说刘秀从蓟县南逃,急忙派部下五官掾张万、督邮尹绥调选精骑二千余人去迎刘秀。走到半路才得知刘秀已经到了信都,赶紧前来信都拜会。
二郡合一后,会议的主题又变了。有人说:王郎的势力太大,不如由信都郡派遣部队护送刘秀西归长安(议者多言可因信都兵自送, 西还长安)
多言说明什么,有这个想法的人不少啊。
来看看此时刘秀身边有哪些人(颜色部分代表此时已经入伙)

耿纯把老家烧了;
任光为首的信都官员刚表过态,不想去其它地方;
出自信都郡的邳彤,已经公开背叛河北豪族。
这些人会背井离乡,去长安吗?
提建议者的背景很清楚:不是南阳,就是颍川派。
眼看冀州势力越来越庞大,这伙人急眼了,生怕功劳都被河北人抢走了。你看,都这种时候了,还有党争!
邳彤大吃一惊,他昂然而起,慨然进言:
议者之言皆非也。吏民歌吟思汉久矣,故更始举尊号而天下响应,三辅清宫 除道以迎之。一夫荷戟大呼,则千里之将无不捐城遁逃,虏伏请降。自上古以来, 亦未有感物动民其如此者也。
大家刚才说的都不对。天下黎民对王莽的暴政深恶痛绝。各地官吏、军民思念汉室,怀念大汉恩德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因此,刘玄一称帝便天下响应,长安三辅的官吏人民自发地修缮宫殿、维修道路,翘首夹道欢迎。自从上古以来,也没有到这种程度。
这话听听就算了,不然河北整体投降王朗又如何解释?
又卜者王郎,假名因势,驱集乌合之众,遂震燕、 赵之地;况明公奋二郡之兵,扬响应之威,以攻则何城不克,以战则何军不服!
王郎根本不是什么刘子舆,表面上气势汹汹,不过是用谎言欺骗百姓、蒙蔽天下人的耳目罢了!不过是纠集了一帮乌合之众而已!大司马只要征调和成、信都两个郡的人马,何愁不能讨平他!
这个又是吹牛皮了,耿弇说的上谷、渔阳突骑还有一定可能,和成、信都本就是一个郡,以一郡敌一州,这是想当然了。
关键是后面这句话:
今释此而归,岂徒空失河北,必要惊动三辅,堕损威重,非计之得者也。若明公 无复征伐之意,则虽信都之兵犹难会也。何者?明公既西,则邯郸城民不肯捐父 母、背城主,而千里送公,其离散亡逃可必也。
如果弃此而归,河北你是拿不到了,长安那里你也不好交代,昆阳之战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威信也将荡然无存。
如果您真的打算回长安,百姓必然会四散奔逃(还指望信都出兵护送,别做梦了!)
刘秀听出了潜台词,再继续讨论这个话题,人心就要散了,最后他明确表态:邳彤的话很对啊!我们应该听从,就以此二郡兵马收复河北!
随后刘秀宣布了新的人事任命:以任光为左大将军,封武成侯;邳彤为后大将
军、信都都尉李忠为右大将军,信都令万脩为偏将军,三人都封为列侯。
刘秀令四人带领本部人马出城招募“奔命兵”。为了稳定后方,刘秀又任命南阳人
宗广为信都太守,留守信都。
信都会议至此落下帷幕。
这个东汉版的“遵义会议”意义重大
1、刘秀从此坚定了在河北地区自主发展、开辟属于自己势力范围的决心,不再寄希望于更始政权;
2、有了任光、邳肜所掌控的信都、和戎两郡的武装,刘秀一改此前在河北孤立无援的局面,初步拥有了反击王郎的力量;
3、在河北众多势力纷纷倒向王郎的阴霾下,信都会议证明了,仍有部分河北豪族是坚定站在刘秀一边的,这大大提振刘秀集团的士气。
信都会议无疑是刘秀“革命事业”的关键转折点,他与朗的较量现在才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