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绝境中刘备即使咬着牙投靠背刺自己的吕布,也不归顺袁术来看,刘备是知晓袁术有当皇帝野心的。从袁术有“冢中枯骨”这样的评价来推测,诸侯间对袁术当皇帝野心的流传,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了。袁术能有当时看起来大逆不道、当皇帝的野心,与他非常迷信当时盛行的、五行相生相克学说有很大关系。

图1.连环画《小霸王孙策》袁术大帐召见孙策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为理论基础的五行学说,时至今日在东亚文化圈不少地区依然很流行。
不过相比于古代,当下的五行学说的应用领域已大大收窄了,只局限的用在算命、中医、风水等领域,而且真正相信的人数占比也不高。在东汉,上至朝廷官方、中间包括世家大族、下至民间百姓,在大事小情、日常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都高度信奉五行学说。

图2.五行相生相克
最为关键与致命的是,古人不仅仅在自然领域、生活领域应用五行学说,而且将这个学说应用到了王朝更迭上来了。战国时期齐国的邹衍,创立了“五德终始说”,核心的观点就是每一个朝代的创建者,你能主宰天下成为王者皇帝,是因为你有“德”运。
顺便说一嘴,我们电视剧里常听到的,圣旨里开头第一句话“奉天承运”,承的就是这个“德”运。不过,“德”运可不仅仅是对开国帝王说的,亡国之君你也要接受这个,你要接受你的“德”运被克你的“德”运替代的命运。“五德终始说”用最直观也最隐秘的方式,解释了王朝的更迭、朝代的兴衰。
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可不止是在民间百姓间流传,当做民间故事让平头百姓们乐呵一下。从秦始皇开始,历朝历代的朝廷官方,都在用“德”运解释自己皇位的合法性,都要非常明确的告知天下自己的“德”运。基于自己朝代的“德”运,来定义官方的用色,特别是官方的服装颜色。包括皇帝、朝臣的服装都得与“德”运匹配。

图3.创建“五德终始说“的邹衍
“五德终始说”在朝代更迭上的应用,有两个分支,五行相克说、五行相生说。先开始盛行的是五行相克说。
最早将五行学说引入到自己合法性解释的秦朝,认为自己取代的周朝是火德,那我大秦朝就是水德,水能克火,五行相克,我大秦克你周朝嘛。秦始皇不是将自己看作周朝的接替者,而是将自己看作周朝的替代者。五行中水对应的颜色是黑色。于是,秦始皇登基之后马上将朝服服色改为黑色。

图4.身着黑色皇服的秦始皇
到了汉朝,刘家汉室到底属于什么“德”运,有过几次大的调整。最开始汉朝不承认秦朝的正统性,认为自己承接的是周朝的火,那依照五行相克说,汉朝自己就是水德。但到汉武帝时期,汉朝又承认了秦朝的合法性,于是汉朝的“德”运就改成了土运。
以五行相克说来解释,从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朝的“德”运及崇尚的颜色顺序是:黄帝(土)→夏(木)→商(金,色尚白)→周(火,色尚赤)→秦(水,色尚黑,以十月为正)→汉(汉高祖时水、汉武帝时土,色尚黄)。

图5.将五行相生说引入朝代更迭的王莽
不过到了王莽新朝时期,刘歆父子的五行相生说被官方采信。毕竟王莽是要以禅让来承接汉家天下,要从汉朝手中承接统治合法性,而不是以推翻汉朝来夺取统治合法性,要五行相生不能再五行相克了。依照五行相生说,黄帝之后所有朝代的“德”运都被更改了一遍,各朝代的德”运顺序被更改成了:黄帝(土)→夏(金)→商(水)→周(木)→汉(火)→新(土)。
汉光武帝刘秀恢复汉室之后,总体上承认了刘歆父子的五行相生说,从此汉朝的正朔被确立为火德。也是从新朝创立人、“时空穿越者”王莽开始,以五行相生论作为理论基础的禅让制,成为历朝历代证明自己统治合法性的最重要解释方法。
依照五行相生说,火生土,而土的代表颜色是黄色,那之后要接替汉朝的就是黄颜色的土运王朝。正是基于“五德终始说”的五行相生理论,东汉末年张角三兄弟起义的时候,才喊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才让自己的信徒绑黄巾为记号,这次起义才会被称为黄巾起义。

图6. 头戴黄巾要替代汉朝的黄巾起义军
而袁术有当皇帝想法的也是因为这个五德终始说的五行相生说。袁术的信心是由于自己的姓——“袁”。依照典籍记载,袁姓是出自于陈国,陈国是周武王灭商之后分封的舜的后代,这样可以推断出袁术是舜帝的后代。而依照五行相生理论舜帝的德运是土,那自然而然袁姓的德运也就是土运了。替代汉朝的是土运王朝,那是不是就是我们老袁家?
依照《后汉书》、《裴注三国志》的记载,袁绍、袁术身边都有术士和他们说过类似的话,袁绍、袁术都动过当皇帝的想法。确实他们哥俩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汝南袁氏有这样的资本。更何况,董卓在长安将汝南袁氏一门灭族,遭受这样的大难,更是博得天下的同情,在得天下人心方面有很好的基础。更进一步,从袁绍、袁术角度也可以看成,这样被灭族的苦难,是不是正是上天要我们袁家替代汉朝刘家,让我们袁家先付出的代价呢?

图7.连环画《伐袁术》袁术与人密谈
相比哥哥袁绍,袁术还有更进一步的预言支持。那就是除了五德终始说的五行相生理论支持袁家承接汉家天下之外,当时民间还广泛流传着这么一句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也”。袁术字公路,无论是姓名里的术、还是字里的路,都与“涂“——路途同意。袁术进一步认为,要替代汉家刘姓江山的就是袁术我自己,袁绍这个贱婢生的根本不配。
袁术有这样的想法,而且又割据一方,有很多的士人大夫归附,自然而然就会有很多跟风拍马屁,借机奉承的。本来就心高气傲的袁术,自然而然更是对自己要开创一个全新的袁姓王朝信心满满。孔融说袁术是“冢中枯骨”,估计也是对袁术这样的状况有所耳闻,知道这家伙已经在称帝灭亡的道路上一去不回了。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包括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时都采信了,那就是此时袁术手中有之前丢失的、被孙坚捡到的传国玉玺。说是袁术得知孙坚家得到玉玺后,在孙坚阵亡之后,逼迫孙坚妻子吴氏交出来的。

图8.连环画《小霸王孙策》孙策献玉玺
东汉风雨飘摇的状况,特别是关于皇帝刘协一行东归路上被李傕、郭汜追杀、陕西大败的消息传到袁术耳中的时候,袁术更加坚定了自己就是这即将没落的汉家朝廷的替代者。于是,激动之下,袁术就召集自己的部下,把自己要称帝的决定说了出来。
依照《后汉书》的记载,袁术是这么和自己的部下,说出自己想当皇帝想法的:“如今刘氏衰微,天下动荡不安。我们袁家连续四代人都是朝廷的辅政大臣,天下老百姓也都归心。我袁术准备顺应天意,大家认为怎么样?”
袁术虽然已经痴迷于称帝很长一段时间了,敢于召集自己的部下,在公共场合这么公然的把称帝的想法说出来。基本可以判定,袁术身边是有一群人支持袁术称帝的,而且很有可能袁术这样在公共场合说这样的话,就是这些人撺掇的。《后汉书》记载的袁术这段话更像是一段总结发言,在这之前应该有其它人已经提出了称帝的建议,所以才有袁术说的“顺应天意”这样的话。

图9.连环画《伐袁术》袁术召集部下开会
不过,因为是失败者,无论是《后汉书》、还是《三国志》对袁术身边的人介绍都很简单,而且都只记载了反对袁术称帝人士的话语。确实,拥护一个称帝但最后没有成功的人,也不是什么光彩事,反对者则不然。
《后汉书》、《三国志》都记载的,在袁术主持开会现场反对袁术称帝的,只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主簿阎象。我们看一下阎象怎么说。阎象劝袁术道:“周王朝从创始人姬稷开始,到周文王姬昌的时候,已经占据全国版图的三分之二,但是周文王仍然臣服于商朝。可是主公你虽然实力很大,但是还没有周文王势力那么大;汉朝皇室虽然衰微,但是并没有出商纣王那样的暴君啊。”
史书这样的记载就很有意思,在袁术所有召集的部下里,只有一个小小的文职秘书站出来反对。而且仔细看阎象的话,并不是义正言辞的、以势不两立的态势和袁术这个目无帝王的反贼决裂,反而是劝导性质的。阎象核心的意思是,主公啊,咱们不是不能反,主要咱们实力还不够啊,远远没有周文王当时的实力大啊。更有意思的是,阎象举的例子周文王,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可就是伐纣成功,最终建立周朝的主;阎象的言外之意,你们袁家是有实力取代已经落魄的汉室刘家的,只是咱们再等等,等到你有了周武王一样的实力,等到你碰上了商纣王一样的君主。

图10.连环画《伐袁术》阎象劝诫袁术
对于主簿阎象这样的规劝,袁术的反应也比较正常,史书上说他“漠然不悦”,没针对阎象的劝诫说任何话,也没因此处罚阎象,只是有点不高兴。
袁术的不高兴是因为应该有人在该高呼万岁的时候,被分不清说话场合的下属泼了冷水。袁术我实力不够,我不知道啊,用你提醒,但天命啊,我袁家坐天下可是有天命的,还有比天命更大的吗?愤愤不平、不悦的袁术在称帝这条路上,接下来还要有进一步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