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美国“对等关税”,为什么一定会失败?

当地时间4月2日,特朗普正式对全世界放出了大招——对等关税。所谓的“对等关税”,其实一点也不对等,无非是找个借口强行对各

当地时间4月2日,特朗普正式对全世界放出了大招——对等关税。所谓的“对等关税”,其实一点也不对等,无非是找个借口强行对各国商品征税。

被征收“对等关税”的国家和地区,高达185个,连一些无人岛也不放过,上面只有企鹅和海豹,因而被调侃为“对企鹅征税”。

中国,则被征收了34%的关税。

对此,许多人感到害怕,害怕特朗普真的掀桌子。

要我说,别看特朗普来势汹汹,也不用管他是什么目的,“对等关税”最终都会失败。

因为,历史上已经有过案例。

01

1929年,美国爆发了“大萧条”,并迅速波及全球,世界经济遭到重创,包括霸主英国。

英国的失业很严重,25%是家常便饭,为了保证国内工人的就业,英国开始玩儿“小院高墙”战略,试图把外国商品挡在门外。

经过三年的酝酿,1932年,英国正式启动“帝国特惠制”。

所谓“帝国特惠制”,就是在英国本土以及殖民地,只允许英国货物进入,外国货物,尤其是美国货物想要进入,要面临重重障碍。

实际上就是进不去。

英国的做法,和今天的美国是不是很像?岂止像,简直一模一样。

英国这么做,明摆着是要给国内保底。

美国很愤怒,但是没用,彼时的美国,论综合实力,尚不具备和英国翻脸的能力。英国以为,这样就可以打击美国,阻止美国工业崛起。

然而事实证明,这是徒劳的。

“帝国特惠制”的本质,是强迫英国人和殖民地人物,购买英国货,如果英国有物美价廉的产品供应,那么许多人是无所谓的。

问题在于,英国有吗?

并没有。

经过多年的去“工业化”,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优势工业只剩下军工相关行业。

一般的行业,早就被美国和德国超越了。

换句话说,英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实施“帝国特惠制”等于摁着许多人的头,强买强卖。不仅未能缓和内部矛盾,反而让矛盾全面爆发。

要知道,1929年大萧条,几乎导致了世界性贫穷,大家手里都没有余钱。为了生活,肯定得买物美价廉的美国货,轻易不会买死贵质量又一般的英国货。

推行“帝国特惠制”,等于大大增加普通人的生活开销,人家能不翻脸?

许多印度人不喜欢被英国殖民,遂抵制英国货,买美国货或者别的国家的货。现在,别国的货买不到了,只剩下又贵质量又差的英国货。

以印度为例,印度人觉得,英国就是故意坑害我们,明明有高性价比的美国货,却不让买,英国就是想让我们破产,才好继续奴役我们。

甘地能在30年代的印度获得巨大声望,是有原因的。

理论上,“帝国特惠制”推行后,对英国企业是大利好,英国企业为了争夺市场,应该打价格战才对,那样不就降低价格了吗?

没错,理论上是这样的,但理论和实际,总是不同的。

所有企业,尤其是私企,只要知道自家产品是垄断的,一定不会对消费者客气。

能宰多少就宰多少,别指望资本家经得起金钱的考验。

总有人说,是二战终结了英国的殖民体系,其实,即使没有二战,英国的殖民体系也无法维持了。二战无非是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帝国特惠制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让殖民地和英国双方本已恶劣的关系,变得更加恶劣。

而今天美国的“对等关税”,和昔日的“帝国特惠制”没有本质区别。

02

“帝国特惠制”,是试图强迫英国人和广大殖民地人物,买英国货。

“对等关税”,是试图强迫美国人买美国货。

现在的经济形势本就不好,许多美国人兜里余钱不多,否则不至于卖血维生,或者打好几份工。

“对等关税”导致他们买不到物美价廉的商品,生活成本大幅提升,必然怨气满满。

2024年末,特朗普能上台,能以7比0的悬殊比数横扫摇摆州,关键就是通胀。

拜登治下的持续通胀,让许多中间派对民主党不满,要么跳反,要么不出来投票。特朗普的得票数没有明显增加,是民主党那边减少了。

中间派昨天能支持特朗普,今天也能反对特朗普,一旦通胀在特朗普任内飙升,他就找不到任何借口了。

中期选举,将毫无悬念地输掉。

当然,对于这一点,特朗普是考虑到了的,他喊话民众“挺住”,心里想的就是,通胀只是暂时的,过一会儿,等各种生产线迁回美国国内,事情就会好起来。

不得不说,这完全是异想天开。

任何工业的培育都不是几个月能搞定的,一两年也不行,动辄5年以上,10年也是平常。

就算特朗普的措施,最终能促使制造业回流,在他任期内也是看不到的。

所以,通胀在他任期内飙升,是必然的。

届时,一旦中期选举失利,变成跛脚鸭总统,权力就会大为缩减。

其次,和当年的英国一样,美国这么搞,也会让许多资本家觉得,自己的产品有了垄断性市场,既然横竖国内消费者都会买,那我何必改善质量呢?

何必提供高性价比商品呢?

这也是有先例的。

特朗普第一任期时,为支持国内钢铁行业发展,对外来钢铁征收了高额关税。

外面的钢铁进不来,那么美国内部的钢铁企业,是不是应该打价格战,并扩产呢?

想得美。

他们非但没有打价格战,还联手抬升价格,最夸张时,美国内部的钢铁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七倍有余。

赚了个满盘钵后,美国钢铁企业依然不想扩产,毕竟扩产意味着新的投入,新的成本,最重要的是,扩产会降低钢铁价格,试问哪个企业乐意呢?

巴不得人为制造稀缺。

美国钢铁企业赚了,意味着下游的汽车、房产等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出现大幅上涨,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转嫁给美国消费者。

而越涨价,美国消费者就越不想买美国货,导致工业不是回流,而是加速外流。

特朗普也是资本家,他在经商时,也没少干出为省成本而使用中国原材料的事,人性就是如此。

如果他指望,别的资本家会和他不一样,那我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天真。

尽管有“帝国特惠制”这样的前车之鉴,但特朗普依然不死心,试图推行新版“帝国特惠制”。

果然,历史给人的最大教训,就是不会有人吸取教训。

当年英国怎么失败的,今天的美国,就会怎么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