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最小11岁!多位女演员联合自爆,内娱性丑闻!太疯狂了…

内娱又曝性丑闻——商人兼导演、曾参演《美人鱼》等影片的郑某峰,在选角时猥亵多名儿童。1月18日,58岁的郑某峰被刑拘。案

内娱又曝性丑闻——

商人兼导演、曾参演《美人鱼》等影片的郑某峰,在选角时猥亵多名儿童。1月18日,58岁的郑某峰被刑拘。案件冲上热搜后,又有多名演员自曝,在与郑某峰合作时遭遇了侵犯,年纪最小的当年才11岁…

电影《美人鱼》中的“郑总”

图源:海口公安郑某峰的手段相当典。比如以删戏份、换角色为后果,威胁演员服从。比如以“女一号”为利益交换,诱惑女演员。像郑某峰这种没什么履历的18线导演,都能利用所谓的“权力”剥削、猥亵、性骚扰演员,然后逍遥法外多年,难以想象内娱基本盘有多么腐坏…

图源:微博用户@是奕霏呀‍‍‍愤慨之余,乌鸦也观察到,评论区仍旧充斥着“受害着有罪论”:为何与导演独处?为何当时不报警?为何郑某峰被刑拘后才曝光?再一次,受害者经受了社会性伤害。郑某峰猥亵案的种种细节,让我想起年后发生在法国巴黎的一场审判。一场持续5年、迟到20多年的审判…

2月3日,巴黎刑事法院的走廊挤满了各路媒体。他们正等待的,是一个对法国有着吹哨意义的,猥亵案的判决结果。

一名身穿干练西装的女演员,走出法庭。虽然拒绝接受采访,一言不发,但媒体队伍还是以热烈的掌声回应她的勇敢与坚持…

这位女演员名叫阿黛拉·哈内尔。她曾多次提名凯撒奖(法国电影最高奖),2015年凭借《初恋战士》荣膺凯撒影后,最被中国观众熟知的作品是《燃烧女子的肖像》。

Adèle Haenel

《燃烧女子的肖像》剧照2019年,阿黛拉在一次采访中,讲述了年少时遭导演猥亵的经历,引发轩然大波…那是2001年。12岁的阿黛拉陪哥哥试镜,却误打误撞被导演克里斯托弗·卢吉亚选中,主演了《恶魔的孩子》。

《恶魔的孩子》剧照这部改变阿黛拉一生的电影,因涉及兄妹乱伦的故事情节,在当时颇受争议。当然,这不是一个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拍摄期间,克里斯托弗经常动用导演权力,对阿黛拉做出一些越界行为,比如把手放在她的臀部、亲吻她的脸颊。并以艺术创作为由,限制阿黛拉的父母探班。

导演Christophe Ruggia对于这些性骚扰,剧组内部虽然有一些质疑声,但根本没有人敢僭越权力,劝阻身为上位者的克里斯托弗。《恶魔的孩子》结束拍摄后,导演依然以阿黛拉的电影导师自居,定期约阿黛拉见面,对外说是学习经典、磨炼演技,实则继续将那一双肮脏的手伸向阿黛拉的身体。这种情况,从阿黛拉的12岁持续到15岁。

后来,阿黛拉摆脱了导演的操控,但无法驱散的心理阴影使她陷入深深的抑郁。直到18年后,metoo运动席卷美国娱乐圈之际,阿黛拉才曝光克里斯托弗的恶行。但一开始,阿黛拉并没有上诉。因为长久以来,社会和法律都充斥着针对女性的系统性忽视和暴力,取证难,定罪难上加难。有资料显示,在法国只有1%的强奸犯被判刑。这种氛围下,判决之路难以通向公平正义。她说:许多女性上法庭后遭遇摧残,案件受审的方式、私生活遭曝光、充满歧视的目光,都指向“错在她”。最终,阿黛拉还是选择捡起法律武器,帮助12岁的自己,推动可能会发生的系统性改变。

此时的阿黛拉,已经是最具代表性的法国女演员,拥有强大的公众影响力。迫于舆论压力,警方不得不用4年时间,对阿黛拉的案件进行严格且详细的调查,光是法官对案件的概述就长达35页…克里斯托弗不仅否认所有指控,还试图再次动用某种社会默许的“男性艺术家特权”,把猥亵、性骚扰美化成柏拉图式的美好关系,甚至肆无忌惮地往阿黛拉身上泼脏水。他强调阿黛拉的“攀附”…指责阿黛拉的“报复”…坚称在阿黛拉遭受校园暴力时曾出手相助…法庭上,克里斯托弗谎言漫天。但调查人员在他电脑上发现的笔记,证实只有操控、诱骗、侵犯,才是真相:12岁的阿黛拉有种溢出的性感。

经过5年的调查、审判,阿黛拉终于在本月初,取得了迟到20多年的正义——克里斯托弗·卢吉亚被判处4年监禁,其中2年佩戴电子手环,此外还需向阿黛拉支付15000欧元的赔偿金,以及20000欧元的心理治疗费。

阿黛拉是首位公开指责法国电影行业包庇性侵犯、对性别暴力视而不见的女演员。2020年,第45届凯撒奖的颁奖典礼大咖云集。当嘉宾宣布罗曼·波兰斯基凭借《我控诉》夺得“最佳导演”时,阿黛拉愤然离席,挥舞拳头高呼“耻辱”以示抗议。

这位拍出过《苦月亮》《钢琴家》,多项重量级荣誉加深的著名导演,身负多项涉及未成年女性的性侵指控,只能在瑞士、波兰、法国活动。

导演Roman Polanski

电影《钢琴家》一个逃罪的恋童癖,却能在法国摘得导演奖的最高荣誉,着实令人大跌眼镜…与此同时,这种对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的事件,强烈凸显着针对于女性的系统性暴力。2023年5月,阿黛拉宣布退出电影圈。

欧洲媒体对阿黛拉退圈的报道她点名包括法国国家电影中心总裁在内的多位业界大拿,斥责道:你们“取消”了法国metoo运动,你们有钱,有权,荣耀加身,却不容许我作为目击者存在,我将你们从我的世界“取消”…当然,阿黛拉的上诉之路走得并不容易,至少比我们想象中,一位拥有声量与影响力的影后所能聚集的社会关注艰难许多。有人质疑、诋毁她,以正义之名行攫利之事。勇敢的阿黛拉也曾数次陷入犹豫,差点要放弃,但责任感和同理心一直引领着她,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陪伴下,走向一场正义的审判。

法庭宣判第二天,阿黛拉接受了专访。她身为受害者的一些表达,值得反复讨论。比如,我们所说的正义,难道仅仅指的是司法系统最终给出的裁决结果?正义最清晰的模样,应该是为那些经历过暴力和伤害的人提供更多选择性,在物质层面帮助她们,在精神层面认可她们。这些超出司法范畴的正义,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再比如,在追求司法正义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社会层面的公平正义。上诉过程中,阿黛拉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反问:你为什么不去起诉施暴者?并且,说这话的人都是法律专家、政府官员。将一个个指责意味浓重的问题抛给受害者,只会对她们造成新的伤害,愚蠢又不负责任。正如阿黛拉所说:先做好你们的工作,然后再让受害者自己选择可行的方案。这样才能建立或重塑摇摇欲坠的信任…

阿黛拉案吹响了法国metoo运动的哨声,推动法国议会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专门检视电影业以及其他艺术行业中存在的性别暴力。法国电影圈、著名导演、凯撒影后…听起来,又是一个离我们很遥远的世界,又是一段离我们很遥远的哭声。但阿黛拉的故事,其实对我们社会的系统和结构,具有很强的启示价值。

就在2月10日,一则实名举报登上微博热搜。生活在广西百色的女孩小华,因遭受高中班主任性侵而患上重度抑郁症,烧炭自杀。2017年,小华以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百色祈福高中,就读期间理科成绩经常位列年级第一。小华15岁时,班主任唐某打着“补课”的幌子,在某天晚自习后对小华实施了性侵,事后不仅威胁小华,还刻意营造“师生恋”假象。巨大的心理创伤致使小华患上重度抑郁症,2017年到2024年之间多次自残、轻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她曾向校方、教育局举报,但无人理会。她曾在班级群、社交媒体控诉,但收到是诋毁、谩骂、诬陷,甚至网暴。她抗住精神折磨,以县理科状元的好成绩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又因为反复发作的抑郁症被退学。1月17日,这个绝望的女孩选择告别世界。一场自毁,才换来一句迟到的、毫无生气的、冷冰冰的“高度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然而,对小华的伤害仍在持续上演。有人用猎奇的视角传阅她的私人日记;有人指责她不及时报警;有人威胁她的家人删除发声视频…而就在前两天,又有一起内娱性侵案被曝光。有人堂而皇之地扒出受害者的生活照,引导舆论对受害者进行污名化猜测。性侵案中的幸存者,却经历了社会性死亡…被漠视的、针对女性的系统性暴力,绝不是一个靠文字承载、传播的扁平概念。它带有强大的伤害性和摧毁力,不受阶层年龄所限,不停腐蚀着我们的社会环境。回看阿黛拉的这段话,是如此振聋发聩——这些无法发声的人,有的已然彻底绝望,有的已经悄然死去,有的生活在风雨飘摇中,有的即将被生活彻底摧毁。这其实根本就不是蹲监狱、被判刑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聆听这些人,我们如何看待这些人,如何围绕所有人的生命和权利,构建我们的社会。而不是觉得有些生命就活该遭受苦难,而不是让那些我们不关心的人和事随风飘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