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意渐浓的五一假期开始了,和田玉都城在升温中也迎来了不少熙攘的新客户,仿佛每一块和田玉料都在等待着有缘人。和玉大叔观察今年“五一黄金周”的玉市,既有行业行情的冷暖流转,更承载着无数人的故事与情感。每年假期的行情总是起伏不定,更是人情、故事和情感的载体。今天咱们分享一下玉石人的假期日常,深度解析今年五一和田玉市场的新动向。

五一出行是不少国人的年度日常,今年最直观的变化是年轻人消费群体的倾向。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梅兰竹菊、山水花鸟,而是明显倾向于表达自我、彰显个性的主题。大叔认识的好几个玉雕师最近都特别忙,因为在“五一”之前接到不少稀奇古怪的定制需求——有的想雕刻“骷髅头”,有的要把孩子的画作“原创神兽”变成实体。玉雕师忙着与新客户反复沟通,深入挖掘这些以前从没想过的题材该如何去呈现。

就拿我们新疆的一位“天工奖”和“神工奖”的双料得主“张大师”举例,他的工作室里以前最受欢迎的定制题材之一是“宝宝佛”。听名字就知道,这是用和田玉通过雕琢大头佛像,展现憨态可掬的可爱形象来定制的,客户大多是初为人父母的90后年轻人,甚至不少客户希望佛像能有一些“二次元”的元素。张师傅对和玉大叔说:雕刻宝宝佛比传统佛像更考验功力,因为每款比例都是不一样的,难点在如何把稚气可爱和佛像开脸的庄严巧妙融合,需要反复琢磨。


五一假期,和田玉市场行情究竟如何?总结来说就是籽料价格波动有限,高端难觅,入门料依旧“白菜价”。其实最近几年籽料整体价格并未大幅波动。中低端料依然大量充斥市场,占比八成以上。但这个“五一”,直播带货成为玉石交易的绝对主力。大叔所在的玉器城至少有一半的商家都出去玩了,提前已经把优势的货品都主动放到了抖音、视频号、小红书等平台上,客户在旅游的行车途中闲得无聊就肯定要刷手机,“直播云挑选”已成常态。直播间的消费者更加年轻化、主动了解玉石的基础知识,逐渐转向精品路线。低端入门料反而滞销,直播间“捡漏”几乎成了过去式。
特色玉料两极分化,白玉依然为王
随着籽料价格节节攀升,戈壁玉这种特殊玉种逐渐被大众熟知。尤其是南疆的戈壁料,以其独特、稀少的苍劲个性,吸引了一批忠实玩家。戈壁玉在新疆市场供应以青玉、青花、黄口为主,品相完美的白玉极为罕见,收藏价值逐步凸显。对于喜欢探索和收藏个性玉石的玩家来说,戈壁玉的故事还远未讲完。
婚庆经济带动消费,和田玉饰品热度提升
五一期间,婚庆经济带动了黄金、珠宝的销售热潮。和玉大叔看了一下京东等电商平台数据,和田玉项链、手镯等饰品的销量同比大幅增长。这说明和田玉作为国潮婚庆礼品的传统优势开始回归,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为新婚、纪念日定制玉石饰品,既有收藏价值,也寄托着美好祝福。

随着网络定制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能参与到玉石的设计和选材中,让每一块和田玉都成为独一无二的情感载体。虽然假日才开始,但和田玉市场的总体热度明显不如去年的高点,只能说是逐渐摆脱后疫情时代影响,线下市场人气小幅回升,线上成交却开始出现明显的疲软。说明后期实体店与电商平台形成互补,专业工作室和玉雕师的品牌化在消费者中越来越有号召力。中高端玩家越来越倾向于“买精、买稀、买有故事”。特色料如楼兰色、翠青、一线天等价格分化明显。

虽然我们今天聊的是五一假期,但去年的十一假期数据也能给我们部分启示——“十一”和“五一”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属于传统的婚庆旺季,大量延迟的婚庆需求集中释放,直接带动玉石消费的井喷。在特定节日和人生重要节点,人们对珠宝玉石的消费需求是实实在在的。和田玉因其美好的寓意、可收藏保值以及可定制的特性,在当下确实成为了很多人送礼和自我犒劳的优质选择。

总结一下,五一假期主要依靠婚庆经济、亲情礼品、个人定制三驾马车共同拉动消费需求。尤其在婚庆和纪念日市场,和田玉饰品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被重新认识,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的心头好。大叔散步在玉器城,看到的不只是生意的繁忙,更是人情的流转、梦想的寄托、文化的传承。下次遇见,愿你我都能带着故事和笑容,继续行走在和田玉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