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俄远东地区,要不要认祖归宗?

网上有个视频,是金灿荣教授在四五年前一次讲座上的发言。在聊到俄国远东地区的未来问题时,他就说啊,这个问题他和俄国同行探讨

网上有个视频,是金灿荣教授在四五年前一次讲座上的发言。

在聊到俄国远东地区的未来问题时,他就说啊,这个问题他和俄国同行探讨过,大部分俄国精英都认为,他们是守不住这片78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

对,是俄国大部分精英自己认为他们未来是守不住这片土地的。

面对一个15亿人口的工业化强国,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迟早会用脚投票。

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总面积780万平方公里,但是人口只有区区600多万,大部分都是老弱妇孺,老龄化很严重,每年还有至少一二十万的年轻人跑到莫斯科等欧洲部分的城市去讨生活。

即使大帝不断推出优惠政策,甚至可以把西伯利亚的土地免费送给民众,但还是阻止不了人口大量外流的趋势。

就这点人口数量和质量,是根本守不住这么广袤的土地。

01

俄国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征服,前后持续了几百年。

彼时的沙俄,有两大战略方向,一是向西打通波罗的海出海口,并不断向波兰、德国一线推进。

二是向南打通黑海出海口,与奥斯曼帝国争夺东南欧地区,并向高加索地区推进。

其实还有第三条线路,就是不断派遣武装开拓团,向东进发,寻找皮毛和土地,他们的后面,就是帝国的正规军,消灭沿途的各个小国、部落,并一路打到了中亚草原、白令海峡、阿拉斯加。

我们这边,俄国在清末的时候,先后用各种不平等条约割走了154万平方公里土地,并策动了外蒙的独立。

苏联建立后,在远东地区搞了轰轰烈烈地开发运动,迁移了几百万人支援远东建设,但是等到苏联解体之后,这些昔日辉煌的远东城市逐渐凋零,人们也逐渐离开这片土地。

现在远东地区的现状就是:城市不断荒废、基础设施老化、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口,社会服务功能逐渐丧失、一个个城市、居民点散落在广袤的西伯利亚,就像一座座孤岛。

人口少、经济单一、老龄化、基础设施老化,这就使得政府的社会服务功能逐渐也丧失了,经济活动也逐渐停滞,然后,慢慢的,这些就会成为一个个死掉的城市和居民定。

毕竟,谁会在这里做生意呢?可能你开店一个月,也没几个顾客。

现在,这片土地对俄国最大的价值主要还是矿产油气资源,但相应的基础设施还是苏联时代留下来的,年久失修。

近年来有很多中国的农民去俄国远东地区种地,当地的土地非常便宜,适合种植大豆、小麦等等作物,经济效益很不错。

如果没有我们去种地,西伯利亚那些还算富饶的土地基本都处于抛荒状态,一片荒芜,没人打理,非常浪费。

如果到过中俄边境,就能发现,我们这边的土地开发做到了物尽其用,不浪费每一亩土地,能种地的都给它种上,当然,我们这边毕竟有几千万勤劳能干的民众。

反观那边,好好的土地就撂在那里,没人耕种,没人打理,这让我们这个爱好种地的民族看的真是糟心。

02

一个15亿人口的工业化强国,难以抵挡的虹吸效应。

这2年,东北和俄国交界的一些地方开放了边境早市,一些俄国民众直接就早早过来了,赶早集、吃早餐、逛风景,玩得是心花怒放。

边境上的俄国人还是享到福的,他们手里的钱虽然不多,但是在中国边境小城足以吃好喝好玩好了。

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工业大国,一个蓬勃向上、前景光明的经济体,到这儿来,会让歪果仁感觉到处都是发展的机会,利益极大。

而实际上,随着俄国远东地区不断荒芜,许多当地居民要么向西搬到欧洲部分,也有人选择在中国东北买个房子什么的“润”下来,毕竟,这里房子并不贵,基础设施、医疗条件、生活环境、社会治安等等也,要比俄罗斯当地好得多了。

随着时间的延续,这些远东地区的民众越来越会形成一股向中国靠近的风潮,这是经济和市场自发形成的,经济的整合到了一定时候,必然带来政治方面的一些变化。

当然,我搜强调的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整合到了一定程度,必然带来政治模式的变化。

而且,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这未必是我们需要达成的目标,而是远东当地民众的需求。

就看看巅峰之时的老美吧,多少国家哭着喊着想要成为它的一个州。

现在,俄国和我们的差距已经不是一倍两倍的距离,而是一个时代的全面落后。

老美被超越,也是世界公认的事实,区别在于三五年还是七八年。

届时,这么一个世界顶流强国就在眼前,祖上还和他们有渊源,你说他们想不想回来过好日子?

那我们要不要欢迎呢?

那肯定啊,你看他们带着多大一块地儿回来了,这是失散多年的亲儿子,那得赶紧收下来,认祖归宗。

对了,我们一定不要拿什么回归、索回、兼并等等粗鄙的词汇,我们讲究一个认祖归宗、皆大欢喜。

03

俄国人那边,骨子里改不了的欧洲情节。

虽然备受西方刁难和打压,被迫选择向东看,但是俄国人骨子里还是欧洲基因、白人思维,他的心思还是希望能成为欧洲一员,最好是欧洲的带头大哥。

只是,几百年了,欧洲老贵族们就是不待见他,把它当成了蛮子看待。

未来,假以时日,如果俄国人有望和欧洲改善关系,那还是得重新脱亚入欧。

届时,俄国人更是无力也无心经营远东这片土地。

但是,短期内的他们肯定是不愿意放弃远东这片土地的,毕竟,这里的资源太丰富了,几乎牵扯到了俄国人的身家性命,俄国能维持世界一个大国的角色,跟它领土的广袤也是有直接关系的。

所以,短期内,例如二三十年,不太可能出现远东回家的情况。

但是,把时间放在一个更高的维度上,比如,好几十年,那就很难说了,毕竟,那时的俄国,会更加衰弱,它的人民,终究会做出应有的抉择。

评论列表

中国必胜
中国必胜 16
2025-01-09 19:11
我们作为成年人,一定要具备理性思考的能力。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扩张领土、吞并其他国家的领土已经变得成本非常高,收益非常低的一件事了。相反,有许多其他选项,可以为国家谋取更大的利益,即低成本高收益的选项。以美国超级霸权国家的实力,他们也没有吞并加拿大和墨西哥,说明吞并其他国家的领土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了。世界上真正扩张领土的黄金时期是1900年以前的各个世纪。那时候,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严格的边界线概念,你只要把某块土地占领了,并把土地上的人杀光或驱离,这块地方就属于你了。沙俄占领中国晚清政府的外东北就是这样,并强迫晚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从事实和法理两方面吞并了外东北。1755年到1757年,乾隆皇帝平定准葛尔汗国,对于时降时叛的准葛尔部族,清朝名将兆惠采取了斩草除根的手段,终于将准葛尔汗国纳入大清版图。

环滁皆山 回复 01-24 18:23
不知所云。

知行 回复 02-05 02:01
愚蠢!不知道你究竟在说什么。被抢走的故土也不收回?首先,再恶劣贫瘠的领土也是财富。第二,地下未知的矿藏待到科技足够进步时,才会被发掘。第三,广阔纵深的领土,是中国抗衡美国穷凶极恶搞核打击的重要倚仗。第四,全球环境恶化加剧,气候危机、巨大灾难到来时,每多1平方公里土地,就可能多救下几十万条的生命!今天你看不上的荒漠,某一天可能成为救命的诺亚方舟。

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 10
2025-01-09 14:04
俄粉,乌拉,俄罗斯是俄粉的祖宗[笑着哭]
知行
知行 8
2025-02-05 01:48
千万不要太乐观,要做好武力收回故土的两手准备!比如:万一俄罗斯把远东的土地和利益,都卖给欧美呢?因此,至少要先摆出姿态,令那些贪婪的欧美国家不敢伸手,否则最后也要被夺回!
Dong
Dong 7
2025-02-01 11:40
蒙古帝国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蒙古族的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时建立的国号,当他的后人定首都为大都(北京),建立元朝,改国号大元,蒙古帝国这称谓此时就成为历史,不再使用,只使用大元这个称谓,并灭了南宋,统一了中国。所以当时中国的名称只有一个即大元。中国元朝巅峰时期的国土包括直接领土和五大藩属国的间接领土。五大藩属国即四大汗国、高丽王国。是一个地夸欧亚大陆,目前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国家,当时居住在大元国土的所有人都是中国人。现在的俄罗斯只是当时中国大元的一部分而已,所以当时元朝的俄罗斯人(当时还没有俄罗斯)也是中国人。不管中国的那个民族统一中国,都是中国的国土!后来,随着中国的汉族推翻了中国的蒙古族的统治,建立了明朝,大元就失去了原有的统治能力,各藩属国也失控,蒙古族只能实控北元,从此巨大的中国大元分裂成多个政权。此时原属中国大元藩属国金帐汗国的莫斯科公国,就开始在原中国大元的国土上疯狂扩张,建立沙俄帝国,这就是真正的历史真相。现在中俄互补性很强,俄罗斯需要中国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劳动力,中国需要俄国的自然资源和土地,合则双赢,所以俄罗斯重新回归中国或中俄合并为一国两制是完全有可能的。[拍手][点赞]
夜空守望者
夜空守望者 6
2025-01-09 17:41
想瞎心了[笑着哭]
黑暗的等待
黑暗的等待 5
2025-01-24 21:11
汉人都被杀了几波了
哈哈
哈哈 4
2025-01-09 23:26
床上啥都有
简单就好丶
简单就好丶 3
2025-02-02 23:40
大过年的,居然看笑了[呲牙笑]
游客
游客 2
2025-01-09 21:13
当然

qcl0731 回复 01-25 11:39
有朝一日,如果远东地区回家,我们应该采用候鸟式开发,清明时节北上,寒露风起时南下。

用户14xxx91
用户14xxx91 2
2025-01-11 14:20
看实力
用户10xxx06
用户10xxx06 2
2025-01-26 21:14
美国中国以后打仗可能性很低,但是中俄之间领土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国人心里的坎肯定过不去,将来迟早要打仗的。
用户18xxx07
用户18xxx07 2
2025-02-02 20:32
再过五十年东北都会变成西伯利亚荒无人烟。
青松
青松 1
2025-01-18 15:36
鼓励国内单身男士专娶俄远东区域的女人,有上十年远东地区的人地尽回归大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