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印度错失了成为发达国家机会的消息,引发大家的热议。
一直以来,印度人有一个梦想:成为发达国家。
2023年,在印度独立日那天,印度总理莫迪通过电视,发表了全国讲话,其中的这两句,让印度人热血沸腾:
印度以最佳质量而闻名,我们必须努力确保印度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我坚信,到2047年印度独立100周年庆时,印度将是一个发达国家。

消息一出,印度人像打了鸡血一样,他们为莫迪喝彩,憧憬着印度成为发达国家的那一天。
那个时候的印度,不仅人口全球第一,也会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每个印度人都非常富有,有车有房,还有一个漂亮的老婆。
印度街道干净整洁,摩天大楼鳞次栉比,新德里成为全球重要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宝莱坞的电影风靡全球,大家争先恐后地了解印度的文化。
海外的印度人,昂首阔步,备受他人的尊重。
对印度人来说,这是一幅美好的画卷。
可惜,现实是残酷的。
3月3日,在《亚洲时报》上,发表了一篇专题文章《莫迪的发达国家梦想毫无现实依据》。
文章指出,在2月3日,印度议会的一场辩论中,印度的发达国家梦彻底破灭了。

在这场辩论中,反对党领袖拉胡尔·甘地冷静地指出:
印度偏离了正轨,离成为发达国家越来越远了。
甘地表示,至少在5个关键领域中,印度大幅落后于中国,追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其一,印度的绿色能源转型进展缓慢,错失了最佳时机。
印度是一个缺乏能源,但能源需求巨大的国家。
绿色能源转型,对印度来说,无论从国家安全上,还是实际应用上,都是至关重要的。
但印度领导人却忽视了这一点,在绿色能源转型上的投入非常有限。
连石油大国沙特,都在积极推动绿色能源转型,但印度动作迟缓。
其二,印度未能实现国防工业现代化,这是非常危险的。
印度能从各个国家购买武器,而不受限制,但这绝非是值得鼓励的。
靠从其他国家进口武器,一个国家永远不可能实现国防工业现代化。
在国防工业上,印度必须要投入重金提升研发能力,否则,印度永远成不了一流国家。

其三,印度大数据缺失,人工智能输在了起跑线上。
印度既没有生产数据,也没有消费数据,更没有自己的技术平台。
后果就是,印度在大数据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
没有了大数据的支撑,印度发展人工智能,就是空中楼阁。
印度人口全球第一,但是没有大数据中心,这是印度最大的悲哀。
其四,印度在高端制造业方面步履维艰,看不到希望。
在中低端制造领域,印度正面临东南亚国家的激烈竞争。
而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印度似乎还在门外徘徊。
由于高端制造业发展停滞,印度培养的优秀人才,基本都没有留下来,大部分去了美国。
而美国政府所谓的帮助印度发展芯片制造行业,只是一句美丽的谎言,这些年来,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没有高端制造业,印度的经济如何腾飞呢?

最后,印度的关键零部件基本依赖进口,风险巨大。
从半导体到精密光学元件,没有一样是印度可以自己制造的。
如果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印度只负责组装,印度制造业的未来又在哪里呢?
不仅如此,一旦这些关键零部件被卡脖子,印度制造业将面临灭顶之灾。
以上这5个方面,对印度的未来非常重要,但印度政府似乎并不在意。
他们喜欢喊口号,比如前外交部部长维贾伊·凯沙夫·戈哈勒表示:
印度正在快速崛起,按照8.5%的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再过25年,印度就能超过中国。
这句话,印度人当然乐意听,但梦想要脚踏实地。
没有高端制造业,印度如何维持8.5%的经济增速呢?
大自然没有飞跃,印度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
忘掉成为发达国家这个梦想吧,从现实出发,承认差距,把关键的5个方面夯实,只有这样,印度才有未来。

甘地的独到见解,让印度人内心不是滋味,他们非常气愤,但又无法反驳。
目前,印度却是面临甘地所说的5大挑战。
这5个方面,如果都无法突破,印度几乎不可能成为发达国家。
这一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他们永远不会提。
在他们眼中,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民主国家,到处是精力充沛的年轻人,经济充满了活力,未来不可限量。
当然,还是有一些实事求是的经济学家。
2024年,印度裔美国经济学家贾扬特·班达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无论是从政策、市场、人才,还是研发投入等方面,印度都远不如中国,也许,印度永远都不可能超过中国。
中国如今的成就,是通过一个个五年计划,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取得的。
而印度,并没有长远的规划,更没有配套的落地措施。
不经过大规模的工业化过程,印度不可能成为发达国家。
班达里的话,再次刺痛了印度人的心。
你觉得,印度有可能成为发达国家吗?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