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入关前,萨尔浒战争前后的策略管理

怀霖济物 2022-12-01 14:59:50

努尔哈赤在统一了女真各部之后,才给女真各部一个统称,他把这个统一的部族,叫做满族,努尔哈赤建立了八旗制度、他又以蒙古文字母,配合女真的语音,创建了满文,努尔哈赤的开国工作,不单是军事、也包含了军政组织、经济政策、文字与文化,当满族的势力兴起,无可避免的,就会冲撞到大明王朝的势力范围,于是努尔哈赤的后金,与傲慢而又腐败的大明王朝的矛盾日益加深。

在1618年,努尔哈赤决定对明朝宣战。努尔哈赤说:朕与明朝成衅,凡七大恨。其余大小忿更难悉举,宜往伐之,所以努尔哈赤就在当年,以七大恨告天,做为伐明的檄文,七大恨等于是要让自己师出有名,在七大恨中,有的还算实在,譬如指控明朝杀害了他的祖父与父亲,有的很可笑,譬如努尔哈赤指控明朝阴谋老女改嫁,把原来该要嫁给他的叶赫族老女东哥小姐,给撮合转嫁了蒙古喀尔喀部族。

其实努尔哈赤的七大恨告天,就是等同于一个企业宣示国际化的文宣,客观而论,在当时的情况之下,努尔哈赤决定以小博大,公开向明廷下战书,也的确是敢做敢为,有英雄气概。

在次年的1619年,双方摊牌,努尔哈赤与明朝发生了一场关键的战役,叫做萨尔浒之战,明朝出兵十余万人,号称四十七万大军。努尔哈赤亲自率领八旗子弟六万与战。明朝的战略是兵分四路夹击。努尔哈赤的分析是:明使我先见南路有兵者,诱我兵而南也,其由抚顺所西来者,必大兵也。急宜拒战,破此则他路兵不足患也,换句话说,努尔哈赤判断由南而来的兵是诱兵,西路而来的兵才是主力。

于是,努尔哈赤的萨尔浒之战的战略,变得极为简单,努尔哈赤说: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努尔哈赤的战略,就是要集中兵力,歼灭由西而来的明军主力部队。

努尔哈赤成功的选择了有利的战场与战机,速战速决、各个击破,努尔哈赤先突击西路明军,集中全力击溃明军主力;再北上歼灭了趑趄不前、犹豫不定的北路明军,然后,努尔哈赤立刻转向、乘胜追击,不意突出,冲断前后,全歼东路明军,战争至此,最后一路的南路明军也就不用打了,决定走为上计、急急撤兵。

萨尔浒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的一个以少胜多的战争典范,努尔哈赤在五天之内,在三个地点、进行了三次大战,每一次都是精准部署、奋勇战斗、在得胜之后,又能快速整军移防再战,萨尔浒之战,不论是策略思考还是策略执行,都是完美无缺。

萨尔浒战役的结果是努尔哈赤大胜,明军惨败,从此之后,双方的攻守易位,明朝由进攻转为防御;满洲的八旗军士,由防御转为进攻,努尔哈赤为了便于与明廷争锋,由萨尔浒迁都到辽阳,随着战争的不断胜利,又从辽阳迁都到了沈阳,迁都沈阳之后,努尔哈赤的的观点也有了改变,他说:大而变小,小而成大,古来兴亡变迁之道甚多... 我大金汗身行正道,上天眷爱,何况南京、北京、汴京本非一人所居之地,乃女真、汉人轮流居住之地。

努尔哈赤在以十三副铠甲起兵的时候,想到的只是做个建州女真小部族的头目,他在统一建州女真之后,他所想的是如何面对海西四部强邻的威胁,在统一了各部女真之后,他想的是如何抗衡于大明王朝;当他屡败明廷、迁都沈阳之后,他所想的已经是如何定鼎北京了。

我认为,这就是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一开始也不用想太多,重要的是每一步都能留下脚印,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走下去,只要每一个阶段都走得稳、走得好、也就能够由小变大、由弱转强。

0 阅读: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