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量子计算机改写宇宙学历史:30天变30分钟的"时空折叠"奇迹

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地下实验室,一组闪着幽蓝光芒的量子芯片正在改写人类认知宇宙的方式——传统超级计算机需要连续运转

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地下实验室,一组闪着幽蓝光芒的量子芯片正在改写人类认知宇宙的方式——传统超级计算机需要连续运转3个月才能完成的130亿粒子暗物质模拟,在这里被压缩到2小时17分钟。这不仅是算力的跃升,更是人类首次用量子视角"透视"宇宙暗物质网络。

一、卡了60年的宇宙学瓶颈:1克暗物质=3个银河系的算力需求

暗物质占据宇宙总质量的85%,但人类至今未能直接观测。传统研究依赖N体数值模拟:将宇宙分割成数亿个粒子单元,计算每个粒子在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2021年NASA的MillenniumTNG项目动用1.2万台CPU核心,模拟8亿粒子耗时79天,仅能还原宇宙局部结构。

"这就像用算盘计算航天器轨道。"项目负责人Prof. Volker Springel坦言,"每个新增粒子都会引发指数级计算量增长,要模拟真实宇宙的千亿星系,现有算力需要运行800万年。"

科学家发现新粒子,或为暗物质成分

二、量子比特的降维打击:1台设备=百万CPU的魔法

2023年6月,IBM与苏黎世理工的联合团队在《Nature Physics》披露突破:他们用量子退火处理器将1.3亿粒子模拟提速15000倍。关键突破在于量子比特的叠加态特性——传统计算机的0/1比特如同单人作业,而量子比特能同时处理2^N种可能性(N为量子比特数)。

实验数据显示:

·传统超算:模拟1亿粒子需5760核·小时

·量子混合架构:同等规模仅需0.38量子核心小时

(※核心小时指单个计算核心运行1小时的算力单位)

超导量子比特寿命突破500微秒,打破世界纪录

三、中国团队的"九章"验证:从实验室走向实用化的曙光

2024年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在"九章三号"光量子计算机上复现了这一突破。他们对仙女座星系的暗物质晕进行建模,传统方法需要11天的计算被压缩到8分钟,且能量分布预测与哈勃望远镜实测数据吻合度达92.7%。

"这相当于用1分钟解出过去1万年的方程。"项目组成员陆朝阳教授比喻道。更惊人的是,量子算法对粒子间长程引力作用的处理效率是经典算法的10⁸倍,这正是暗物质模拟的关键难点。

中科院正式官宣 又一项关键技术迎来突破,未来15年都将领先美国

四、宇宙学革命的倒计时:2025年或将重建138亿年演化史

目前全球7大天文机构已启动"量子宇宙黎明计划",目标在2025年前实现:

·完整模拟可见宇宙(直径930亿光年)的暗物质网络

·重构宇宙大爆炸后10⁻³⁶秒的量子涨落

·预测迄今未发现的暗物质粒子属性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量子模拟已帮助缩小暗物质候选粒子范围:轴子的质量区间从10⁻⁶~10⁻³ eV精确到(1.2±0.3)×10⁻⁵ eV,这为下一代粒子对撞机实验指明方向。

【专家预言】"当量子计算机处理完现存所有天文数据的那天,我们或许会发现暗物质正在用某种量子语言向我们传递信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Adam Ri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