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莫斯科州巴拉希哈市的一声巨响,让俄乌冲突的“暗战”浮出水面。俄军总参谋部作战总局副局长雅罗斯拉夫·莫斯卡利克中将的座驾被炸成碎片,车内仅剩焦黑的残骸。三天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高调宣布:“清除行动效果显著”,间接承认这是乌克兰情报部门的“杰作”。
这场刺杀不仅是俄乌开战以来对俄军高层最致命的袭击之一,更暴露了双方在战场外的激烈博弈。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怒斥乌克兰已沦为“真正的恐怖主义组织”,而西方武器与资金的流入,正让这场“影子战争”愈演愈烈。
刺杀行动全解析:汽车炸弹、远程引爆与1.8万美元的“买命钱”1. 精准刺杀:从目标选择到技术执行
莫斯卡利克中将的职务敏感度极高,直接参与俄军对乌作战的指挥协调。刺杀前,乌克兰特工库津(持有乌克兰居留许可)在莫斯科潜伏近一年,通过秘密据点获取爆炸装置,并将其伪装成普通汽车部件。炸弹内含300克TNT当量炸药及金属碎片,由乌克兰方面远程引爆,杀伤半径达15米。
2. 特工网络与资金链
库津供述,他于2023年9月受乌克兰情报部门招募,行动报酬为1.8万美元。这一金额虽不高,却折射出乌克兰在俄境内渗透网络的低成本运作模式。俄联邦安全局公布的审讯视频显示,库津的行动全程受乌克兰特工“瓦迪姆”远程指挥,凸显乌情报机构的跨境操控能力。
3. 历史脉络:乌方“斩首行动”常态化
此次刺杀并非孤例。2024年12月,俄军三防部队司令基里洛夫中将、导弹科学家沙茨基相继在莫斯科遇袭身亡,乌国家安全局均公开认领责任。此类行动旨在削弱俄军指挥链,但代价是俄方更猛烈的报复——基辅安全局总部曾遭导弹夷平。
俄方反制:从“恐怖主义”指控到军事升级1. 外交与舆论攻势
俄外交部将事件定性为“国家恐怖主义”,指责乌克兰利用西方援助实施“非对称战争”。扎哈罗娃强调:“基辅政权已彻底撕下伪装,其本质是野蛮且不可预测的。”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则暗示,俄军可能对乌决策中心发动“外科手术式打击”。
2. 军事部署升级
俄军已在边境部署6架图-95战略轰炸机,并配备“口径”巡航导弹及“榛树”高超音速武器。俄国防部通报称,过去24小时摧毁乌军154个临时部署点,并控制哈尔科夫州卡缅卡定居点,战场压力持续加码。
1. 制裁与暗杀并行
在承认刺杀行动的同日,泽连斯基宣布对俄核工业领域200家企业实施50年超长制裁,剑指俄国家原子能公司。此举被视为向西方展示“抗俄决心”,但实际效果存疑——俄专家直言,西方制裁反而推高欧洲能源成本,俄方可通过转向亚洲市场缓冲冲击。
2. 停火谈判的“危险游戏”
刺杀事件恰逢美俄秘密磋商停火协议的关键节点。美国为促成矿产协议(以乌克兰稀土资源换取千亿美元援助),施压乌方让步;俄方则要求乌承认克里米亚归属等现状。泽连斯基的“强硬表演”看似提振士气,实则激化矛盾,恐招致俄军更残酷报复。
国际博弈:美俄默契下的乌克兰困局1. 美国的“资源掠夺”与战略摇摆
特朗普政府急于在2026年中期选举前达成外交成果,推动美乌签署争议性矿产协议,允许美国资本控制乌稀土、锂等战略资源。然而协议条款被批“卖国”,且缺乏对乌安全保障,进一步削弱泽连斯基的国内支持。
2. 俄美“幕后交易”隐现
佩斯科夫透露,俄美已重启双边对话,“寻求和平解决冲突”。分析认为,美俄或暗中划定势力范围,乌克兰恐成博弈牺牲品。正如波兰总统杜达所言:“妥协痛苦,但好过灭亡。”
乌克兰的“赌国运”还能走多远?泽连斯基的“暗杀战术”短期内或能转移国内矛盾,却将乌克兰推向更危险的战略孤立。若俄军发动新一轮“基辅大轰炸”,或美俄达成牺牲乌利益的协议,这个深陷战火的国家恐难逃“棋子命运”。
历史的讽刺在于:乌克兰越是“展示强硬”,离真正的和平越远。当大国博弈的齿轮转动时,小国的命运往往不由自己掌控。
本文综合自权威信源,深度解析俄乌暗战逻辑。点击关注,获取更多前线密报与战略分析!
引用来源:
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涉嫌暗杀俄军高层的乌克兰特工被拘捕 爆炸装置远程引爆_军事频道_中华网
俄外交部:乌克兰已成为真正的恐怖组织_凤凰网俄乌对抗持续升级,泽连斯基签署总统令,对俄发起新一轮制裁__财经头条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