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说的"寒气",其实分为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从内部产生的"内生之寒",另一种是从外界侵入的"外入之寒"。这两种寒气的形成原因不同,调理方法也截然不同,内生之寒需补,外入之寒要散,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内生之寒。这种情况多与脾胃虚寒有关。有些人明明很注意保暖,不碰生冷食物,却还是经常胃痛、腹胀、腹泻,特别怕冷,这就是典型的内生之寒。中医认为,这种寒气源于体内阳气虚弱,就像炉火不旺导致房间不暖一样。对于这种虚寒,调理时就需要温补脾阳了,可以参考附子理中汤加减。

外入之寒则完全不同,它是外界寒邪侵入体表所致。比如淋雨受凉、贪食冷饮后出现的怕冷、头痛、鼻塞等症状。对于这种外入之寒,很多人只知道温,却不知道散,结果反而会让外面的寒邪,将体表的毛孔堵住,以至于补进去的热出不来,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得不偿失。这时调理就需要以散为主了,借助发散的方式驱散寒邪,就像打开窗户让寒气散出去一样,可以参考麻黄汤加减。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两种寒气的调理方法不能混淆。内生之寒需要温补,外入之寒需要发散。如果外感寒邪时错误进补,反而会闭门留寇,使寒邪更难排出。因此,遇到寒症时一定要先辨明寒气的来源,再选择合适的调理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真正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