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农村厚葬的真相!逝者亲人哭着花钱为面子,其他人笑着赚钱看热闹

在我的家乡湖南,很多农村老人心酸和无奈道:“活也活不起,死也死不起”。听起来夸张,以为是调侃。实则是农村老人的真实情况。

在我的家乡湖南,很多农村老人心酸和无奈道:“活也活不起,死也死不起”。听起来夸张,以为是调侃。实则是农村老人的真实情况。

我今年快50岁了,做过多场丧事的经管人,亲身经历分享出来:湖南农村丧事的繁华与繁杂,以及风俗礼仪。

风光葬礼一切为逝者为大,白事大过红事,用金钱堆出来的,讲究礼仪的同时也是做给活人看的面子工程。1、开销最大当属酒席钱3-5万。

在我们家乡,人去世后一般要在家里停放三天三夜,有的甚至4-6天,那花的钱更多。

逝者去世当天是散席,也就是左邻右舍请过来帮忙的人,管理丧事的经管4-5个,一般都是逝者的亲族人。其他干杂活的人20个左右,加上做法事的人,以及主家自己,一般5-8桌。

第二天散席10至20桌,亲朋好友过来看孝掉惗,也要吃饭嘛。

最主要的正餐出葬的前天晚上和出葬当天早上,这俩餐加起来少则60桌,多则100多桌,全包席不含酒水350-450每桌,主家自配每桌2瓶啤酒1瓶白散酒1瓶饮料。

丧事席位是很有讲究的,首先不是按实到人安排席,亲戚都是请全家,朋友一般是晚上和早上各2位席,坐席礼仪,逝者是男性以叔辈为长,逝者是女性以舅为大。很多席位是空着的。

坐席分正席、偏席、散席等,正、偏席又分一二三四席,主次分明,每桌还需写上坐席人的名字,安排席不能有差错,小则当场翻脸吵架甚至打架,大则断亲不相来往。

2、请道士做法事超度的工钱6000-10000元左右。

逝者在家停多久就做法事多久,一般是三天三夜,以前做法事全是靠人喊人念祭文,现在做法事整天开大音响放着佛歌。

以前道士是真的白天黑夜给亡者超度,现在一般早上7到晚上22点半就收工,算是2个工。做法事的人一般4-5个,一个工180至220元。

做法事的人中途要收逝者儿女的小费人,例如用一根绳子,打一个活折,让逝者后辈每人拉下解开,再对逝者后辈说几句升官发财的话,少则每人10元,多则每人100不等。

不过做法事的工钱也并不完全是主家出,而是由逝者所有的亲人出,我们叫炒香礼也叫炒粮。

炒粮就是把大米放进圆形竹簸箕里,烧钱纸灰放在大米一起,逝者的儿孙围在一起,用筷子把大米和钱灰,不停地翻来覆去拌匀。

与此同时,做法事的人从逝者的大儿子开始问要炒香礼,一直问完逝者所有的亲人,大儿子带头出300-500元,后面的人跟着,一般至少也100元。当炒香礼超过工钱时,就退给主家。当妙香礼低于工钱时,主家则补上。

3、烟、酒水和烟花爆竹2-3万

烟一般为2种,精白沙10元和黄芙蓉王25元,白沙30-50条,芙蓉王8-20条(主要是女儿女婿买)。

所有过来帮忙的人白天和晚上各一包白沙烟。投礼的人回礼一包白沙烟,吃饭时每餐每桌放一包。

芙蓉王烟主要是给16个抬棺的人,还要每人买一双新鞋子给轿夫,抬棺路上走声停停,每次歇下逝者儿子及女婿就派芙蓉王烟。一般能分到一条黄芙。

烟花爆爆竹也主要是以女儿买得最多,其他亲人也会买上2-4桶,烟花爆竹从村里开始沿路一直摆到坟墓边,出葬时烟花爆竹声振耳欲聋,天空乌烟瘴气,这烧的不是烟花而是钱。

4、请洋鼓戏班子,送祭菜等5000-1万左右

光是做法事几个人的小鼓喇叭没热闹气氛,现在丧事都要请唱戏的,有的是请县城唱戏的,一般是请的各村自己的跳舞洋鼓队,几个农村留守少妇,在网上学几个辣舞,在丧事上低胸扭腰献丑。

女儿送祭菜一是争脸面二是为了热闹增加人气。祭菜要有三生还要有猪头羊头等,要请2桌16个人,打着红旗敲锣打鼓抬过来,出葬时也送上山。

5、农村丧事讲究习俗和礼仪。

当老人去世那一刻,也就是孝子送终,没送到终的子女会遗憾。

人死后儿子为逝者擦洗干净身体,脱光自己衣服裸着帮逝者寿衣穿有温度,然后脱下穿在逝者身。

同时找族人过来,提着大锣绕村里敲上一圈,鸣炮放烟花,把逝者睡的草席和鞋子拿到村外路边烧掉。

再就是请族人当经管主持丧事,几位经管分工不同,有管収礼和记帐的,有管请客排席的,有管交待接客的,有管物资的。

孝子报丧逝者的亲兄弟长辈,孝子需亲自上门跪礼报丧,其他远房亲朋经管代替,不在老家在外地打电话报丧。

上山祭神、入俭封棺、出葬、安葬、烧灵屋,等都有时间点,在这个时间点有些人不宜在场,会犯冲凶煞。

总之一场丧事下来花费在5-8万左右,收礼3-5万,儿子亏2-3万,女儿也要花1-2万,一句话儿子和女儿都是在花钱买罪受,但又不得不做。

而且要按照传统依照规据小心翼翼地去遵守,反正一场丧事下来没有完美的,总有人不满意,闲言碎语,有争议争吵甚至反目成仇的。

现在的丧事就是一场大型的盛宴,逝者至亲的人在哭,其他亲人朋友谈笑风生,而还有一部分人为了挣钱而来,这就是人生百态。

有人说没钱咋办,没钱借钱办丧事,否则唾沫子淹死你,在村里你永远抬不起头来,除非你永远不回村,在我们家乡农村,还没人敢挑战传统丧事习俗。

很多人依然还在延续薄养厚葬,厚养薄葬对于在外打拼的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老人的真实写照:“生而不快乐,死而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