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回顾四十多年前的事情时,往往会回想起当年的国营粮店,国营煤站,供销社、国营单位食堂等等这些过去的旧事物。这些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六十岁以上人群中仍记忆犹新,见证了他们年轻时的个人经历,去国营商店卖东西,在国营粮店卖米面油,在国营食堂吃饭的情景。这些过去的往事也许令人怀念,也勾起这些老年人的长久的回忆,说起来就有说不完的事。但是大家也许都明白这些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逐步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被市场个体所代替成为了历史。

随着这些国营的粮店、煤站、食堂、供销社的退出,大量个体经营的实体店出现了,代替了它们的职能为广大民众提供服务。这些国营门店的结局是被个体经营所替代,成为后来社会发展的动力,助力经济快速成长起来。曾经创造的辉煌已淹没于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留下的只是那个时代人们永久的回忆。我们能够从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新的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以旧代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任何过去的旧事物要被淘汰,新生事物要处在蓬勃发展阶段,我们也不必过于纠结于此。

毕竟每个时代是发展的,国营粮店或食堂的退出也是历史的必然,也许是在有人的左右下走向消失。但是留给我们后人许多的思考,国营的运行模式是有些陈旧,不再适应新形势成为其消失的主因。对此我的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任何事物都有其一个兴盛与衰落的过程,不适应就应该被淘汰出市场,这就是适者生存的原则。国营被个体所代替正是适应当年的时代发展潮流,例如,我一个朋友过去在粮店工作,后来单位没有了,他下岗以后打工,遇到他说起过去年代的经历依旧义正言辞说国有经营的益处,听了这些话以后让人感想颇多。

基于以上的事实,让大家明白了社会的变化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由时代发展潮流所决定的。历史从来不是简单重复过去的事实,而是遵循时代发展的潮流,某些过去国营单位的退出也是一种选择,为后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现实一再证明事物的发展是在新旧交替中前进的,过去的事已过去,现在的事仍在进行,未来的事不可预知。有人问还会有历史的轮回出现吗?一切静待未来要发生某些可以预期的现象。这不过是一种预测而已,至于发不发生谁也不知道,这就是新旧交替之际人们都在期待有新变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