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明朝大臣为什么都反对郑和下西洋?难道下西洋真的不赚钱吗?

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朱棣在从蒙古草原班师回朝的途中去世,太子朱高炽继承皇位即明仁宗。同年在大臣们接二连三的建议下,朱高炽

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朱棣在从蒙古草原班师回朝的途中去世,太子朱高炽继承皇位即明仁宗。同年在大臣们接二连三的建议下,朱高炽下令停止船只的建造工程,取消了朱棣原本让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计划;那大臣们为什么不让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呢?

郑和下西洋

有人认为下西洋是为了宣扬明朝国威,明朝在这过程中赏赐西洋诸国大量的钱财珠宝,还允许西洋使者跟着船队来中国朝贡,朝廷又要赏赐朝贡使团大量的财富;不仅如此朝廷还要出大笔钱对郑和的船队进行维护,所以郑和下西洋完全是赔本赚吆喝的买卖,大臣们自然不同意

然而这个说法只说对了一半,其实郑和下西洋是挣钱的,要知道五征漠北、迁都北京修建紫禁城、编修《永乐大典》、派郑和六下西洋、疏通南北运河、南征安南、经营哈密以及贵州建省等等,这些事情都是要花钱的,而朱棣在位二十二年这些事情都被他做到了,说明他有足够的钱

如果没有足够的钱,要想把这些事情都做到是非常困难的,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像杨广一样,步子迈得太大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那么朱棣做这些事的钱都是从哪儿来的,指望朝廷每年的税收吗?显然不是,朝廷的税收除了作为官员、军队以及征用民夫的工资外,还要用于地方灾难爆发后朝廷的援助等等

朱棣修建紫禁城迁都北京‍

古代国库

除了以上用途外,朝廷的税收最多只能完成朱棣做的那么多事情中的一两个,不可能供朱棣完成所有的事情;可结果是朱棣完成了这么多的事情,留下了这么多的功绩,那朱棣完成这些事情的钱是从哪来的?就是郑和下西洋给他赚回来的

据《明英宗实录》记载,永乐宣德年间(郑和)屡下西洋,收买黄金珍珠宝石诸物,国用充足;嘉靖时期也有相关记载,自永乐改元谴使(郑和)四出,招谕海番贡献迭至,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府库;文献《郑和下西洋研究文选》里更是说郑和下西洋所赚取的钱财,是宋元两代海外贸易收入的十几倍

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能知道郑和下西洋是如何赚钱的,就是从西洋诸国的手中低价收购黄金、珍珠、宝石等东西,再运到国内高价卖给富商,说白了就是赚差价;当时欧洲尚未开始大航海运动,中东、东非等西洋诸国黄金珠宝遍布,且价格低廉;而国内这些东西稀缺且价格高昂

黄金

明朝富商

那既然郑和下西洋是赚钱的,为什么大臣们还要反对呢?难道大臣们不希望国家越来越富裕吗?非也,如果你是大臣你也反对,而且是极力反对,因为郑和下西洋赚来的钱都没有进入国库,而是进了内库,不仅如此,朝廷还要负责郑和每次下西洋的开销,以及船只的建造和维护费用;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你在一家公司上班,和同事们加班加点拼死拼活的完成项目,甚至为此花了不少钱;结果项目赚来的钱没有进公司的账户,而是进了老板的个人账户,你会怎么想?你还会支持公司做这种项目吗?同样的看到国库花了这么多钱支持郑和下西洋,结果赚的钱都进了皇帝的小金库,大臣们自然不乐意

大臣们反对郑和下西洋还有另一层原因,就是朱棣的离谱操作。郑和下西洋不仅带回来了大量的黄金、珍珠、宝石,还有大量的胡椒、苏木等香料,由于这些香料不像黄金珠宝那样深受富商的喜欢,所以(香料)一直堆积在国家的仓库里无人问津

明朝大臣上朝

朱棣

朱棣为了处理这些香料,下令将香料按照市场价格折成官员的俸禄,也就是说朝廷不再发俸禄给官员,而是将香料发给官员,假如某官员的俸禄是十五两银子,就领价值十五两银子的香料回家。这就相当于你上班公司不再发工资,而是将仓库里的库存按照市场价发给你,你该领多少工资就发价值多少的库存

关键是香料在当时并不是必需品,普通人一年下来赚不了几个银子,无力买香料的同时也不会来买;而香料不像珍珠宝石那些越多越好,富商毕竟是少数人根本用不了那么多的香料,所以朱棣这个命令下达之后,大量官员的家里堆满了香料卖都卖不出去;而官员领不到钱,很多清官更是入不敷出、生活寒酸

而反观朱棣倒是赚得盆满钵满,因为香料这种东西在西洋原产国只需要1两银子就能买一百斤,而大明当时的市场价是20两银子买一百斤,郑和他们这样来回一倒腾朱棣就赚了二十倍利润;而且朱棣也是强买强卖,香料抵俸禄大臣愿意也得抵不愿意也得抵,这种情况下换成你是大臣,你还会支持郑和下西洋吗

胡椒

影视剧中的朱高炽继位

不仅如此,朱棣还将香料折成军饷发给士兵,折成工资发给朝廷雇佣的民夫,朱棣或许是想推广香料在明朝的使用,可问题是士兵、民夫、大臣都只是大明人群中的一小部分,他们在与其他人买卖物品时香料无法使用,结果就是郑和下西洋频繁带回来这些香料,引起了大臣、士兵、民夫等人群的强烈不满

可朱棣是一个想法坚定且乾纲独断的皇帝,他要做的事不是一群人反对就能改变的,所以众人只能压制对郑和下西洋的不满。朱棣一死朱高炽继位,大臣们就立刻建议停止下西洋;朱棣在位期间朱高炽频繁监国,和大臣们来往密切,这位仁宗皇帝把大臣、士兵和民夫们的难处看在眼里,便同意了大臣的请求

朱高炽在位不满一年便驾崩,继位的明宣宗朱瞻基以爷爷朱棣为榜样,力排众议让郑和第七次下了西洋。1433年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返航途中去世,因为这次下西洋朱瞻基没赚多少,而且大臣们极力反对,明朝自此之后再也没有下西洋;不久欧洲开启大航海时代,中国也因此错过了这次的地理大发现

评论列表

用户13xxx75
用户13xxx75 49
2024-03-23 10:51
主要是影响他们走私了。

小燕儿飞354602302 回复 04-15 12:20
呃😓不是上来就那么大的,是judy赚钱了,扩建的,朱元璋对海真是因为担心倭寇,还有陈张旧部反扑。船队能快速建立是因为南面泉州从宋开始造船业发达,海贸一直不错,蒙古人没管,比如沈万三就是元时的走私巨富,当然死在了老朱来之前。明朝海禁解解封封封的,船后来就不太行了

付国伟 回复 06-19 16:50
跟林则徐禁烟一个道理,影像他们发财了呗

境·界
境·界 15
2024-04-02 11:09
在古代有脑子的商人玩的远距离贸易都是暴利

饭饭 回复 05-20 19:42
宋朝就是这样玩

脂香缭绕
脂香缭绕 15
2024-04-27 23:15
沿着海岸线走得,航线很成熟,跟西方无补给无海图一头扎进未知得深海去探索没法比。排场倒是很大,但没什么实际效果和后续影响力,这点跟国产车很像。
二货很单纯
二货很单纯 15
2024-03-27 00:56
钱肯定赚了不用想,明朝建筑基本都是朱棣拿钱做的,税务不可能顶住朱棣开销,很多喷吹朱高炽省出来的,那就是瞎扯淡,1块还能省出10块出来吗?可惜的是后世之君只要开海就短命,

用户10xxx91 回复 04-14 17:40
但凡有点经济常识也不认为是赚钱的吧?你查查一下远航贸易交换得来的都是哪些东西,放到现在相当于富裕阶层的奢侈品。再看郑和船队的规模,二百多艘船、二万多船员放在今天是什么级别的军事编制单位?单凭富裕阶层购买奢侈品的利润可以覆盖全部造船成本、刀枪马炮以及远航期二万多人的人力成本?还有盈余拿来搞基建,你是不是单纯过了头?

心平气和 回复 用户10xxx91 04-27 00:05
不是吧,我记得那时候南洋黄金挺多的,英国人去的时候还有好多,这个可是货币,不是高端品,

熊猫的愿望
熊猫的愿望 12
2024-03-26 23:29
苏木折俸?必须反对,坚决反对!
心平气和
心平气和 12
2024-03-30 15:58
带着两万多人,带着枪炮,坐着航母出去,我想他不会只是出去转转,要说他是圣人不爱财,我也不相信,
用户15xxx88
用户15xxx88 12
2024-04-03 04:51
所以朱棣这人也咋行,拿香料抵工资 简直不是人干的事,再说国外发现大批香料地、黄金...... 把庶子 王爷分封搞出去占领,那一部分钱给他们造船 拉军队 自己去打 利益分成,可以建附属国,那多好。

用户10xxx05 回复 05-13 22:53
在中东一被围,明朝要支援要半年才能到,明最多到菲律宾就到头了

龍曦う羽 回复 05-19 00:49
香料真当摸脸上的才叫香料吗[哭笑不得]衣食住行哪个用不到香料

用户10xxx54
用户10xxx54 9
2024-03-26 06:31
开支巨大,对经济发展没有什么作用。
用户
用户 9
2024-03-26 19:49
老郑带回的东西都是皇家御用,跟民众没一点关系

杀人诛心 回复 04-02 22:20
御用还好吧,但是御卖御抵这才是问题

云淡风轻
云淡风轻 9
2024-03-26 17:22
断了士绅的财路,当然反对了
࿐ཉི༗࿆寡人好色 ༗࿆ཉི࿐
࿐ཉི༗࿆寡人好色 ༗࿆ཉི࿐ 9
2024-04-09 01:04
宋朝就靠着海贸和商贸才能撑起经济,你说郑和没赚钱怕不是满清编的历史告诉你的吧?不说那些稀奇古怪的香料木材和种子,光是黄金就有二三十万两,白银千万两,更别提那堆成山的珍珠玛瑙宝石,这些很多还是考古发现赏赐出去的陪葬品(其中就有永乐帝孙子梁庄王,墓志铭上注有),流出市面的又不知凡几,说到底还就是永乐吃独食没带那些朝官,加之当时花国库的钱,带回来的钱却进了皇帝私库,所以别人眼红了

平静~开开开 回复 04-13 15:49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永乐三年,很明显这么庞大的舰队不是朱棣制造的而是朱元璋制造的,但在历史记载上就没记载朱元璋时期舰队的事,就能看出儒生们对这事的记载可信程度如何了。

用户10xxx22
用户10xxx22 7
2024-03-24 16:55
不能挣钱的项目,难以持续
风语
风语 7
2024-04-15 18:31
谈钱就外行了,而且不好发卖的!假设你是一百人的族长,现在一百人可以生产两百人粮食!你会安排80生产,20兵丁。20个都是干活的。所以你大概只能生产140的粮食。每年还有40人的粮食,可以用来享受!现在你要抽调十个人去溜达。那粮食就很紧张了
远方
远方 7
2024-04-12 23:16
明朝后期是由封建社会转型资产社会,资产阶级代表东林党是最大的势力,保皇派魏忠贤也仅能维持皇权的苟延残喘,崇祯没了魏忠贤的帮助,那就是完全的被社会抛弃。崇祯的罪过是跟虚君的时代潮流对抗,输光了还宁死不南迁,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动荡。如果能南迁到资产阶级大本营,皇权虽正式落幕,但明朝也就正式完成资本社会的进阶。
蒋中华
蒋中华 6
2024-04-11 03:08
郑和下西洋是为国家赚钱,不让郑和下西洋赚钱的就会是大臣们,当然要反对。
长虹殡葬白事一条龙
长虹殡葬白事一条龙 5
2024-03-23 16:34
官员只能拿到一成工资,剩下的工资用郑和买回的东西抵账。这么少的工资,只有明粉才会支持。
香烟点燃寂寞
香烟点燃寂寞 5
2024-04-13 11:56
明朝军队卫所制,士兵有个鸡毛的工资,后期都沦为将官的奴隶佃户了,肚子都吃不饱,明末正规军连李自成的流民都打不过。
猛兽大哥
猛兽大哥 3
2024-03-23 11:54
没带回来黑
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 3
2024-03-26 22:27
好一个朱棣。也是真男儿。英雄。
夜雨秋灯
夜雨秋灯 3
2024-04-28 14:48
进口奢侈品赚钱毕竟不是长远之计,何况红眼病问题是古今中外都不缺乏的。
丒鹽胤為鹽卟罫涛
丒鹽胤為鹽卟罫涛 3
2024-06-13 11:51
事后诸葛亮

民间传奇人物 回复 06-13 23:54
说的你看历史不是事后诸葛亮,有本事你穿越到事前去啊

丒鹽胤為鹽卟罫涛
丒鹽胤為鹽卟罫涛 3
2024-06-13 11:52
已举报不谢
韦荣鹄
韦荣鹄 2
2024-04-02 23:08
主要赚回的银两被朝庭大臣贪污了,才说没赚[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又影响大臣走私业务[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㢲戥
㢲戥 2
2024-04-12 07:39
郑和下西洋都带回来了什么?稀有金属?拿来土里吃灰?稀有动物?人都吃不饱还得喂动物?海上淡水多珍贵?拿什么换的?瓷器,茶叶,丝绸。到底哪个更珍贵?瓷器这么远运输困不困难?茶叶在海上防潮要不要到位。丝绸可是蚕丝,需要养多少蚕?吃多少桑叶?又浪费多少人力?汉和唐搞西域之路,那至少西瓜葡萄等作物拿来培养,明下西洋到底对民生有什么作用?

逍遥子 回复 04-25 07:32
最大作用是成了600年后的自媒体明粉吹牛逼素材[笑着哭],反正相关实际资料已经销毁,自媒体无脑历史发明家可以随意胡编乱造吹牛逼!反正自媒体文章,不需要证据、更不需要去查历史资料,只需要开脑洞意淫迎合自嗨粉,一切为了流量!

付彪 回复 02-11 20:29
促进了贸易,赚了钱

龍曦う羽
龍曦う羽 2
2024-05-03 22:28
头回听说香料不值钱的[笑着哭]
熙熙攘攘
熙熙攘攘 2
2024-05-04 00:50
赚你个牛牛钱。后面连造船的钱都没有。后面规模越来越小
冰圣幽紫竹
冰圣幽紫竹 2
2024-05-14 13:35
挣钱的项目肯定不愿意太多人参与啊!
KG
KG 1
2024-05-11 22:03
你是真能胡诌

民间传奇人物 回复 05-12 00:05
我再怎么说,也是有理有据,不像你是张口就否定别人的观点,然后无依无据信口开河,再回去多读点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