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河南安阳:国际友人相聚中华字都 校园体验甲骨文雅韵

2025年4月21日,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紫薇小学,来自印度东部西孟加拉邦的国际留学生杜欣雅(中文名)正在用心书写中国的甲

2025年4月21日,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紫薇小学,来自印度东部西孟加拉邦的国际留学生杜欣雅(中文名)正在用心书写中国的甲骨文,并与这里的老师就汉字毛笔的写法、运笔等手法等进行了饶有兴趣的交流、沟通和互动。(毕兴世 摄)

当天,作为2025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外嘉宾进校园”活动在该校举行。

活动现场,师生们工整俊秀的毛笔字体、惟妙惟肖的甲骨文让两位挚爱中国文化的国际留学生流连忘返、跃跃欲试、爱不释手,不难看出:她们的血脉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与文明。

据了解,为期3天的2025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开幕式在殷墟博物馆开幕,来自法国、德国、土耳其、日本、韩国、越南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字文化专家学者、知名汉学家、国内知名高校外国专家和留学生、国外华文教育机构代表300余人,齐聚“中国文字之都”——河南安阳,共同参与中华汉字文化盛宴。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在这里却是人类文明历史的“活化石”。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可以一路辨读中国文字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的演变脉络,柔美的柳体,不羁的狂草,端正的楷书……汉字是笔尖下流淌的乡土,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即血脉。

人们通过一个个静态的汉字不断破译着千年的历史密码,步入动态的历史文化圈。人们能从数千年前造字者的逻辑里发现当下生活的相似面貌,并就此形成中华文明的自我延续。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出现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华文明这四大伟大的文明;然而其他三大文明相继泯灭,唯有中华文明传承至今、生生不息,吸引着全世界人的目光。(图为来自印度东部西孟加拉邦的两个姑娘在河南安阳探寻神奇的甲骨文)

这个手握毛笔、工工整整、认真书写的国际留学生中文名杜欣雅,英文名字 Arja Dutta;她的闺蜜中文名字高冰颖,英文名字 Darshana Dewashi。她们都来自印度国际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目前都在北京语言大学攻读汉语学。向往中国文化、热爱甲骨文是她俩此次来古都安阳的重要元素。杜欣雅同学终于完成了这幅甲骨文的“创作”,让学校的老师无比钦佩,以鼓掌点赞。

这位来自非洲的国际留学生提笔写起甲骨文来毫不费劲,看来也并非“一日之功”。

在紫薇小学老师的引领下,参加2025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的国际留学生前去观看紫薇小学文化社团孩子们的皮影戏表演。

在该校文化社团的皮影表演室,国际留学生正在饶有兴致地观看孩子们表演的皮影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哇塞!好神奇的皮影戏。为一探究竟,这两位洋妞就跑到“后台”,看看孩子们是如何操控表演皮影戏的。

(十分感谢您的浏览阅读,敬请点击“关注”二字!新华社首批签约摄影师毕兴世将给您带来有温度的社会新闻和人文纪实图片。欢迎转发、收藏、评论,发表您的观点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