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不住了!打算卖出了!

成长的价值 2025-02-28 19:08:48

这段时间中概也好恒生科技也罢,实在太火了。

阿里巴巴年初至今涨了64%,小米涨了53%,腾讯涨了18%......

这才开年两个月的时间就收复了过去几年砸下的大坑。

就我了解的情况来看。

只要中途没下车,目前为止大多数朋友已经开始赚钱了。

不过,但凡在A股投资超过3年以上,我们总会养成一个“回本就卖”或者“赚点就卖”的毛病。

这也不能怪大家,谁让咱们这边,希望从来没断过,失望从来没停过。

最近我听到不止一位朋友留言说:拿不住了!打算卖出了!

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这个问题,希望可以对大家有帮助。

*****

1,截至今天收盘,恒生互联估值22pe,过去10年估值分位点13%,中概互联估值21pe,过去10年估值分位点为12%。

抛开别的不说,大家觉得贵吗?

这个估值就算放在消费里也是不高的。

所以,我不觉得这个板块到顶了。

有点震荡很正常,短期涨的越多,回调的概率也就越大。但估值永远是股价的锚,只要不是估值高位的震荡,我们都应该保持一定的耐心。

2,涨的过快大家内心难免会有波动,稍微减一点,卖一点我觉得符合人性,毕竟我们在底部待得时间太长了。

但我个人觉得,不管怎么卖,至少要留有一半以上的底仓不要动。

估值是一方面,现在好不容易凭借DeepSeek让国内外的资本开始重新认识国内互联网科技板块,风刚起来,散去没那么快。

之前互联网板块只能当消费股来估值,但AI的赋能未来可能会重新回到科技股估值,估值中枢的上升对投资者不是坏事。

3,投资的过程中不知道该不该买卖,可以加入动态平衡的思考。

之前和大家说过,我们要对每一个标的设置仓位上限,这个仓位上限就是我们对每家公司承受的最大持仓。

一个标的如果涨幅过快超过之前设定的仓位上限,那么我们可以主动减仓降低最初的预设仓位,加仓到仓位没配够的标的。

举个例子。

比如我给小米的仓位上限设置20%,给伊利的仓位上限也设置20%。这个设置是根据我个人风格和对公司的了解程度来确定的。

一开始我可能只买了10%的小米,但是这几天的涨幅却让小米的仓位比例达到了30%。

那么理论上来说,这30%-20%=10%的仓位是超过我认知的。

这时候我可以逐步把这部分仓位配置到还没配够的伊利。

这就是动态平衡。

对于大多数朋友来说,这个方法特别好用。

4,买卖的节奏要对称。如果买的时候是分批买的,那么卖的时候也应该分批卖。如果买的时候是一步到位,那么卖的时候也应该一步到位,一定要对称。

5,对于互联网类ETF来说,估值整体都不算高,继续持有或者部分兑现都可以。但对于部分个股来说确实超过认知了,我们可以通过价高折扣法卖出。

也就是说,在估值超过自己的预期之后,盯着最新的最高价去看,从高点回撤10%~20%左右的时候,开始减仓1/3或者1/4,直到估值处于自己的接受范围内,或者减到自己接受的仓位上限为止。

当然,这个方法只适合估值涨幅超过自己认知的标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赚取认知以外的钱,对于估值不高基本面还可以的的公司不建议这样做。

就拿现在的小米来说,它就已经超过我的认知了,现在赚的钱都是我认知以外的,所以如果接下来它从高点回撤到50元附近的时候,我打算减仓一部分,跌不到就继续赚梦想窒息的钱。

*****

总的来说,买卖是一个很个性化的东西,只要赚钱了怎么卖都行,最中规中矩的做法是“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但个性化的技巧可以参考我上面说的。

还有一个消息。

3月7日,恒生指数等一系列指数将要进行成分股调整,由于最近互联网板块实在太疯狂了,不少公司已经超过权重上限了,所以在这个过程里,一些跟踪此类指数的被动基金肯定会不得不减仓互联网,那时候可能会面临大资金减持的压力。

这一点大家心里要有个底。

全文完。

肯定会有战胜它的一天

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依据,仅供参考,如果对您有点滴帮助,欢迎转发或点击右下角的“在看”。

0 阅读:2

成长的价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