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中医研究所:一个小妙招,或是养肺最好的方法!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为便于理解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每天早上出门,街头巷尾的咳嗽声此起彼伏,有人说是天气干燥,有人怪空气污染,更有人拍着胸口苦笑:“唉,这肺啊,怕是熬不过这个春天了。”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近年来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数量已超过一亿,特别是慢阻肺,已经跃升为我国第三大致死疾病,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癌症。最让人警醒的是,其中不少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早已“肺气不足”,等到喘不过气才发现问题早就根深蒂固了。

“人活一口气”,这句老话不是空穴来风。肺,是我们身体最勤劳的器官之一,几乎一刻不停地呼吸着、代谢着,像一台永动机一样维持着生命的节奏。可偏偏,这台生命的发动机,却是出了名的“娇气”。

许多中老年人,总觉得咳嗽是小事,咳几声没啥大不了,甚至有人咳了三四个月还不当回事,等到实在喘不上气,才慌慌张张跑去医院,一查才发现肺部已经布满阴影。医生最怕的不是病情重,而是病人迟钝。肺病最大的危险,不是它来得快,而是它太安静。

看似不起眼的咳嗽、胸闷、气短,其实都是这座“呼吸中枢”在悄悄发出的求救信号。中医讲“肺主气、司呼吸”,是人体与外界沟通的第一道防线。一旦这道防线破了,病毒、细菌、雾霾通通趁虚而入,身体的免疫系统就像被撕开了一道口子,防也防不住。

有些人觉得自己年轻,身体好,无所谓。可肺的问题,不分年纪。近些年,青少年哮喘、肺功能下降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北京儿童医院一项研究显示,10岁以下儿童中,过敏性咳嗽和哮喘的发病率已接近10%。你以为这只是体质问题?不,这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隐患——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缺乏户外活动、空气质量下降,都是在一点点蚕食他们的肺。

最可怕的是,很多人以为肺病来了就靠吃药扛过去,殊不知,真正决定肺部健康的,不是药,而是你每天的生活习惯。中医研究所的一项长期追踪发现,养肺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吃补药,也不是做剧烈运动,而是——每天坚持“吐故纳新”,也就是有意识的深呼吸训练。

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没错,可简单的事,往往最难坚持。深呼吸,是最原始、最天然的养肺方式。它不需要设备,不花一分钱,却能有效清除肺部的“废气”,增强肺泡弹性,改善氧气交换效率。可偏偏,大多数人一整天都像在“憋气”一样,呼吸浅短、急促,久而久之,肺部就像被压缩的海绵,弹性越来越差,功能也在一点点减退。

我曾在门诊接待一位四十多岁的男性,长期办公室工作,抽烟、熬夜、应酬样样不落。他说自己总是觉得“胸闷”、“提不起气”,做个体检才发现肺功能已经下降了三成。可他平时根本没意识到这是一种病,以为只是“年纪上来了”。我问他每天有没有做深呼吸的习惯,他一脸茫然:“深呼吸?谁还专门做这个?”

很多人以为呼吸是身体的本能,不需要额外训练,这正是最大的误区。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呼吸模式普遍偏浅、偏急,肺部长期得不到充分扩张,等于是‘关着门在工作’,久而久之,‘机器’自然受损。

长期不良呼吸习惯,会造成肺泡萎缩、气道狭窄、粘液堆积,容易感染,还容易引发慢性病。中医讲“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现代生活中干燥的空调环境、熬夜、情绪紧张,都是在“烤”我们的肺。

其实,每天只需花五分钟,找一个空气清新的地方,闭上眼睛,缓慢深吸气至胸腹饱满,再缓慢呼出,重复十次,就能有效锻炼肺功能。这不是玄学,是实打实的医学训练。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连续三个月坚持练习“六字诀”呼吸法的中老年人,肺活量平均提高了15%,咳嗽频率下降近40%。

除了呼吸训练,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动作”,也在无形中伤害着我们的肺。比如早上起床就冲冷风、晚上睡觉不关窗、吃太多辛辣刺激的食物,都会让肺“火气上升”,出现咳嗽、咽干、气喘等症状。特别是“口罩摘了,烟又点上”的人群,看似自由了,其实肺部承受了更大的负担。

很多老年人喜欢晨练,尤其是在天刚亮的公园里慢跑,其实这时候空气中污染物最浓,反而对肺最不友好。真正的养肺,不在于你“动了多少”,而在于你“呼吸了什么”。选择上午十点左右,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时段散步,远比清晨在雾霾中慢跑强一百倍。

食疗方面,中医讲“润肺为先”,银耳、百合、梨、川贝、杏仁等,都是养肺的好东西。但别以为吃一口就能补回肺的损伤,关键还是坚持和适度。我见过不少人一听说川贝润肺,就天天炖着吃,结果反而湿气太重,喉咙更痒了。养肺不是猛补,而是像养花一样,细水长流。

有人问我,怎么判断自己肺好不好?其实很简单,看你呼吸是否顺畅、咳不咳、累不累。如果总觉得气短、声音沙哑、咳嗽反复,就要高度警惕。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肺功能检查,别等到“气都提不上来”才后悔。

肺,是沉默的器官,它不会像胃那样疼,也不会像肝那样胀,它只会慢慢变得无力,直到有一天你上个楼都喘得满头大汗。

我们总认为健康是理所当然的,其实它是最需要经营的东西。不是等生病了才开始养生,而是在平平常常的每一天,给肺一点关怀,一点喘息的空间。别再熬夜看剧到凌晨,别再把咳嗽当作普通感冒,别再以为年轻就是本钱。

中医讲“肺开窍于鼻”,鼻子不通、气息不顺,其实都是肺的问题。每天花点时间,关掉手机,静静地坐着,深深地吸一口气,再慢慢吐出来。你会发现,养肺,其实没有那么难。

我们这一生,走得再远,也离不开一口气。不妨从今天开始,试着对自己的肺好一点。哪怕只是静静地站在窗前,闭上眼,深吸一口清晨的空气,让每一个肺泡都感受到“被照顾”的温柔,那也是在为未来的健康,埋下一颗种子。

说到底养肺不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事,而是一种“懂得珍惜”的生活态度。

就像老一辈常说的那句老话:“人活不过一口气,气顺了,病就少了。”

参考文献:

1.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2年)》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 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3.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呼吸养生研究成果汇编》

4. 北京儿童医院《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流行趋势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