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于 3 月 11 日回国时被捕,随后被送往海牙,这一事件瞬间点燃菲律宾政坛的火药桶,诸多谜团与争议随之而来。
马科斯(资料图)
杜特尔特家族与马科斯家族的恩怨由来已久。在 2022 年选举前,双方曾有过短暂的合作。在伊梅・马科斯的促成下,莎拉・杜特尔特与马科斯达成合作协议,携手参选并成功当选正副总统。彼时,外界认为这是一场 “天作之合”,杜特尔特家族在南部棉兰老岛根基深厚,马科斯家族则在北部北伊罗戈斯省影响力巨大,二者联手看似能整合菲律宾南北政治势力 。
然而,当选后双方矛盾迅速激化。马科斯迅速任命自己的表弟马丁・罗穆亚尔德斯担任关键职位,罢免与莎拉关系密切的阿罗约,这一行为引发莎拉强烈不满,她公开攻击马科斯的盟友,辞去相关政党职务,两大家族矛盾就此公开化。
马科斯(资料图)
在执政理念上,二者分歧明显。杜特尔特在任时推行铁腕禁毒政策,赋予警方特殊执法权,强力打击毒品犯罪;马科斯家族的执政理念则更为温和,侧重维护传统政治秩序,双方在经济发展策略等方面也存在差异,这使得双方在政策推行与权力行使上难以达成一致。权力分配不均更是加剧了矛盾,选举结束后,杜特尔特阵营要求马科斯分配内阁一半席位给盟友,这一要求未得到满足,莎拉被剥夺国防部长职位,改任权力较小的教育部长,后续在众议院议长等关键职位任命上,马科斯家族的决策也引发杜特尔特家族强烈不满。
此次杜特尔特被捕,围绕国际刑警组织通缉令的争议不断。有消息称所谓的通缉令可能是伪造。国际刑警组织的 “扩散通报” 与 “红色通缉令” 有明显区别,前者只是信息共享,并非具有强制执行力的逮捕令。菲律宾警方依据的这份通缉令是否合规存疑。若通缉令真为伪造,那么马科斯政府推动此次逮捕行动的合法性将受到严重质疑,这背后的政治操作痕迹不言而喻。
马科斯政府内部也出现了分裂迹象,伊梅・马科斯的态度转变尤为引人注目。伊梅曾积极促成莎拉与马科斯的合作,堪称二者合作的关键人物。但如今,伊梅对杜特尔特被捕事件表达了质疑,她的立场转变或许源于对马科斯政府一系列行动的不满,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马科斯政府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伊梅作为马科斯最亲近的人之一,她的背叛对马科斯政府权威无疑是一次沉重打击,也让菲律宾政坛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马科斯(资料图)
菲律宾民众的态度也值得关注。杜特尔特在任期间推行禁毒运动,深受民众爱戴,其卸任前支持率极高。此次他被捕,引发众多民众抗议。在杜特尔特被带走时,不少军人和警察为其 “送行”,甚至出现莎拉带头在机场冲击和解救父亲的混乱局面。杜特尔特被捕后,许多菲律宾军人和警察部队还出现退役辞职潮。此外,社交媒体上发起了为杜特尔特庆祝生日的活动,大量民众参与,表达对他的支持,这都表明民众对马科斯政府此次行动并不认可。
杜特尔特也并非毫无还手之力。他的律师团正在积极为其辩护,首席辩护律师考夫曼表示有信心进行有力辩护,相信杜特尔特可被判无罪。莎拉目前留在海牙,全力为父亲组建辩护团队。杜特尔特家族在菲律宾政坛经营多年,根基深厚,他们在政治上仍有布局,不会轻易认输。
菲律宾政治局势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即将到来的国会中期选举将是两大政治家族博弈的重要战场。马科斯政府需要应对内部的分裂与民众的不满,稳固自身执政地位;杜特尔特家族则希望借此次事件,在中期选举中争取更多支持,为杜特尔特重获自由创造条件。若杜特尔特最终重获自由,菲律宾政坛必将迎来新一轮的权力洗牌 。这场围绕通缉令与政治人物命运的纷争,远未到落幕之时,其走向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