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喜欢看《黄雀》这部剧的人来说,很多人都特别讨厌那个扒手,都盼着郭京飞演的郭鹏飞能把这家伙彻底抓住。
没有小偷的世界野火再猛也烧不尽,春风一吹又会生长,少了广叔、佛爷这样的人物,总会有其他人顶上他们的位置。小偷嘛,是永远抓不光的。那要怎么才能让世界上没有小偷呢?
科技改变生活其实答案特别简单,就两个字——科技。你们有没有想过,《黄雀》为啥把故事放在2004年或者更早的时候呢?因为那时候摄像头还不多,最重要的是还没出现手机支付。移动支付让社会更安全移动支付一出来,大家就不用带现金了,扒手都没得偷,这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所有的交易都有记录,警察顺着转账记录就能找到以前很难发现的一些犯罪。所以如果《黄雀》的故事发生在2024年,那剧情就说不通了,它更像是个年代剧。现在虽然还有小偷小摸,但数量少多了,基本上可以算是“天下无贼”了。
佛爷他们除了偷还干这些缺德事这部剧里,佛爷他们做的不光是偷,还掺和着骗。比如眼科医生姜吉峰、谷乡长这些人都被阿兰给迷住了。另外,还有传销、拐卖妇女之类的坏事儿,但他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赚钱。这就让人想问了,除了偷之外的那些赚钱的歪门邪道,能不能狠狠收拾他们一下?
大数据让坏人不敢乱来现在有这么个东西叫大数据,它就像一个超级大的记录本,能把人们的钱存哪儿、怎么花都记下来。比如有些人用偷、抢、骗或者贪来的钱,一般都会去存银行、买股票或者买房啥的。这些动作一做,就在大数据里留下了痕迹。要是发现某个人的财产突然多了很多,跟他的正常收入完全对不上,那肯定有问题。只要有违法的事儿,就躲不过仔细查。所以那些想干坏事的人,就不敢把不干净的钱变成存款或者房子这些东西了,只能拿现金花掉。这样一来,他们犯罪的念头可能就会少很多,毕竟担这么大风险,却赚不了多少好处,不划算啊。
仔细想想《黄雀》的背景故事,会发现里面还有很多值得琢磨的地方。为啥大家看起来都像是坏人似的?罪案片扎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原因小竹、大春和小春是“忠兴三人帮”的成员,他们虽然干些偷摸的小事,但其实心地不坏。这就要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大下岗潮了,那时候很多人因为没了工作,不知不觉走上了歪路。所以很多国产罪案片都喜欢把故事放在那个年代,是有原因的。到了2004年,虽然离下岗潮过去了几年,但社会变化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那些已经误入歧途的人,比如广叔、佛爷、黎小莲、财神和阿兰,仍然深陷其中,而像四眼这样新加入的人也不少。
底层穷与富人虚胖的社会困局黎小莲的故事里,要是没有弟弟瘫痪这件事,她可能根本不会和佛爷扯上关系。换个角度想,这就像是一场财富分配的游戏。如果把公司比作社会,经理为了自己多拿钱,只用90万去经营,却把大部分利润揣进自己兜里,剩下的才分给员工。结果呢?底层员工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为继,而那些“中产”们看似风光,其实经不起仔细推敲。在现实里,这种现象就体现在很多人不敢买房、买车,甚至不想结婚生孩子。大家手头紧巴巴的,可有些人却开着豪车住着别墅。但问题是,这些所谓的“成功人士”,真的能经得起大数据的审查吗?他们的财富来源是否合法?是不是靠压榨更多的人才堆砌起来的?如果人人都只想着自己多捞一点,最后整个社会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底层越来越穷,富人看似光鲜亮丽,实际上根基并不稳固。所以,真正的公平和正义,不是让少数人暴富,而是让更多人有尊严地生活。
《黄雀》里,高科技能让扒手无处遁形,现实中,还得靠硬手段对付这些窃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