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去了五台山。
一是想要爬爬山,放松一下。二是拜拜佛,为近年来很多命运起伏,遇到各种人生挑战的客户、朋友,当然还有今年刚许下大愿的自己,祈福。
中午一点多从正定机场出发,不久高速上就开始下雨。六点多才到我们预定的民宿。
负责筹备的伙伴早已守候多时,而且很细心也很贴心,已经提前帮我办好了入住,还把行李帮我们拿到房间。让我们可以直接去吃晚餐。
这种比回家还温暖的感觉,来自于有大爱的利他心。这在我们在做事业、做企业中,也是非常值得修炼自己的一个方面。
虽然伙伴们让我感到宾至如归,但第一个晚上,我还是失眠了。可能跟换了一个陌生地方有关,也可能是连续很多天用脑过度太过兴奋有关。我怎么也睡不着。
早晨,我又很早就醒了,勉强也就睡了二三个小时。
这让我有点对今天上午要进行的登黛螺顶活动,有点发怵。
作为一个运动不足的中年人,又几乎一晚上失眠,然后却要按照众所周知的大礼拜方式爬上黛螺顶。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这几年,我连普通的爬山都爬过,更别说第一次用跪拜的方式来爬。
吃过早饭,我开始盘算穿什么衣服完成今天的任务。
虽然已经四月,五台山的早晨还是有些寒意的,更何况我们来的前一天,山上竟然还下了大雪。周围的群峰都是白皑皑的。
出发前我先出走到户外,试了试温度,单衣肯定不行。于是我又加上了一层厚外套。
很快,我们一行人来到黛螺顶山脚下。惯例大家一起合影,也互相加油打气了一番。
透过薄雾,我看到山门里面远远的青石板台阶上,还有未化完的雪水。
当开始一级一级按照既定的方式跪拜和攀爬,果然很快,我就感觉到身体的极限。
当第32次俯身叩拜时,我的额头触碰到的不仅是冰凉的石阶,还有一种身负千斤重担的胸闷、沉重和无力感。
我停下来,感觉为自己的身体状况担心,也感觉跟不上同行的伙伴,想要放弃。
这时我看到前方三步之遥,有位磕长头的附近村里的老奶奶。她的动作特别慢,但是又特别专注,仿佛每个从身边越过她的人,都完全和她无关。除了必要的看路,大多时候她闭着双眼,完全沉浸在自己礼拜的世界里。
她身后三步,是刚认识的一位00后创业者,他的运动手环和佛珠在手腕上碰撞作响。但这个年轻人却一点也没有不耐烦的,想要去超过这个慢腾腾的老奶奶。
就在我发现这组临时组成的奇异的朝圣组合的时候,我的黑色卫衣已被汗水晕染出深浅不一的云纹。
等静下心来,我似乎从这一老一少身上得到某种启示。我突然感觉释然了。
我想起稻盛和夫在圆福寺托钵修行的经历。他在《活法》中写道:"额头触地时突然懂得,经营的要义不在数字游戏,而在回答'作为人何为正确'"
于是,之前那种千斤重担式的任务感,从我身上消失了。
我想要完全顺其自然,只是去做好我的动作就好了。而再不关心,爬了多远,爬得快慢,别人是否超过我,前边的同伴领先我多久。
然后我继续爬了一会儿,突然感觉到有种力量好像从身体的哪里开始萌芽。我的呼吸不闷了,头也不疼了,身体也越来也有劲,还有一种很久没有体会到的安心感和踏实感。
此刻我就像是用最原始的方式,在丈量脚下这座山:起身,合掌,跪下,伏地。最后与它融合为一体。
很多人说用跪拜的方式登黛螺顶,会收到很多启示,很多画面。
我忽然想起春节前。我在一位并肩同行多年的老客户的公司,看着他账上只有35.6万元,却要支付800多万元的工资和年终奖的绝望表情。
过去一年,他没有听我的劝告,稳扎在自己主业上,而是稀里糊涂地投资了一堆据说是风口地项目,把过去十多年的辛苦积累亏得一干二净。
深夜两点,我端着2罐啤酒,在空荡荡的办公楼里陪着他,他大哭了一场,对着财务报表叩首——不是朝拜神明,而是向现实认输。
此刻额头碰触地面的我,忽然发现:商业世界的苦,其实不在报表上的赤字,而在丢失了俯身触地的谦卑。
登顶刹那,大雄宝殿的飞檐刺破云层,五方文殊的金顶在阳光下流转着五种智慧之光。
一位导游说,这正是"小朝台"的精髓——将五座台顶的文殊法相汇聚于此。
我想,这就如同将碎片化的商业智慧,熔铸成每个人对世界的完整认知。
早在2011年,我就读到被曝光的乔布斯禅修笔记。
在1974年的印度之旅中,22岁的乔布斯在帕坦伽利瑜伽经旁写下:"直觉需要经过108遍淬炼"。
四十年后,哈佛商学院的研究印证了这个判断:63%的卓越企业家依赖直觉决策,且这种能力可通过特定训练提升。
站在挂满百年愿铃的檐廊下,我感觉自己开始能读懂黛螺顶1080级台阶背后的隐喻。
这恰好是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的180倍践行,也是乔布斯"直觉淬炼"的具象化的道场。
当商业思维遇上佛学智慧,那些困扰我们多年的竞争策略、组织管理难题,突然在香火缭绕间显露出一种特别本真的解法。
之前有一次,我在央视《面对面》节目,看到曹德旺在专访中谈起在方丈室饮茶时抽到一张签,大意是提醒他人再有能力也需要环境的支持。于是曹德旺曹当即决定放弃移民,继续作为中国公民经营事业,才有了今天的福耀。
这次来五台山,我也在罗老师的抽签活动上抽到一张签,告诉我要有更多感恩之心,人生修为和事业才能大有进境。
我想,这场黛螺顶的1080阶跪拜,和这个签对我的提醒,有可能就是这次我来五台山,对我整个人生最大的收获。
在山下行至山腰回望,黛螺顶如仙境般恍如隔世。我竟然没有认出,甚至没有意识到这是我刚才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跪拜的地方。我竟然还指着它问别人这是什么地方。
这真的让我很诧异。
这时手机震动,收到一个一直以来因为行动力太差而让我非常担心的客户的信息:"天真一笑老师,新方案已按您建议调整,合作方已经确认明天签约。"
我忽然觉得眼睛有点湿润。
原来真正的修行,不在是否远离红尘,而在把每一次建议都当作渡人的舟楫。
那位新认识的00后创业者也给我发来照片,他正在民宿修改新的BP。
"我删掉了所有对赌协议",他说,"您说得对,商业计划书该是份普度众生的发愿文,回归对用户的价值,而不是讨好投资人的保证书。"
五台山的山风拂过掌心刚磨出来的硬皮,那上面似乎还残留着青石台阶的凉意,但我心底已升起文殊智慧的温暖火光。
第二个晚上,在五台山皎洁的月光下,我又失眠了。
不过这次已经不是因为任何紧张和焦虑,而是一种急切想要分享的喜悦。
所以我连夜写下这篇分享,愿所有在商海沉浮的修行者记得:
当我们俯身触地时,不是为了屈服现实,而是为了积蓄托起众生的力量;当我们在报表和ppt中间跋涉时,每一步都是1080级台阶的浓缩修行;而那些让灵魂颤栗的至暗时刻,终将在某级青石台阶上,绽放成照亮自己和众生的莲灯。
谨以此文,致敬所有在商业与修行间寻找真谛的同行者。
关注我,更多改变你命运的见识,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