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张永红:身高70厘米,娶了个老婆跟人跑了,如今靠剪纸养活女儿

拥挤的人群里,有个特别单薄的身影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他坐在一个改装过的电动轮椅上,盖着厚厚的棉被,面前放着一些颜色鲜艳的剪

拥挤的人群里,有个特别单薄的身影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他坐在一个改装过的电动轮椅上,盖着厚厚的棉被,面前放着一些颜色鲜艳的剪纸,在风里轻轻摇晃着。

张永红,一个身高只有70厘米的“瓷娃娃”,这个身体有残疾却意志坚强的艺术家,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他能在这么差的环境里坚持创作?

他的人生肯定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折磨,这背后肯定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究竟是什么支撑着他,让他无视外界的嘲讽和打击,全身心投入艺术创作?

1973年那个酷热的夏天,张永红降生了,他出生在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村家庭,家里不富裕,他的爸爸妈妈都是老实的农民,辛勤地在土地上劳作。

张永红的出生,给这个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家庭带来了一点儿高兴的气氛,爸爸妈妈给他起了“永红”这个名字,希望他一辈子都过得幸福,开开心心。

可是,这份喜悦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随着张永红慢慢长大,他的爸爸妈妈渐渐发现,他和其他的小孩子不太一样。

他比其他小朋友矮很多,三岁了还不能自己走路,站都站不稳。

心急的父母带他去了县里的各家医院,最后在延安的医院确诊了一种可怕的病:先天性成骨不全症,大家都叫它“瓷娃娃”。

医生说张永红的身高可能永远停留在70厘米左右,而且他的骨头特别脆弱,轻轻碰一下就可能骨折,像瓷器一样容易碎。

医疗费压得这个穷苦家庭喘不过气,为了给张永红看病,爸妈花光了所有积蓄,连家里能换钱的东西都卖光了,可是张永红的病还是没有好转。

他只能躺在土炕上,看着其他孩子在院子里开心地玩耍,心里特别羡慕,也渴望能像他们一样。

身体上的难受不说,张永红还要承受别人奇怪的眼神,偶尔还会听到一些难听的话,好不容易等到10岁,他终于有机会去村里的小学读书了。

张永红心里特别想学知识,也梦想着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在学校里一块儿读书玩耍。

可是,学校生活一点儿也不开心,反而让他更难受,同学们看他走路不方便,老是笑他是瘸子,有些淘气的孩子还故意欺负他,学他走路的样子。

而张永红年纪小,心里又很敏感,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在学校上了两年,他最后还是决定退学回家了。

回到家后,张永红感觉生活一下子空虚下来,整天没事可做,他觉得自己与社会脱节,仿佛被时代抛弃了一样。

日子一天天过去,有一天,他注意到奶奶在认真地剪纸,奶奶年轻的时候手艺特别好,是远近闻名的巧手,剪出来的花鸟鱼虫活灵活现,生动逼真。

张永红被那些漂亮的剪纸深深吸引,他感觉生活有了新的方向,心里燃起了希望,于是,他开始和奶奶学习剪纸技艺。

在他手中,小剪刀能变出各种各样的图案,这同时也让他发现了新的乐趣,他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学习剪纸对张永红来说,真是一条充满困难的路,因为身体不太方便,他得比别人更努力才行。

他的手指头没那么灵活,经常不小心就剪到自己,血一下子就冒出来了,但他一声不吭,随便用东西把伤口包好,就接着剪。

白天剪,晚上也剪,只要能抽出时间,他就完全投入到剪纸的世界里,连吃饭睡觉都忘了。

张永红从最基础的图形开始学习剪纸,比如十二生肖、花鸟鱼虫等等,他慢慢熟悉并掌握了剪纸的各项技能。

父亲看到他这样专注地学习,虽然表面上没说什么,但内心感到十分高兴和欣慰。

1991年,刚满18岁的张永红听说西安要举办剪纸大赛,立刻决定报名试试,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家乡,独自前往一个完全不熟悉的城市。

他带着自己精心创作的剪纸作品,心里满是对未来的美好期望,登上了前往西安的火车。

比赛中,他的作品因为独具特色的风格和精湛的剪纸技术,赢得了所有评委的高度赞赏,最后竟然拿到了令人羡慕的一等奖。

他决心留在西安,凭手艺养活自己,他收拾好简单的行李,满怀对未来的希望,和父母告别,正式踏上了“闯荡江湖”的道路。

他先后去了太原、上海、杭州、苏州,甚至跑到了深圳,一路摆摊剪纸,风里来雨里去,体验了生活的各种滋味,也看到了人情冷暖、世间百态。

张永红的漂泊岁月充满艰辛,遭遇远超普通人的想象,在太原街头摆摊时,他曾被抢劫,歹徒凶狠地逼迫他交出全部现金。

他不愿屈服,奋力搏斗,幸好得到热心路人的帮助,才摆脱了危险,还有那些寒冷的冬夜,他无处安身,只能露宿街头,饥饿和寒冷交织,身体不停地颤抖。

尽管如此,他对生活的热情从未熄灭,他坚信双手能够改变命运,创造美好的未来。

后来,他回到西安,一位善良的房东伸出援手,帮助他开办了一个剪纸培训班,这个培训班专门招收身有残疾的朋友,教他们学习剪纸技艺。

他白天在街边摆摊,用自己的作品维持生活,下午则回到培训班授课,他想用自己的故事激励那些遭遇困境的人们,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和亮光,同时也希望能将这门古老的剪纸艺术一代代传承下去。

在西安,张永红遇到了一个靠擦皮鞋养活自己的年轻女孩小崔,小崔人长得漂亮,性格也温柔体贴,她很欣赏张永红,甚至有些爱慕。

她总是会去张永红的剪纸摊转转,一来二去,两个人就慢慢熟识了,张永红也被小崔的真诚打动,最终他们决定结婚,在老家简单地办了场婚礼。

结婚后,小崔生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儿,这让张永红感到无比幸福,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他给女儿取名叫张源,希望女儿能成为家庭的力量源泉,也希望女儿的人生充满光明。

然而,命运又一次捉弄了他,给了他沉重的打击。

女儿确诊患有和张永红一样的先天性成骨不全症,这让他非常难过和自责。

张永红为了给女儿治病,把在西安的房子、家具都卖了,带着老婆孩子来到北京,想找厉害的医生。

他在北京一家家医院跑,希望能治好女儿的病,可是医药费太贵了,在北京的生活也很花钱,让他压力很大。老婆因为受不了这种压力,也离开了,只剩下张永红一个人照顾女儿。

妻子离开后,张永红觉得天都塌了,但他没有被悲伤击垮,他明白自己不能倒下,为了女儿,为了他一直以来的理想,他必须振作精神,更加努力地奋斗。

受到好心人的帮助,张永红终于在南锣鼓巷租到一间只有四平方米的小店面,开启了他的剪纸生涯。

他把店铺命名为“剪纸梦”,表达自己对剪纸艺术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为了实现梦想,他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创作,剪出一幅又一幅令人赞叹的剪纸作品。

从广为人知的《清明上河图》到象征好运的十二生肖,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到充满人情味的市井生活,他的剪纸题材丰富多样,技艺也十分出色,吸引了许多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

后来,他的事迹还被媒体报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这位身残志坚的剪纸艺术家,对他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过去他常讲:“最红火的时候,货物根本不够卖。”可是好日子没多久,因为城市规划调整,他的店不得不搬到房山良乡大学城那边。

后来,又碰上了疫情,生意一下子就差了很多,但他一直没有灰心,坚持着心中的想法,用手里的剪刀,一点点地剪出对未来的期待。

他始终记得最初的信念,热心投入到公益活动中,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为了在北京打拼,他选择将女儿送回老家,由父母照顾,自己留在北京努力工作,因为他明白北京有更多的工作机会,能赚到更多的钱给女儿治病。

2020年,上海世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给他提供了20万元的资金支持,这笔钱对他来说如同雪中送炭,他用这笔钱支付房租、维持日常生活开销,并且坚持自己的艺术创作。

为了能继续在街上摆摊,他动手改造了自己的电动轮椅,他在轮椅上加装了一个木质顶棚,这样即使刮风下雨,也能有个遮挡,不影响他出摊做生意。

信源:西铁延安火车站:温情帮扶“70厘米”小爸爸2015-03-03 中国网

现在,张永红的女儿已经上了中学,而且病情也稳定了,通过吃药和补充钙质,骨折的风险已经降低,她现在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地学习和生活。

张永红最大的心愿就是女儿能够健康快乐地长大,同时也能把剪纸这门老手艺传承下去。

为此,他还是坚持在北京街头摆摊卖剪纸,无论刮风下雨都不间断。

他还经常去各个大学,免费教学生们剪纸,希望这门古老的艺术能够有人继承和发扬光大。

笔者认为

他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只要肯付出,就能创造出精彩的人生。

尽管身有残疾,他从未屈服于命运,而是用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生活的挑战。

他的故事也引发人们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当我们遭遇困境时,应该做出怎样的抉择?是轻易放弃,还是选择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