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老人当街敲锣认错引争议:是教育警示还是变相“游街”

“铛——铛——铛——”锣声刺破街道的喧嚣,一名光着上身的老人步履蹒跚,边敲锣边高喊:“大家都莫向我学习!我烧渣子不晓得,

“铛——铛——铛——”锣声刺破街道的喧嚣,一名光着上身的老人步履蹒跚,边敲锣边高喊:“大家都莫向我学习!我烧渣子不晓得,我干错了!”这一幕被拍成视频,瞬间引爆网络。网友愤怒质疑:“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搞游街示众?”而村委会的回应,更将一场关于基层治理、法律边界与人性化执法的争论推向高潮……

4月29日,一段拍摄于湖南张家界永定区教字垭镇的视频在网络疯传。视频中,一名老人赤裸上身,手持铜锣,在两名身穿“义务巡逻”马甲的人员跟随下,沿街敲锣喊话认错。知情者透露,老人因焚烧秸秆险些引发山火,被村委会要求以“公开宣传”的方式接受处罚。

村委会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此事发生于2022年,当时老人焚烧秸秆导致火势蔓延,险些烧毁几十亩山林。因老人自称“没钱交罚款”,自愿选择“敲锣宣传”的方式认错。村委会强调,此举是“正面宣传”,目的是警示村民勿重蹈覆辙。

网友怒斥:变相“游街”侵犯尊严视频一出,评论区炸锅。不少网友联想到古代的“游街示众”,直指此举涉嫌侮辱人格:“哪怕犯错,也不能用这种方式践踏尊严!”“基层执法不能无法无天!”更有法律人士指出,若强制要求老人公开认错,可能触犯《刑法》中的“侮辱罪”。

村委会喊冤:初衷是教育,非惩罚面对质疑,村委会辩解称:“既没罚款,也没限制自由,只是让他现身说法。”负责人反复强调,当地森林防火压力巨大,“每天宣传车巡逻,仍有人顶风作案”。言下之意:非常时期,需用非常手段。

土办法”背后的无奈在偏远农村,罚款难执行、法律意识淡薄是普遍问题。村委会选择“敲锣认错”,实则是基层治理资源匮乏下的妥协——既要有威慑力,又要避免激化矛盾。但这种“人治”思维,显然与法治社会背道而驰。

法律与乡情的碰撞《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行政机关不得采取羞辱性方式执法。然而,在“熟人社会”中,道德谴责往往比法律制裁更有效。如何平衡“合法”与“合情”,成为基层治理的难题。

替代性惩戒的缺失若罚款执行难,能否以公益劳动、防火宣传等更人性化的方式替代?部分地区推行的“积分制管理”(如参与巡逻可抵扣处罚)或值得借鉴。

法律学者指出,即便初衷良好,公开羞辱式惩戒也需杜绝:“教育应以尊重为前提。若默许此类行为,将助长‘暴力执法’的恶性循环。”社会学专家则呼吁,基层治理需更多“柔性智慧”,例如通过村民公约、集体评议等方式化解矛盾。

网友热议:一场关于尊严与秩序的辩论

支持者:“烧山就该严惩!不痛不痒的处罚只会纵容更多人。”

反对者:“你可以罚他种树、扫地,但不能侮辱人格!”

中立派:“关键是老人是否自愿?如果被迫,村委会必须道歉!”

教字垭镇政府表示已启动调查,将核查事件程序是否合规。涉事村委会则坚称“问心无愧”,但未回应是否征得老人自愿。

法治社会容不得“法外之地”

一场敲锣认错的闹剧,撕开了基层治理的疮疤——当“效率”凌驾于“权利”,当“传统”挑战“法治”,我们不得不反思:真正的文明执法,不该是让犯错者“社死”,而是让所有人敬畏规则的同时,保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