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亚马逊最怕啥?不是没人看你产品,而是——有人看了,却走了!
很多卖家每天盯着广告数据、订单数据,结果该亏的还亏,该烧的还是烧,一问转化不行,自己也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
现在,亚马逊终于良心了一回!后台上线了一个新功能——买家历程分析(Customer Journey),直接帮你把客户流失点“摊开揉碎给你看”!
目前这个功能已经在美国站上线,建议各位赶紧去后台看看,有没有这个新入口

路径:品牌分析 → 买家历程分析 → 选择时间维度(周/月)
这功能到底有啥用?简单来说,亚马逊把用户的购物过程,分成了四大阶段:
认知 → 考虑 → 意向 → 购买
每一阶段,都会有数据和建议告诉你——客户在哪一步卡住了?又该怎么补救?
是不是很有CRM那味儿了?
对于想做品牌、想搞精细化运营的卖家来说,这绝对是个宝藏工具!下面我们来一个阶段一个阶段讲。
认知阶段:曝光有了,但没人点
这个阶段的用户,看过你,但12个月内一次都没买过你家的东西。
通常是你投广告投出来的、或者关键词搜出来看到你但没点的人。
重点看这些数据:
分类搜索客户量
品牌搜索客户量
认知层级流失量
这反映的是你的“品牌影响力”+“关键词匹配度”。

如果这块数据太惨,建议从这几步优化起:
提升品牌广告出价,争取更好位置
关键词换得更精准一点,别再浪费预算了
产品主图、品牌名要有吸引力,不然别人一眼扫过去就没了
考虑阶段:进来看了,但没下单
这时候用户已经点进你的详情页了,但转了一圈又走了。
很多卖家最大的问题就在这儿!

看这几个维度:
详情页客户浏览数
流失客户数
如果你发现浏览后没购买的用户占比超过95%,那就得重点查:

链接文案是不是讲得不清不楚?
图是不是太土?还是产品卖点展示不明确?
评论太少或者差评太多?
优化建议:
做A/B测试,试试换主图/描述顺序,哪个版本能留住人
精简冗余信息,突出核心卖点
好评引导拉起来,把差评埋下去
意向阶段:加购了,还是没买这群人是最让人心痛的——加购、加心愿单都做了,就是迟迟不下单。
可能是犹豫不决、等折扣,也可能是最后一步被竞品截胡了!

核心数据:
加购客户量
心愿单客户量
弃购流失数

操作建议:
设置限时优惠、购物车提醒、加购弹窗优惠券
精准拉回这批人,比如用DSP广告定向、或做邮件唤醒
检查是不是运费太贵、SKU太多导致选择困难
购买阶段:下单了,但买一次就走了?这时候客户已经付款了,但问题来了——他们还会回来吗?
买家历程也提供了:
品牌新买家数量
复购客户数量
一次性购买客户数量

卖家该怎么做?
拉群建社群、发售后福利,提升复购率
做老客户专属折扣
追踪这些人都买了啥,把高复购产品重点打爆
最牛的是:每个阶段都能给出优化建议!除了展示用户流转数据,亚马逊还会告诉你——在哪一步流失最多、为什么流失、你该怎么改!
比如认知阶段转化率低,就建议提升关键词出价和品牌展示频率;意向阶段流失高,就建议你优化促销和提升加购转化。

而且这些数据还能导出!还能关联【搜索分析】、【买家忠诚度分析】,把你整个品牌的“流量漏斗”给搭起来。

再牛的第三方工具,也没这个官方数据权威+建议精准!
建议使用方法️ 每周监控:认知人群增长率、考虑转化率、复购率
每个阶段设定预警阈值,比如认知到考虑不能低于5%,意向转化不能低于10%

每个月至少跑一次A/B测试,逐步优化广告投放策略、详情页结构、价格设置
特别注意买家流失点关键词,配合广告投放做精准打击!
以前我们是“蒙着眼”做运营,全靠经验和运气。
现在亚马逊把用户心理轨迹都给你画出来了,谁还不去研究一波?
毕竟,真正的高手,不是能把流量买多贵,而是知道“每一笔没成交的背后,问题到底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