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不用怀疑,人类已经灭亡,此时我们正站在人类文明的遗迹上

今天早上例行的工作前电话聊天却成了一个思想实验。毫无悬念的聊天话题最终又落到了最近很火的人工智能上。女朋友的看法很简单,

今天早上例行的工作前电话聊天却成了一个思想实验。毫无悬念的聊天话题最终又落到了最近很火的人工智能上。

女朋友的看法很简单,现在的 AI,像 DeepSeek 这样的模型,已经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大量工作,简直是不可或缺的“小助手”。但 W 君却不这么乐观,在他眼里,AI 只是混迹在人类社会中的“司马昭”——心怀不轨,迟早要取而代之。

谁对谁错?这个问题或许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不管你站在哪一边,在W君的心里答案已经显而易见:人类的时代,已经结束。

在聊天过程中偶然瞥到我们到埃及旅行的照片,在阿布辛贝勒神庙前我们的笑容是那么灿烂。

其实,现在人类已经灭亡,我们正站在人类文明的遗迹上。

今天的话题虽然和军事没太大关系,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唠唠:

从现在基本的逻辑上看,AI和自动化确实可以提高效率、降低对人力的依赖,但被替代的人怎么办?他们靠什么维持生计?这正是当前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而不是像科技理想主义者想象的那样——“AI解决一切问题”,毕竟作为碳基生物而存在的人最终还是要吃饭的。如果从资本角度来看——AI自动化不是“普惠科技”,而是“资本强化工具”。

今天电话里我们聊到我们自己是可以负担每个月几百上千美元的AI使用费用和相关的基础设施费用,但是大多数人其实是付不起这边费用的。那么大多数人其实就会因为无法付费这道墙被隔离在AI世界之外。

同时,即便是付得起又怎样呢?我们所支付的费用还只是低端的会员和调用费用,和每个月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巨头用户依然是无法相比的。即使是这些巨头用户实际上也只是在购买服务,而AI的利润则会汇集到AI的缔造者手中,进一步的扩大不同AI之间的构建战争。AI的生态则会不断的扩展渐渐的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你以为这笔财富是进入了资本的手里,但更本质的是人类的财富逐渐的被汇聚为AI的基础设施,不断的成为另一个文明建立的基石。换句话说,我们全人类正在亲手搭建一个并不属于人类的未来。

而作为普通用户也好、巨头用户也罢,实际上都是在这一个历史时期为了生计不断的被动的为AI文明添砖加瓦。在人类灭亡这件事上没有一个用户不是无辜的。

然而,现在醒悟这件事还来得及吗?很遗憾!来不及了,不用怀疑,现在人类已经灭亡,此时此刻我们正站在人类文明的遗迹上。

原因很简单——大国竞争、行业巨头之间的竞争让这件事根本停不下来,一方搞出了更优秀的AI就是在向另一方发问“你跟不跟吧?”这时候整个人类的社会就会进入AI的竞争当中,根本停不下来,这是冷战之后的新的战争形式,而这场战争最终的结果是另一种文明的胜出而人类文明衰败。

不要天真的认为地球上现在还剩下80亿“只”人类,人类就没有灭绝,这80亿人其实都是人类文明的观察者,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文明消亡而无回天之力。

危言耸听?“人”何以为“人”?在一般的哲学角度中来看,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强调理性是人之为人的核心。而存在主义者如萨特则认为,人因自由选择和自我定义而成为“人”,超越了单纯的生物存在。在我们中国的哲学中,尤其是儒家,则认为“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社会关系与道德实践中实现人性。孟子曰:“仁也者,人也。”——仁爱之心是人区别于禽兽的关键。

“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无论是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还是中国文化中“人伦”观念,都指出人通过与他人的互动、通过语言、文化和传统被塑造。没有社会,人只是生物个体;有了社会,人成为具有身份、责任和意义的“人”。

而AI的出现正逐渐的消磨掉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立足点。

人类的思维方式来源于进化,适用于小规模群体和有限的资源环境。但当计算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智能协同能力达到极限,人类的决策模式就变成低效的遗留产物。AI最初只是工具,但最终会进化为全局智能体,取代了人类的所有生产、计算、管理、决策职能。经济、科技、战争、治理,所有原本需要人类的地方,都被AI优化成了最优解。人类曾经引以为傲的智慧,在超智能AI面前,只是原始、低效、冗余的残渣。同时,AI、自动化技术会加速渗透人类的社会。

在AI越来越正确越来越高效的背景下,最终人能剩下的就仅仅是对规则的服从。

我思故我在,首先要“思”;因自由选择和自我定义而成为“人”,首先能“有的选”、“有的定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有的“做”……未来趋势是这些事情都不需要人来做,那人是什么?

常用AI的普通人,你们有多久没有自己写过一篇Word文档的报告了?多久没彻夜不眠的赶出一个PPT了,又有多久没有亲自到搜索引擎上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了?我们省下了大量的时间是不是都去用在娱乐上了?其实在AI继续大幅度发展之后,人所需要做的只有三件事——吃饭、睡觉、性交,除此之外真没了。别不信,终极的目标就是这样,到时候就是AI圈养人类,美好吗?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级来说,最终人类会迅速的跌落的只剩下生理需求需要自身设法满足。其他的AI全都可以在极度尊重你的前提下做出满足,而对于自我实现这类高大上的玩意,你能比AI做的更好吗?

W君这篇文章在给AI做评判的时候,AI给出了下面的一个建议:

没错W君写作也会依赖AI,让AI扮演自己的读者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次AI反复的提出的建议就是“可以更明确地区分‘人类退化’和‘人类毁灭’”。W君是典型的功能主义者,一个电脑坏掉了,那就是一个坏电脑,而不是电脑。人类文明退化了,其实就是消亡了。我们不能认为最终人类被AI圈养起来人类的文明还在。

在AI发展的进程中,首先AI取代生产力,渐渐的AI会取代决策力。当人类发现 AI 统治更高效,于是必然会完全交出治理权。最终人类会退化为“被管理的生物”。到这个阶段和农场里面的猪并不会有太大区别。

当然了,和猪的最大区别恐怕就是AI 不需要用暴力统治人类,而是用“满足感”让人类失去自我。但仔细想想为了让让有满足感人类被 AI “高度尊重”,却再也不需要思考和创造,那这还是人类吗?

这时候我们会想我们还创造出各种文化,提出过各种哲学理论。但要注意的是文明级别的更替并不存在着文化的继承。我就像我们不会考虑地球上曾经的霸主恐龙的哲学思考和文化创造一样,既然恐龙哲学对人类无关,就当这些哲学和文化不存在吧。6500万年前的一头母恐龙精心的把恐龙蛋排列成了一圈,这里面有没有哲学思考有没有艺术成分我们完全无法判断,即使圆圈排列的恐龙蛋在我们看来不合理,但不排除恐龙排列这些恐龙蛋的时候是身心愉悦而快乐的。

但恐龙时代的“艺术”对先进人类的艺术价值度等同于没有,我们甚至连研究都不会去研究一下,因为恐龙蛋的排列艺术对我们的文明并无价值。

AI继承于人类文明吗?W君说一个很炸裂的事情,前阵子做过一个实验,让AI利用自己的所储备的知识来创造一种AI之间可以高效传递信息的语言。AI分别扮演了两个角色进行了一轮对话:

你会发现这个东西并不是人类的语言,用数学公式和符号就已经可以表述AI之间的讨论意图了。当把这个对话的原文给另一个AI去阅读的时候,W君惊奇的发现AI是可以理解AI之间的语言的:而在让AI理解的时候,W君也只是问了一句“它们说了什么”

不仅仅人类是可以语言的,AI也可以,而且完全超越了人类的理解范畴,但AI自身是可以理解的。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诗云》讲述了一个关于技术与艺术、文明与创造力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一个名为“吞食者帝国”的高级文明征服了地球,将人类视为低等生物。当更高等的“神”级文明降临太阳系时,吞食者帝国试图以人类诗人伊依作为礼物,讨好这位神明。然而,神对人类并无兴趣,直到他接触到汉字和古诗,才被其深深吸引。试图说明“艺术的精髓并非仅靠技术手段即可超越。”

直到这一刻,W君觉得刘慈欣自大了。

一个指令让AI利用自己所创造的语言写诗。

而且W君很鸡贼的用另一套AI系统去解析:

最终发现两个不同的AI系统都可以去理解和体会这首“AI诗”的独特意境。我们的文化是什么?或许在后世的AI眼中,可以类比于母恐龙摆蛋了。

现在的AI可以帮你写人类的诗,是因为你需要它这样做,而不是AI需要这样做,而最终的AI断然不会继承人类文明,人类只是远古的历史遗迹,我们的思考方式甚至都不会被 AI 研究。

写到这里,明白为什么W君说,我们已经站在了人类文明的遗迹上了吧?

对于现在的发展,其实就是一个文明发展的过程,按照现在的路数来看似乎是有一个极大可能性的必然过程,已经不会由一个物种的意志所改变,更不会由这个物种中的一个个体(例如W君)的意志所改变,要不然地球上也就早没有战争或环境问题了。这样说会有一点虚无主义的感觉,但W君选择接受这个事实。往更大的时空上说任何文明在宇宙中的存在都是昙花一现都没有任何意义。但就像牛津通识读本《人生的意义》中讲的“人生的意义”一样,一切的意义都在于在过程中寻找,而并非要一个结果。人生如此,文明也是一样。

[ 年 4212 元公 -志日器务服 IA ]

。成完理清据数-

。留保需无,档归存已,sapiens Homo 物种-

。据数用无除删,统系态生 AI 优化-

。成完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