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2日,格力电器的一纸公告掀起千层浪——71岁的董明珠卸任执掌23年的总裁职务,48岁的副总裁张伟走向台前。这位在格力蛰伏25年的"老将",以正高级经济师和副总裁身份接任格力电器总裁,成为这家市值超2500亿的制造业巨头决策的执行者。



一、张伟其人
当董明珠在股东大会上说出"三年任期不等于铁饭碗"时,深谙格力文化的人已嗅到变革气息。张伟的晋升轨迹暗含深意:从1999年入职时的分厂技术员,到执掌供应链、质量管理等核心部门,再到担任格力集团副总裁,直至如今执掌上市公司经营大权,其职业路径几乎复刻了董明珠早期的成长模板。
张伟履历如下:本科学历,正高级经济师;现任格力电器董事、总裁。
张伟1999年加入格力电器,历任公司管路分厂、物资供应部、外协外购质量管理部、企业管理部负责人,公司总裁助理;
2013年至2020年任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2019年1月至今任公司董事,2020年9月至今任公司党委书记。
截至目前,张伟持有格力电器48.3328万股。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格力历史上首次出现董事长与总裁职务分设。过去23年里,董明珠始终身兼两职,将企业命运与个人意志深度绑定。而如今董明珠选择主动拆分管理权限,我认为与其说是退让,不如视为董明珠精心设计的一场接班人压力测试。测试的是什么呢?从现在开始张总裁需要证明自己既能守住格力空调的万亿市场销售规模,还要能驾驭格力在其它业务如新能源、智能装备等新兴市场的发展与壮大。
其实我觉得,虽然张伟有可能成为公司接班人,但是变数很多。比如之前董明珠就曾提拔总工程师黄辉为执行副总裁,但结果是什么呢?

二、曾经的接班人黄辉
2017年黄辉出任公司执行总裁时,外界曾认定其为"钦定接班人"。但这位技术出身的元老却在2021年突然辞职,辞职也就罢了,却加入了格力竞争对手飞利浦空调。这可以说是深深刺痛了董明珠。也暴露出格力公司在转型时的深层阵痛。

黄辉
而与黄辉的"技术流"背景不同,张伟的履历呈现出鲜明的复合型特征:既深谙生产制造,又精通供应链管理,更在格力集团副总裁任上积累过资本运作经验。

张伟的这种多元能力恰与格力当前的发展需求暗合。面对空调行业增长见顶的压力,格力需要掌舵者既能稳住制造根基,又能撬动多元化布局。张伟主导外协质量管理期间将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98%,执掌供应链时搭建起行业领先的数字化采购体系,这些业绩或许正是董明珠口中"经过实践筛选"的注脚。

董明珠
三、48岁少帅的"格力式"考验
在格力独特的企业文化中,张伟面临的挑战才刚刚开始。现在接任时点正值空调行业变革深水区。
看看现在格力的竞争对手,美的市值持续领跑,海尔智家加速全球化。而格力在渠道改革、新能源转型等方面虽然做了很多努力,比如请王自如担任副总裁,但仍旧没有破局,王自如最后离职走人。

王自如与董明珠
所以说张伟这位新总裁需要证明自己能延续董明珠的"铁腕生产效率",同时避免重蹈"手机、造车"等战略试错的覆辙。

张伟
值得玩味的是,张伟持有的48万格力股份,与董明珠的1亿股形成微妙对照。这既是对其忠诚度的物质绑定,也暗示着接班过程的渐进性——在格力公司"能者上、庸者下"的丛林法则中,张伟需要带领格力在2025年实现2000亿营收目标,方能在三年后才谈到交接班问题。
四、格力董明珠时代的未竟棋局
当董明珠在股东大会上强调"思想年轻化比年龄更重要"时,73岁的美的创始人何享健仍在幕后执掌美的集团的场景或许给了她启发。张伟的崛起,标志着格力开始构建新的管理风格。

董明珠
从格力创始人朱江洪到董明珠,格力始终在强人治理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间寻找平衡。如今张伟站上潮头,既要承接董明珠的产业抱负,又需破解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
格力电器34年的发展史上,每次交接都伴随着惊心动魄的产业变革。当董明珠开始拆解自己打造的管理大厦时,张伟的每一步都将在聚光灯下接受价值重估。
我觉得董明珠选择卸任总裁是好事,这可以算做董明珠交班的前奏,她卸任执掌23年总裁职务由张伟接任的目的是因为公司到了培养新的接班人的时间了,时间不等人。毕竟董明珠年纪不饶人,新人换旧人,这是人生常态。
再有这个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格力没有了董明珠照样还是格力。大家可以看看格力的竞争对手,美的创始人何享健退休了,但美的依然是美的,海尔创始人张瑞敏退休了,海尔依然是海尔。我觉得不应该将个人绑定公司,让公司的流程管理制度发挥作用,才是现代化企业管理方式,也才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