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1973年5月13日,赵元任回国探亲,周总理亲自在人民大会堂隆重接见,并动情地说,当年在南开大学时,他原本打算去清华大学追随赵元任学语言,却正好赶上赵元任去给罗素当翻译了,未能如愿,很是遗憾。赵元任听后摆手道:“幸亏你没来,不然中国可就少了一个好总理!”
在民国时期的中国,赵元任不仅是周恩来的偶像,也是全民偶像。究其原因,主要源于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语言天赋和语言成就。
辜鸿铭精通9种语言,与他的出身和经历有很大关系——辜鸿铭是出生于英属马来西亚的中葡混血,父亲是说闽南语、英语和马来语的中国人,母亲是说英语和葡萄牙语的葡萄牙人,教育他长大的义父则是典型的西方精英,精通英语和德语,另外,他家中还有大量说各种不同东南亚小语种的仆人……
也就是说,辜鸿铭从启蒙时期开始,就有着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这一点,是常人无法比拟的。但是,赵元任则不然,他在语言学上的巨大成就,完全得益于令人叹服的语言天赋——这种天赋的惊人程度,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赵元任的语言天赋到底有多牛?竟然能在人才辈出的民国文化圈一枝独秀,堪称“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美誉?以下,笔者就通过几个有趣故事带大家一探究竟。
不仅是在国内,在全世界很多地方,赵元任也都经常被错认为老乡。一战之后,赵元任曾到欧洲游学。到了法国,他便用巴黎土话与列车员交谈,列车员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感叹道:“你回来了,巴黎可比以前穷多了!”到了德国,赵元任又用柏林口音与当地人交谈,一位老者听到他的土腔祝愿道:“上帝保佑,你平安回来了!”
赵元任还曾做过一次著名的“口技旅行”表演:沿京汉铁路南下,途径河北到山西、陕西,出潼关,由河南入两湖、四川、云贵,再从两广绕江西、福建到江苏、浙江、安徽,由山东过渤海湾入东三省,最后入山海关返京,每经处便使用对应方言介绍当地名胜与特产,一口气说了一个多小时,技惊四座,轰动一时。赵元任博学多才,涉猎极广,既是数学家,又是物理学家,既是中国现代音乐学的先驱,又是“中国科学社”的创始人之一,但他毕生最大的成就仍是在语言学领域,后来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朱德熙、吕叔湘等都是他的学生。赵元任这一生,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了,对中国现代语言学影响极为深远,不负“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盛誉。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