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海归的董明珠,为何要用日本技术?

帅真财经 2025-04-28 23:25:19

上图是2009年,格力电器与日本大金空调签订战略合作时的场景。

格力方面负责签字的是董事长朱江洪,而今日大名鼎鼎的董明珠,当时还是总裁,坐在第二排的边缘位置(图中红框处)。

虽然照片有点模糊,但能看出董大姐笑得很灿烂,显然她非常看好这次合作。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在接受了大金转让的部分核心技术后,格力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迅速成为国内变频空调和中央空调的领军者,市场份额从合作前的4%,蹿升到2012年的14%,不但击败一众国产品牌,还将大金踩在了脚下。

也正是在这一年,“一把手”朱江红宣布退休,格力正式进入“董明珠时代”。

最近,在“一把手”位置上待久了的董明珠似乎忘记了格力吸收大金技术的历史,竟说出“格力绝不会用海归派”“海归都是间谍”这类奇葩言论,请问当年如果没有日本大金的技术转让,格力能发展得这么快吗?董明珠敢说,格力的每一项技术都是100%纯国产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本是大部分国产品牌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必经之路,但董明珠似乎有意忽视技术引进的历程,抹杀海归对技术本土化的贡献,只谈格力创新如何厉害,掌握了多少核心科技,但这些技术创新难道不需要技术积累吗?

如果空调是格力发明的,我们无话可说,但空调是个舶来品,是美国人发明的,没有海归将空调技术带回来,格力这家公司可能都不会存在。格力吃了开放的红利,现在却反过来贬低海归,我们万难接受。

再如,70年前,钱学森不顾美国人的重重阻挠,不远万里,回归祖国,带回了最先进的导弹理论,才有了后来的“两弹一星”,难道钱老也是董明珠口中的“海归间谍”吗?!

何等荒谬!

董明珠之所以能说出这些奇葩言论,个人推测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在格力内部,由于没人敢反对她,久而久之,形成了信息茧房,让董的自我认知出现了偏差,觉得自己说什么都对,导致现在说出的话越来越离谱。

有证据吗?

有。

央视《遇见大咖》采访她时,有个乘坐电梯的场景,员工看到董明珠时的第一反应是害怕,大气不敢出,躲到一边,董明珠则用很严厉的口吻问他:“来四楼干什么?”员工敷衍了一下,见电梯门开了立刻一溜烟地跑了。

格力年会上还出现过员工在表演节目时,唱出“我妈就是董明珠”的雷人歌词。

此外,格力内部多位曾有希望接替董明珠位置的“二把手”,都因种种原因,如辞职、创业、调岗等,失去了继任“一把手”的资格。

从这些细节中,不难看出董明珠在格力基本已处于“独尊”的地位,并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放飞自我,想说什么说什么。

第二种可能是,董明珠故意制造矛盾,吸引媒体关注,用贬低海归的方式,将格力与中国制造深度绑定,巩固“格力掌握核心科技”的品牌心智。

众所周知,从2014年解聘成龙后,格力就一直用董明珠当代言人。问题是董明珠既不是明星又不是网红,凭什么吸引媒体关注呢?

方法无外乎三种:

一是立人设,把自己塑造成心直口快、性格泼辣的女企业家形象,与一般企业家的低调、内敛形成鲜明对比,借此吸引媒体关注。

二是怼名人,看谁流量大就怼谁,比如最近看雷军很火,便拿小米汽车失火说事儿,借其他名人的影响力为自己引流。

三是造话题,尽说一些反常识的言论,传播学中有个经典的笑话,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就是新闻了。所以大可时不时就说两句反常识的话,吸引关注。

比如,格力要卖冰箱,她就说“青菜放在格力冰箱里20天,拿出去比菜市场的还新鲜”。

格力要卖电饭煲,她就说“我们的电饭煲煮出的米饭,糖尿病人都能吃”。

这次同理,格力想树立爱国的品牌形象,就拿海归开刀,骂他们全是“间谍”。

董明珠真不知道自己说的话有问题吗?恐怕未必,否则她不可能在“一把手”的位置上坐这么久。她敢这么说,肯定是在心里仔细衡量过利弊得失,确认收益大于损失后,才敢这么说的。

诚然,这次贬低海归的言论可能会得罪一批“洋务派”,但这些“洋务派”本来就不是格力的潜在用户,他们更喜欢买大金、三菱“洋牌”等,如同买iPhone和华为的人,极少换品牌一样,索性得罪到底,以赢得“本土派”的好感,深度绑定“本土派”,让他们觉得买格力就是爱国,就是支持中国制造。

这一边是不买格力的人,发誓永远不买,一边是买格力的人,怎么换空调都是格力,忠诚度极高。

不过,这次贬低海归派,确实是过了,不但一竿子打翻了一船人,还否定了格力自身的发展史及开放的意义,所以董明珠应当对这些不当言论道歉!否则,请格力再造空调时,不要再用从海外引进的技术!全部自己造嘛!

作者:9527

0 阅读:27
评论列表
  • 2025-04-29 00:13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帅真财经

简介:冷眼看商业,洞见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