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携程发布2025年口碑榜年度榜单,全球291个目的地中,中国城市表现亮眼。
北京、上海、香港等一线及特别行政区稳居前列,成都、西安、杭州等历史文化名城持续领跑。
江苏两大核心城市——苏州(第44名)与南京(第38名)虽未进入前三十,却以独特的文化底色与旅游韧性,在强手如林的榜单中展现了“江苏力量”。

从榜单可见,国内前50名中,历史文化型城市(如北京、西安、南京)与网红经济型城市(如重庆、长沙、三亚)占据主流,而苏州、南京的入选,则体现了“文化深度+体验创新”的双重考量。
苏州以古典园林、水乡古镇和苏式生活闻名,此次排名第44位,较往年稳中有升。
苏州的文旅优势在于:一是世界遗产资源的持续活化,拙政园、虎丘等IP通过沉浸式演艺、非遗手作体验吸引年轻客群;二是“双面绣”文旅融合模式,既保留粉墙黛瓦的江南韵味,又打造了金鸡湖夜经济、阳澄湖房车营地等新场景,兼顾传统与潮流。
南京则凭借“六朝古都”的厚重历史与民国风情突围,排名第38位。
近年来,南京借助“博物馆热”(如南京博物院、大报恩寺遗址)、国家文旅IP(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以及秦淮灯会数字化升级,让历史资源焕发新生。
不过,与同为古都的西安(第25名)相比,南京在文旅营销的“破圈”力度上仍有提升空间。
对比榜单前列的成都(第24名)、西安(第25名)、杭州(第33名),江苏城市在多个维度存在差异化发展空间。
成都凭借大熊猫、火锅与顶流综艺绑定,西安以“不倒翁小姐姐”“长安十二时辰”等现象级IP出圈,而江苏文旅的传播仍偏重传统渠道,在短视频、元宇宙等新媒体场景中声量较弱。
苏州评弹、南京白局等非遗文化若能结合国潮IP孵化,或可打开年轻市场。在这方面,苏州评弹因为抖音的内容触达,已经逐渐吸引了一批年轻粉丝。
重庆(第34名)、三亚(第36名)等城市的“夜景观光+在地消费”模式已形成闭环,而江苏夜游产品多集中于秦淮河画舫、金鸡湖灯光秀等传统项目,缺乏像长沙超级文和友、成都麓湖·A4美术馆这样的“场景革命”。
如何将江南水乡的“静谧美学”转化为可互动、可社交的夜间消费场景,是破局关键。在这方面,江苏另一文旅名城扬州正在尝试,值得关注。
江苏拥有苏州古典园林、南京明孝陵、扬州瘦西湖等分散的世界遗产,但城市间文旅协同不足,“单兵作战”导致IP势能分散。
反观浙江“诗路文化带”、川渝“巴蜀文旅走廊”,江苏亟需以“水韵江苏”等线性纽带为牵引,串联起沿江、沿海、大运河文化带,形成“1小时文旅圈”。
江苏文旅的潜力,藏在“水韵”与“烟火”的交响中。
未来,江苏城市若想更多崭露头角,需从多方面发力。
一是讲好“新江南故事”。
跳出“小桥流水”的固化印象,挖掘工业遗产、乡村美学、科幻未来等多元叙事,构建“传统与现代共生”的文旅话语体系。
二是激活“Z世代”市场。
与B站、小红书等平台合作,推出“江南十二时辰”主题慢直播、“跟着诗词游江苏”AR打卡等互动项目,用“网感”语言重构文化表达。
三是强化“省域共融”机制。
借助“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全域旅游品牌,打通苏锡常都市圈、宁镇扬一体化区域资源,推出联票、通票及跨市域主题线路,让“江苏全域”成为超级IP。
一个榜单的入围,印证了江苏“文化+旅游”的底盘实力,但跻身“顶流”仍需突破同质化竞争与传播乏力。作为文旅大省,江苏的下一步,或许在于将“水韵”转化为“声量”,让千年文脉在数字时代流淌出新的生命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