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中美关税战升级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4月下旬多次打电话向中方要求“缓和局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美国人的担忧。报道称美国一部分企业转移供应链向东南亚国家进口,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厂家找不到替代品,只能顶着关税向中国企业进口,然后将关税分摊到消费者的头上。美国媒体提及,现在还是关税战“初级阶段,很多商家还有库存”;但中部城市包括纽约等地已经出现了物价上涨、缺货的乱象,美国GDP第一季度可能出现疫情后首次衰退。

消费者协会的消息人士称,现在“断货”已经逐渐出现,主要是在中国之外找不到市场、承担关税又会亏损的企业决定停止对华进口,同时催促美国政府赶快和中国“谈”。这种情况下,美国有部分地区出现恐慌,开始囤积一些从中国进口的产品。最新报道还提及,美国的“缺货潮”有扩大的迹象,找到“中国制造”替代品的企业并不多,现在很多都是用之前的仓储在顶;也就是说他们再拿不到货源,下一步也就无计可施了。

本周一,美国财长贝森特出面解释现在蔓延美国的“断货恐慌”,他很自信地称贸易战“现在还不会导致美国出现严重的物资短缺、超市货架空荡”,原因是美国商人的库存还很充足,而且更多的替代产品也在涌入美国。被问到贸易战长期打下去怎么办的时候,贝森特则表示,未来局势将取决于中方是否会迅速采取措施缓和紧张关系,美国已经占据了上风,中美虽然现在是“双向封锁”的状态,但这对于中国来说更加不利。

分析人士表示,面对美国消费者现在的信心不足和质疑,显然贝森特也没有把握能长期坚持下去。他对长期能撑住的两个原因,其一是寄希望于美国供应商能找到“替代品”,但最近美国媒体的报道显示,建立一条稳定的供应链至少需要一年到两年的时间,短期内根本找不到卖家;其二是他寄希望于中国“先顶不住”,因为贝森特自信局势对华更加不利。同样中国这边已经对美国供应链做好了脱钩准备,中国当前失去的只有美国的一部分市场,由于我方已经多年准备和美国“经济摆脱依赖”,所以这次没有出现第一次关税战时期的市场动荡,如果僵持下去中国必然比美国更有持久力。

值得注意的还有,贝森特在讲话时也承认,中国和美国保持目前这种局面是“不可持续”的,他之前要求谈判,不过中方必须要先迈出第一步。对此也有评论称:“贝森特给美国人加油打气也只会喊口号,现在特朗普最紧迫的肯定不是解决这些生活需求物资,而是要想办法填补稀土这个大窟窿。连马斯克都表示稀土产业告急影响到了他们的公司,其他的企业更是越来越有危机;恐怕这才是美国想找中国快速缓解局势的原因,那么凭什么要求中国先做出让步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