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从独一份的“双终身”质保承诺,看一汽-大众的造车初心

“技术革新了,安全性会不会只是嘴上说说?”最近汽车圈的一系列事故让人心里直打鼓。业内都认可,汽车百年大变局上半场是电动化

“技术革新了,安全性会不会只是嘴上说说?”最近汽车圈的一系列事故让人心里直打鼓。业内都认可,汽车百年大变局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可眼下的教训却在戳破一个真相——再炫的技术,也抵不过“安全可靠”四个字的分量。就在大家为内卷的价格战焦头烂额时,一汽-大众甩出一记“王炸”:全系燃油SUV推出“双终身”质保政策(整车+原装备件终身质保)。这招儿,是真刀真枪为用户兜底,还是又一场营销秀?

一、“双终身”质保:真福利还是套路?

汽车圈的“终身质保”听着诱人,实际里里外外藏着不少坑。有的品牌只保核心零件,有的限定行驶里程,更有甚者要求每年回厂保养才能生效——说白了,这些“终身”像个精致的气球,一戳就破。但一汽-大众这次直接把“终身”的底牌摊开:从发动机、变速箱到底盘,覆盖十大核心系统;不限年限、里程,全国联保;甚至连事故更换的备件都能纳入质保范围。更狠的是,它覆盖了探岳家族、探歌等热销车型,连三年以上的老车主持续回厂保养,置换新车时旧车还能折价更多。

这笔账算下来,省下的何止是钱?举个例子,15年用车周期省下1-5万维修费只是明面账,更大的好处是心里踏实。谁开车没点小剐小蹭?万一爆缸漏油这种糟心事砸手里,有了终身质保,修车就像去食堂打饭——刷卡就行,不用纠结找谁兜底。

不过有人会问:车企图啥?真金白银贴钱搞质保,不怕赔穿底裤吗?这就得看看一汽-大众的底气有多硬了。

二、三十四年磨一剑:细节里的“变态级”较真

说白了,一汽-大众敢拍胸脯兜底,是因为它攒了34年的手艺活儿。在长春和成都的生产线上,冲压机用8100吨的蛮力压出精度达微米级的车身部件;德国进口的自动化焊接机器人,把车身强度焊得比坦克还硬;涂装车间里,104台机器人给每辆车刷上130%行业标准厚度的防锈漆——这些听着像车间主任的吹牛手册,可背后是实实在在的硬数据。

最疯狂的是他们的测试流程。车门要开关10万次不罢工,底盘经历15年30万公里的暴力摧残;整车跑完193万公里路试,相当于绕地球48圈。更有漠河极寒、吐鲁番高温、格尔木高原的“三高一多”套餐,零下40度冻成冰棍,60度高温晒成咸鱼,全给整得服服帖帖。有人调侃:“这车不是造出来卖的,是给阎王爷送‘通关文牒’的。”

这些狠活儿,让一汽-大众连续18年攥着“金扳手奖”,用户也用脚投票——超2000万保有量摆在那儿,可不是靠情怀能撑起来的。

三、市场狂卷之下:“双终身”是良药还是麻醉剂?

眼下汽车圈卷成麻花,价格战打到骨折,直播带货喊破嗓子。有的品牌喊着“科技平权”却偷工减料,有的玩着“终身质保”却暗藏霸王条款。这时候一汽-大众跳出来搞“双终身”,乍一看像行业清流,细琢磨却藏着更深的心思。

首先得承认,这是实打实的用户福利。省下的真金白银、不用担惊受怕的用车体验,直接戳中用户痛点。但深挖一层,这更是头部车企的阳谋:用服务升级倒逼行业转型。当竞品还在比谁家车机系统更丝滑时,一汽-大众直接掀了桌子:兄弟们,咱们拼点实在的行不?

更耐人寻味的是背后的产业风向。国家接连出台政策严抓汽车质量,用户也从疯狂卷配置转向关注安全底线。这时候站出来说“终身质保”的,要么是真有底气,要么就是自寻死路。显然,一汽-大众选了前者——不仅自己卷,还拉着整个产业链搞军备竞赛。

四、“长期主义”不是一句空话

回看这些年国内汽车市场的折腾劲儿,简直就是“大型翻车现场”。前有品牌靠模仿火一把就死,后有新势力烧光融资留一地鸡毛。反观像一汽-大众这样的老大哥,始终攥着两样法宝:对产品的敬畏心和对用户的真感情。

它的服务升级计划“匠·心服务”覆盖全国890家门店,连拉萨这样的边陲城市都不漏掉;18000多名维修师傅里,40%干满十年以上,技术经理十年以上经验的高达60%——这阵容,比某些医院的专家团队还豪华。更别说每年砸20亿搞涂装车间,机器人比工人还多的智能化生产线。

这些事背后藏着企业经营的大智慧。当大家都在赌明天爆款车型时,一汽-大众却把钱砸在看不见的地方——生产线的每一颗螺丝、服务体系的每一个环节。这种“轴劲儿”,或许才是穿越周期的秘密武器。

结语

汽车百年变局里,科技是翅膀,但品质永远是龙骨。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这句话搁哪儿都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