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进新家三年,我终于敢说句大实话:有些装修坑,装的时候有多心动,住久了就有多后悔!
当初被“颜值”“多功能”“提升生活品质”这些词冲昏头,咬牙装下的凉霸、新风系统、榻榻米和浴缸,现在看哪一个都像“家里的刺”——占地方、费钱、难打理,真是应了那句话:装修一时爽,住久火葬场!

记得装修时,销售拍着胸脯说:“装个凉霸,夏天做饭再也不冒汗!”我信了,花800块装了个吊顶“小空调”。
结果呢?

不开火时,它吹的风比厨房热气还闷;开火炒菜时,抽油烟机正猛吸油烟,凉霸“帮倒忙”把油烟吹得满屋跑,灶台火苗都被吹得东倒西歪。
更扎心的是,用了半年,出风口结了层黑黢黢的油垢,擦都擦不干净。

后来查资料才知道,凉霸本质就是个吊顶电风扇,根本没制冷功能!
有邻居更惨,装完凉霸发现厨房更热了——天花板的热气被吹下来,比不装还难受。

现在我家厨房直接放了台空气循环扇,100多块,风顺着门往客厅吹,蹭点空调冷气,比凉霸舒服十倍。
真不如把这钱省下来,装个厨房专用小空调,制冷效果立竿见影。

我家是典型的“被营销忽悠”案例。
销售说:“装了新风系统,24小时不用开窗,空气还能循环净化,鼻炎患者的福音!”结果呢?

我家在南方二线城市,空气好得很,雾霾天一年没几天,新风系统的净化功能基本闲置。
更麻烦的是维护——滤芯半年就得换一次,一套滤芯300多;主机每年要找人清理,人工费200;最让老人崩溃的是噪音,晚上开着新风,次卧的人翻来覆去睡不着,说“跟床头有个小电钻似的”。

后来问了装修师傅才知道,新风系统更适合地下室、通风极差的房子,或者北方雾霾重的城市。
普通家庭开窗通风,又省钱又没噪音,何苦花上万块装这玩意儿?

现在我家新风系统基本闲置,偶尔开两天还得算着电费,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榻榻米:南方家庭的“发霉重灾区”,收纳全是坑“榻榻米能当床、能当茶几、能收纳,小卧室秒变多功能房!”当初被这句宣传语打动,我家小卧室装了榻榻米地台。

结果住了一年,问题全暴露了:南方梅雨季,地台下面闷得发潮,掀开垫子一看,木板上全是霉斑;想放点换季衣物?
每次都得把垫子、枕头全挪开,弯腰在地台缝里掏东西,累得直不起腰;想装个升降桌和朋友打牌?

打完牌打扫更崩溃——桌缝里全是瓜子壳、碎屑,擦一遍能蹲到腿麻。
更要命的是甲醛问题!

当时为了省预算,选了便宜的板材,装完半年屋里还有股怪味,测甲醛超标0.2,吓得孩子半年没敢住小卧室。
后来才知道,日本榻榻米是“可移动垫子”,中国榻榻米是“固定地台”,根本不是一回事。

南方潮湿、北方干燥,地台板材一热一冷容易变形,用个三五年就得拆了重装,拆的时候还得砸墙,比装的时候还贵。
浴缸:泡一次澡洗三次缸,占空间不如淋浴香“晚上泡个热水澡,多舒服啊!”装修时我和老公幻想过无数次:放一缸热水,撒点浴盐,靠在浴缸边刷手机……结果现实是:放满一缸水要15分钟,泡10分钟水就凉了,起来还得擦浴缸——不擦的话,第二天缸壁全是水垢,擦一次得蹲在地上半小时;冬天更惨,刚脱了衣服,水还没放满,冻得直打哆嗦;最绝的是,我家浴缸现在成了“洗窗帘专用盆”——洗衣机塞不下的大窗帘,全靠浴缸泡洗,当初幻想的“浪漫泡澡”,一年都用不上两次。
看网上网友吐槽更扎心:“浴缸洗完我,我得洗它;洗完它,发现自己白洗了,又得让它洗我……”“我爸拿浴缸养过鱼,现在我看见浴缸就犯恶心。”真是应了那句话:理想中的浴缸是“放松神器”,现实中的浴缸是“空间刺客”——占了半间卫生间,想拆还得砸墙,砸完重新贴砖又得花几千块。
装修不是“抄作业”,实用才是硬道理这些年逛装修论坛,发现太多人跟我一样:被“网红装修”“颜值至上”带偏,装完才发现“好看的不一定好用”。
凉霸、新风系统、榻榻米、浴缸,本质上都是“营销大于需求”的产物——商家抓住我们“想提升生活品质”的心理,把“伪需求”包装成“必需品”,等我们交了智商税才明白:装修不是“抄网红作业”,而是“按需定制”。
普通家庭装修,最该考虑的是“高频使用场景”:厨房要凉快,装个循环扇比凉霸实在;空气要清新,开窗通风比新风系统省钱;小卧室要收纳,装个带抽屉的床比榻榻米好打理;洗澡要舒服,装个大花洒比浴缸实用。
毕竟,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看”的。
最后想说:装修前多问问“我真的需要吗?”“装了之后怎么用?”“维护成本高不高?”,比跟风装“网红款”靠谱得多。
毕竟,住得舒服,才是对“家”最好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