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从樱花谷看安流塔
黄石有一座很特别的公园,这就是柯尔山-白马山生态公园。“生态”两个词当然是耍花枪,公园不“生态”也就无所谓公园了。这座公园由本地知名企业,劲牌酒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为黄石地区企业回报社会,做出了良好的示范。遗憾的是,这两座公园里,对于劲牌酒业有限公司的投资,没有给予更多的、更明显的介绍标识。于是,便想起了云梦县,祥云湾的景点,可以将“祥山”的人名嵌进去,甚至因为欧阳祥山先生投资新建云梦博物馆,云梦县博物馆都可以更名为“云梦祥山博物馆”,来表示对投资者的尊重。这个是要有气量才做得到的。看来黄石这地方,做官的都是一群泥腿子,当官之后,官威官气太重,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说重点。团城山地区的西南方向有两座山,一座叫柯尔山,一座叫白马山。这里的地形我不了解,但深度怀疑两座山从前是相连接着的,后来因为建苏州路,而将它们分开。本地知名人士刘远芳先生写过一篇文章,《黄石地名的由来》,文章说:“柯尔山,旧名胯儿山。胯,音kua(去声),方言读作ka(去声),指大腿之间部位,裆部。以其山间某小山谷形如人的胯裆而得名。……后世人嫌其俗,故变名为柯尔山。”又说:“白马山,本名芭芒垴,以其山上多芭芒草而得名,与茨垴山、红土山连为一体。今人不究其详,称白马山;修路时又以山名作路名,是以有白马路之称。”



这篇文章写得很有趣,很有道理,可以能帮助人们了解黄石这个地方。不过据官方行政区划介绍柯尔山社区说:“柯尔”与“窠儿”谐音。“柯尔山”指山形似窠儿的山。柯尔山不大,要说它像个“窠儿”,也不无不妥。因为柯尔山与白马山被苏州路截断,而这两座山体又很适合做市民的休闲场所,于是在两山之间建设了一座坚固宽阔的天桥,叫苏州路天桥,又把两座山给连成了一体。柯尔山更高一些,上面给建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塔,叫安流塔。关于这座塔有很多不一样的说法,一说在唐代,这里建了一座佛塔,叫安流塔;又有说这里曾经是磁湖镇的所在,建有一亭叫安流亭,现在重建,把它变成为了一座塔。未知孰是。我来过柯尔山几次,从来没见到它对普通民众开放过。看来它是一座永远不会向老百姓开放的塔。
柯尔山有一块地方叫做“海棠海”,种满了垂丝海棠。山壁上还刻了四个大字“海棠依旧”,这当然是来自于李清照的《如梦令》咯。然而我一直怀疑李清照笔下“绿肥红瘦”的海棠,未必就是垂丝海棠。虽然遇到“雨疏风骤”,垂丝海棠的花朵会被打落,但它的树叶叶片很小,一眼看去,依然红多绿少,叶子也“肥”不了太多。诗人写诗这事,无中生有也是可能,未必真在宿醉之中和丫鬟有了这样的对话,我们也不必多计较它。
朋友小谢在群里发来柯尔山垂丝海棠的图片,艾特我说:盛花期了,再不来就谢了。我也有心去柯尔山,而且今年的时机很好。垂丝海棠本来并不和早樱同一个花期,樱花先开,海棠后开,当海棠到盛花期之时,早樱却将谢了。今年竟然有海棠与早樱同处一个花期的时候,而白马山竟然恰好有一座樱花谷。在柯尔山拍了海棠,便可以到白马山上去拍樱花,一举两得。于是和老陈约了,今天上午去柯尔山公园。



海棠海果然很热闹。倒不是说游人非常多,而是满山满谷开满了通红的海棠,形成了一样红火的气氛。和老陈在海棠海到处游荡,拿了相机四下里拍了一通,心里头颇为踌躇。要说拍照这档子事,门槛比较低,只要有设备,人人都可以拍出自己认为好看的片子。但要拍出与众不同的趣味,却是难上加难。风光如此,人像如此,花鸟鱼虫同样如此。比如说这座海棠谷里吧,除了密集的海棠林,便是来打卡的游人,也没个啥子可以作为前景背景的建筑。拍大场景了,就是上面一片红,下面还是一片红。拍花枝花朵,没有这么多的海棠,也一样可以拍。所以拍了一阵子后,觉得兴味索然。于是和老陈一道去白马山的樱花谷。
早上出来的时候,顺便带了一把笛子。柯尔山-白马山公园的山道上有不少供游人歇息的驿站,不过是路边搭了个棚子,有石阶可以坐下。到了一个驿站,看看周围没什么人,于是拿出笛子吹了起来。吹的是老陈最熟悉的《雁南飞》。他说这首歌是他在歌房里学唱的第一首歌。我带的是一管无膜孔的竹笛,不用贴笛膜便可以吹的笛子。它的好处在于随身携带很方便,不担心笛膜被弄破,导致无法吹奏。老陈当然不明白这个,看了我的笛子,说,你这把笛子好怪。他说,我以前接触过这种乐器,但是,你的笛子少了一个孔。我说,就是少了一个膜孔。



过了一会,老陈又问,你还会什么乐器。我说,那一时半会便也说不完,于是给他数出来说,有胡琴,提琴,扬琴,柳琴,月琴……话还没说完,老陈大声接了一句嘴说,还有“爱情”!
我实在是没料到老陈居然还这么幽默,这么能逗人开心,发出一阵哈哈大笑,几乎喘不过气来。我说老陈,你这个脑袋瓜子里头到底装了一些什么东西啊?老陈说,你会这么多的“琴”,女孩子岂不是很喜欢你?那就是“爱情”咯。我觉得你也别老是写这些拍花花草草的故事了,你把你的恋爱史给写出一本书来,我早就帮你取好了书名,叫《那时我们还年轻》,肯定比你写买菜啊,写拍这些花花草草的事儿要火爆。



这种话老陈给我说过很多次了,有朋友看过,也很同意老陈的说法,撺掇着我来搞这种爱情题材。从前遇到这档子事,便对老陈说,我是个恋爱小白,总不能闭着眼睛瞎编吧。要不你介绍一下自己的恋爱史,我帮你写出来,出书之后,版权费或者稿费我们平分了,或者四六开也可以,你六我四,算是给你打了个搬砖的工。这么以退为进的招数使出来,老陈便不吱声了。
顺便声明一下,我玩过很多种的乐器,都是上手的功夫,吹拉弹唱一两支曲子还凑合,但上不得台面,见不得高手。和老陈逗趣,消磨路途中的无聊时光,所以拿出来吹牛,实际水平潮得很。



到樱花谷拍了一通,有些遗憾。这座樱花谷很大,而且顺着白马山而上,如果有一个俯瞰的角度,比如说飞飞机吧,拍出来更好看。前面的遮挡太多,普通视角下拍不出层次感。好在白马山在柯尔山的对面,可以让樱花和安流塔同框。但这种拍法也只能用一次,多了便显得重复。
两个地方都拍了一些视频。昨天家里人说,我拍的视频太长,她是我老婆,所以能够耐着性子看完,换了人,不过打开看一点,就不会继续看下去。我知道自己拍视频的毛病,主要是我不会剪辑。以前一段拍个不到20秒,看起来像是经过剪辑的样子。但拍着拍着会忘记,手滑了,拍了两三分钟的也有。敝帚自珍,把这种一镜到底的视频也用进来,所以很长。今天强迫自己拍了一些短片,组合起来便要稍好一点。



从白马山下来,搭车还出了一点儿故事,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老陈是位爱“亭”人士,说,海棠海这地方好是好,但欠缺了两样东西,一样是没有亭子,一样是没有水。我觉得他讲得也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