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格局持续变化,中国与印尼续签 4000 亿元人民币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意义重大。
本次互换规模为4000亿元人民币/878万亿印度尼西亚卢比。
实际上,中国已与 32 个国家和地区签署本币互换协议,搭建起广泛的合作网络。

在亚洲,中国与韩国于 2008 年首次签订本币互换协议,2020 年续签后规模增至 4000 亿元。
2023 年,两国双边货物贸易额超 3000 亿美元,本币互换提升了本币结算占比,减少对美元依赖。2023 年上半年,中韩贸易人民币结算量折美元 126.7 亿元,同比增长 9.4%,结算占比 9.49%。
中国与日本也长期合作,2024 年续签互换协议,规模维持在 2000 亿元人民币 / 34000 亿日元,对维护金融稳定、促进贸易投资意义非凡。
在欧洲,中国与英国、欧央行分别签署 3500 亿元本币互换协议。
与英国的合作推动人民币在欧洲金融市场流通,助力人民币国际化;与欧央行合作巩固了中欧金融联系,为双边经贸营造稳定货币环境。

本币互换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是国家合作的重要基石。通过本币互换,各国贸易结算可直接用本币,减少对第三方货币依赖,降低汇率风险,提升贸易效率。
中印尼续签协议是深化货币金融合作的关键一步。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 “一带一路” 倡议下,有利于提升两国在国际金融体系的地位,为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等合作项目提供稳定金融支持。
在贸易投资方面,本币互换为中印尼双边贸易和投资带来便利,简化货币兑换流程,降低汇兑成本与投资风险,为企业创造更多合作机会,促进产业对接与技术交流。


在金融市场稳定上,本币互换在流动性管理和汇率稳定中发挥关键作用。
如 2008 年金融危机时,它缓解了不少国家的流动性危机。
中印尼续签协议为两国金融市场提供稳定流动性保障,增加本币供应量,稳定汇率,助力企业国际贸易。
中印尼续签协议是基于双方经济发展需求和国际形势变化的明智选择,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本币互换合作同样如此。
为发挥协议更大作用,各国应加强金融监管合作,完善本币结算体系,拓展合作领域,推动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为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贡献力量。

(图片来自头条图库,文章如有问题私信联系,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