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篇我们继续说表扬孩子这件正经事
01
奖状为什么不能贴墙上?
首先,最直观的原因:不好看嘛!多了,一贴贴一面墙,红红黄黄的;少了,几张也占一面墙,稀稀拉拉。不好看,影响家里的整体风格。
或许你会说,我不介意,我就乐意看娃的“光辉时刻”。
好的。
不过,你有没有考虑过——贴久了,也就那样。
其次,贴久了,就那样。贴久了,孩子忘了这回事,你也忘了——日见而忽视。
我不相信你会整天盯着奖状看。
倒是偶尔来个客人,猛抬头:呦呵,你这个娃娃好厉害!
客人提醒了一下咱家孩子多优秀,暂且满足了咱们的小小虚荣心。
可孩子呢?——孩子会不会不好意思?

我以前上大学也有几个荣誉证书,我妈总拿出来,放我家最显眼的地方。
我真的特别不好意思——因为后来我学习又不好了……
我妈还骄傲,还要在人前骄傲。导致我:
看到奖状我就觉得对不住她;亲戚朋友来了,怕他们问我成绩,十分忐忑。孩子成绩也不可能一直好,他们也会有起伏颠簸——墙上的奖状会给他们压力。
到这儿肯定还有人说:我孩子就是一直优秀!
挺好。
问题是,很优秀就要一直强调吗?
再者,过于强调优秀。过于强调优秀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在一条道上走太远,就意味着单一,单一就意味着脆弱。

现在有好多孩子,突然就不去上学了。
而且他们还是之前被冠以学霸之名的孩子。
为什么?因为受挫了。
小学优秀,到了好的初中发现自己不是最耀眼的那个;初中优秀,到了重点高中发现自己泯然众人并不闪亮;高中优秀,到了名牌大学发现自己被虐成渣渣落后了;大学优秀,到了社会上发现世界好大自己太多事不懂……从小就在系统里,被强调要优秀,不够优秀便不知道如何应对——
心理上既迷茫又惶恐。
此时,要么放弃,龟缩不前;
要么背负压力,举步维艰。
我们肯定不希望把孩子养成这样。

无论孩子得到的奖状是哪方面的,其实还是学校这个系统的发的、还是优秀的认可。
当我们为奖状设置奖励、设置展示墙、设置炫耀地……无不是在强调优秀、在固化孩子的路,仿似人生不能有其他可能。
这不对劲。
——认可孩子没错,但要全面。
02
认可孩子要全面
毋庸置疑孩子是需要得到认可的。
但不是只有成绩进步、某学科之星、五育之星、演讲达人……才能得到认可。
成长本身就值得认可。
为什么不能在墙上贴孩子的成长照?
从一岁能走到说话流利,个头从60厘米到1米多,从被喂饭到能够自己进食,从一年级的小不点到5年级的小少年……
品质更值得认可。
为什么不能在墙上彰显孩子的可贵品质?
孩子分享食物分享心情、孩子关爱同伴关爱家人、孩子替妈妈分担承担家庭责任、孩子乐于帮助楼下奶奶、孩子注重垃圾分类……

不仅如此,错误也值得认可。
没有错怎会有对?为什么不留下那些可贵的犯错时刻?
这些时刻本身就在说:以前我如何,现在我如何——宣告进步,也暗含错误不可怕,事情在变化,我有能力走向好的那一方。
兴趣爱好也非常可贵。
为什么不能有孩子多彩兴趣的展示?
前段时间做了手工、经常练习羽毛球、服装搭配得十分好看、爱跟朋友聊天、会给自己找乐子、宠物养得好……
当然,也有努力实现目标,学习得到进步,老师给的大奖状……只是,这些不再是【唯一】的重点。
人是立体的、丰富的。
当我们把自己建立在多个支撑点上,一个点倒下便不再害怕。

因此,我建议精心布置一面“荣誉墙”。
把各种瞬间都贴上去——当然,咱要设置的好看一点。
孩子的画、孩子的成长、孩子的兴趣、孩子的错误、孩子的快乐等等、等等,这些都很重要。
让它们【可视化】:
孩子能随时看到,随时感受到家长的肯定,自己的成就;家长能随时提醒自己,我的孩子丰富立体,如此不凡;你可以让自己也上墙:
家长也是立体的,丰富的。
你的工作成就,你的变化,你的热爱,你的家人……
你的家人也可以上墙:
大家都是立体的,丰富的。
做了一顿饭,度过快乐的一天,发了工资,跟亲人相聚……
这样大家都能随时看到:自己的支点很多,我是个不错的人——你们对自己的评价是多元的,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也会是多元的。

除了荣誉墙,当然在平时,也要注意多元认可,全面肯定。
这样会显得更加真诚。
不然墙上一套——可视化的,全面的肯定系统,生活中却是另一副嘴脸,孩子就会特别的迷惑,显得你的教育没有一致性。
本文结束,谢谢阅读。